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因离异或一方遭受不幸去世的孩子就成了单亲的孩子。无论孩子跟谁一起生活,都将失去完整的爱。这种爱常常营养不良甚至畸形:或不闻不问放任自由,或集宠一身过度溺爱,或要求严厉期望过高……致使孩子的心灵产生偏差。怎样管理好单亲家庭的孩子们,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慰藉,让他们健康地成长,这是一个严峻的教育课题。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阅读本期的“单亲孩子管理”专题,也许会给你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2.
从成人的角度来说,似乎不与他们对着干的孩子就是所谓的“听话的孩子”、“乖孩子”。当然,这其中的“不对着干”包括对父母的安排“惟命是从”,不与父母吵嘴,不“顶撞”父母、老师,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优秀,绝对听从老师的教导……总而言之,对师长千依百顺的孩子就是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很受大人们喜欢的,因为令他们省心。但是孩子们是如何看待、评价听话的孩子呢?本文作者采访了几个孩子,他们的想法有的是在成人理解的范围之内,有的想法可能会让我们吃惊了。  相似文献   

3.
现在,有很多孩子都是在一片表扬声中长大的。在他们的耳边,“赏识”的声音常常掩盖了“批评”的声音,即使生活中偶有过失也会在父母或老师“宽容”的眼光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变得无足轻重,不足挂齿了。于是,慢慢地,孩子有可能会对自己的行为变得不负责任。  相似文献   

4.
如今,我们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真怀疑这样的花朵能开多久,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动手能力,自理能力都是让人操心的问题。父母对孩子大包大揽,有的甚至连牙膏都要挤好了放在漱口杯上,难道我们的孩子真的连这些最基本的都学不会吗?把他们捧在手心里怕飞,含在嘴里怕化,这真是爱他们吗?唉!其实,这是剥夺了他们磨练的机会,锻炼动手能力、体验生活的过程。造成孩子的依赖性,间接导致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控能力差,让孩子越来越依赖父母,缺少自己的生存空间,没主见,适应性差,变得懒惰,极端的自我中心,娇惯矜贵,造成人格上的缺陷。现在,他们是我们…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孩子被看成是全社会的,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有些孩子称呼父母直呼其名……美国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是:“我爱你!”“孩子,你很棒,父母为你自豪!”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费用方面很抠门,有时还很“残忍”,经典的故事是:孩子跌倒,家长不会去帮忙,让他们磕磕碰碰自己爬起来……  相似文献   

6.
如果向已经做了父母的人问上一句:您爱自己的孩子吗?或许大家都认为这是多此一问。但是在笔者看来,“爱孩子”和“会爱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爱孩子”是一种连老母鸡都会的本能,而“会爱孩子”则是时代对现代父母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既要让他成人又得让他成才。所以,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应该只是给予孩子爱,更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爱。一、爱孩子,要给他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美国的教育家黛安·E·帕普利和萨利·W·奥尔兹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7.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么说:“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的确,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见到一些家长不停地抱怨自己的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干什么不像什么”。不知道这些父母在责怪自己孩子的同时,是否想到孩子在你的指责之后会失去自信心,失去自我价值。也许,父母这  相似文献   

8.
让孩子懂得回报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他们将一切给予孩子,不图孩子的任何回报。然而,这种单向性的爱缺乏教育性,容易使一些孩子变得目中无人,自私自利,只知独占,不知分享,只知索取,不知回报,不知道关心父母。应当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质的...  相似文献   

9.
葛妍 《家长》2014,(8):63-63
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注定会是天才,也没有一个孩子命中注定会碌碌无为。一切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则是其中最为直接的因素。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我们很多爱的方式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特别是在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们当家长的往往比较急躁,轻则不厌其烦、苦口婆心,让孩子觉得我们唠叨,他们反而不以为意甚至不胜其烦。重则大骂,让孩子产生恐惧感,还美其名日:“这也是一种爱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爱的误区”,许多家长对孩子倾注了过多的爱,总认为现在的孩子读书太辛苦,学习压力太大,竞争太激烈,所以对孩子付出的关心也前所未有。只知对孩子一味的付出,而不求孩子的任何回报,缺乏让爱在孩子身上再生的教育意识,结果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爱,得到父母的爱越多,所给予父母、给予他人、给予社会的爱越少。这样使得现在的孩子不仅对来自他人的关爱照单全收,并且认为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1.
黄连 《山东教育》2002,(36):43-43
1.讲道理。孩子往往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和“为什么不应该这么做”的道理。因此,作为家长在批评孩子不良行为前,应该通过比较具体的理由或形象生动的比喻,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以及做与不做的利害关系,当孩子通过家长讲道理,对自己的行为有了判别标准后,便从中学会了自己处理事情。相反如果父母只简单地命令:“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你再做,看我打不打你。”孩子往往会由于不明是非而变得更固执己见。2.立规则。爱是无私的,但不能不讲原则。家长不妨在平时多给孩子订一些比较明确的行为准则,比如要孩子独立收…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做了父母之后,就学会了隐忍。尤其是很多年轻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情绪再不好也会以微笑面对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认为父母天生就是该这么“好”的,而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关爱。因此我认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得让孩子明白你的付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孩子玩“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长,家长扮演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父母不妨把孩子的种种表现予以复制,如挑食、任性、撒娇等等。因为是游戏,孩子会很投入地想方设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麻烦”。孩子虽然小,但是只要与他真诚地沟通,他们完全可以理解父母为他们付出…  相似文献   

13.
正一、让"爱"流入孩子稚嫩的心田现在的孩子应对能力非常强,在回答教师或其他成人的问题时总会选择令人满意的答案作答,而不会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孩子由于曾说出真实想法而遭到否定、打击或因为长期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要求而对成人失去了一些信任,就为自己建立了厚厚的防御墙。此时,班主任就要用"爱"来剥去那厚厚的铠甲。二、与抚养、照顾他们的代理监护人常联系、探讨  相似文献   

14.
勇敢精神,是指一种不怕困难、刻苦顽强、无所畏惧、勇于牺牲的重要的思想品格,必须从小就加以培养。但是,现在有些家长恰恰忽视了对孩子勇敢精神的培养。他们对孩子管得过严、约束太多,结果使儿童终日被困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事事由父母代劳。这种极不科学的“保护”式的管教,造成许多儿童怕苦、畏难、胆小等不良品格,不仅使孩子失去了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变得呆滞、懦弱,缺乏勇敢和进取精神。须知,一个终日唯唯喏喏、缩手缩脚的“胆小鬼”,是很难成才的。因此教育者们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渐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万光容 《今日教育》2006,(7S):77-77
由于家庭、社会等诸多原因,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生理受到了一定的伤害,对他人失去信任,孤僻自卑,有的甚至心理异常,性格扭曲。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像“父亲”或“母亲”一样,给予他们亲情般的关怀,以亲和力来感染他们,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来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让他们从感情上亲近教师,有什么知心话,愿意向教师吐露。特别是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伸出温暖的双手,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相似文献   

16.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我们都曾听说过;滴水之恩,当涌采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教育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是啊,人的一生中,想要感恩的人不计其数,如曾经帮助过你的陌生人,关心我们的爷爷奶奶,充实我们内心世界的导师等,但是,我们首先要学会感思自己的父母,是他们把我们帝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让我们体会到了世界的酸甜苦辣。然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时常听到,看到一些驻子对父母有很多的要求,当父母满足帮助了他,他认为是必要的。而自己却从不知要感谢、关爱、回报父母。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作为父母,总是希望把最好的给孩子。尽力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希望代替他完成那些在父母看来孩子还无法自己完成的事,这是父母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可是,这种方式在很多时候往往事与愿违,容易让孩子变得胆怯、懦弱,离开父母便不知所措。有一种爱,是放手的爱。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最终能成功驾驭自己的人生——这才是父母之爱的本意。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幼教事业是爱的事业,真诚地爱孩子,并让孩子学会爱,这是幼教工作者应追求的教育目标。让孩子学会爱,首先要真诚地爱孩子,为他们营造爱的氛围,这是培养他们爱心的基础。其次,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老师为抚养培育他们所付出的  相似文献   

19.
让孩子自己往前走——婴幼儿自立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立是个体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和能力。而我们常听一些父母抱怨如今的孩子依赖性太强;媒体上也曾出现“中学生不会剥鸡蛋皮”、“大学生父母陪读”的惊人消息。养子不教,谁之过?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忍心或怕麻烦不愿让他们独立做事。孩子大了,父母想让他们自立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缺乏自立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独特的强势智慧,父母的重要责任在于帮助孩子把它们挖掘出来,发扬光大。判断孩子最发达智慧的一个好方法,是观察他们在生活中“不规矩的表现”:语言智慧是强势智慧的孩子比较爱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