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林辉 《精武》2002,(3):23-23
2003年2月24日为已故著名武术技击家万籁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为纪念万老前辈为中国武术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中国武术史上留下不朽的一页,“福建省武术协会万籁声功夫研究会”众位万老弟子积极筹办“当代著名武术家万籁声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以弘扬、推广自然门武术。  相似文献   

2.
林辉 《精武》2003,(2):23-23
2003年2月24日为已故著名武术技击家万籁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为纪念万老前辈为中国武术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中国武术史上留下不朽的一页,“福建省武术协会万籁声功夫研究会”众位万老弟子积极筹办“当代著名武术家万籁声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以弘扬、推广自然门武术。  相似文献   

3.
著名武术家万籁声纪念园揭碑仪式暨追思会在福州举行武术自然门的一代宗师万籁声先生纪念园揭碑(幕)仪式暨追思会于2004年2月14日上午在福州三山陵园隆重举行。 万籁声,学名常青,号玄威,1903年出生于湖北鄂州。自幼尚武,师从杜心五、赵鑫洲等八位武术名家,尽得真传,博学百家之长,成为六合门和自然门的一代宗师。自1946年起,定居福州近50年,福州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早年所著的《武术  相似文献   

4.
刘剑锋 《精武》2006,(7):5-6
自然门最早由徐师祖(操川音,不明其身世籍贯,故以川人称之)传艺于湖南杜心五先生,杜至晚年传教于当代武术奇人万籁声先生。万老艺成后,将自然门武学与其它各派武功去伪存真, 取长补短,使之充实精进,形成了技法独特的自然门武学训练体系,又广传弟子,使之继续向前,并有突破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万籁声先生(1903-1992年),是我国著名武术技击家、教育家、自然门一代宗师。他13岁离开家乡前往北京就学,后毕业于北京国立农业大学森林系,并留校任助教、讲师等职。其文武兼修,先后拜赵鑫州、杜心五、刘百川为师,精通少林六合门、少林罗汉门、自然门功夫及原式太极拳,并从王显斋:苏灰元、邓芷灵、王荣标等奇土学习道功、药功及伤科,经过几十年淬炼,形成了独特的万籁声武学体系。1928年,万籁声以一部综合性武术巨著《武术汇宗》赢得“武林文星”之美誉,从此展开了武术事业的旅途。他凭借超凡的自然门武功,驰骋大江南北,夺冠于华北五省武术选拔赛、国考及上海对抗赛,开办军官讲学堂:南京军校武术总教馆,创办两广国术馆、湖南国术训练所、福建永安体师……解放后万老以行医为业,以奇方妙方活人无数。晚年致力于整理武术  相似文献   

6.
《武当》2011,(7):2
梁超群,广东湛江人,中国武术七段,现任法国自然门武术协会会长。15岁拜著名武术家万籁声先生为师,为自然门传人。1996年春,应法国武术总会邀请赴巴黎授武;1997年春,在巴黎成立法国自然门武术协会;1998年11月,荣获中国武协  相似文献   

7.
自然门武功是近代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享誉海内外,为习武者所推崇、仰慕。自然门武功由始祖徐矮师传杜心五,杜心五再传万籁声。三代宗师均文武双全,富有传奇色彩。其中,万籁声先生更是把自然门武功发扬光大,将武术技击中专一挖掘人体内部潜能的内功发展至极,把中国武术干百年来灿烂的内功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后人受益。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技击格斗的精华”的自然门,在中华武术众多门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相传自然门系晚清武林怪杰徐矮师所创。他熔少林、武当于一炉,讲究“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徐师单传杜心武(杜曾任孙中山先生贴身保镖),杜又传给当代著名武术家万籁声。  相似文献   

9.
万籁声老师所传承下来的自然门武术,一门三杰之所以名扬武林,却传播不广,有其特定的因素,除了苦练,还要有明师、还要博学、还要有环境的磨练,除此之外还要精悟道家理论. 自然门始创于清徐老始祖.徐老始祖博学武术之内外家,并饱读<四书五经>,精研老庄学说,在其坎坷的求学生涯中磨砺功夫,最终结合道家理论,去其套路之繁琐,淬炼出以"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的16字真言为总诀的武术之精华--自然门武术(根据<四川武术大全>中记载,四川雅安地区尚留有徐始祖早年传下来的众多套路,可见其之始也是学之众多;另外"去其套路之繁琐"非指习武无需经过套路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为弘扬国萃,发现和培养新一代武术人才,经上级体委、教委批准,由当代武林泰斗万籁声之传人们,在山东省开办“枣庄万籁声武术学校”,公开面向社会招收品行端正,习武目的明确的学员。万籁声,是著名的技击家、气功家、武术教育家,其功夫得自南北大侠杜心五等数十位高人传授,复经万老八十余载之行持淬  相似文献   

11.
为了缅怀先师武林功业,本会隆重推出万籁声功夫系列教学录像带:《自然门武术气功》、《万籁声应用器械选粹》、《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剑述真》、《自然拳、马牙刺》。  相似文献   

12.
林辉  林忠华 《精武》2009,(8):15-15
万籁声老师所传承下来的自然门武术,一门三杰之所以名扬武林,却传播不广,有其特定的因素,除了苦练,还要有明师、还要博学、还要有环境的磨练,除此之外还要精悟道家理论。  相似文献   

13.
翁辉勇 《精武》2006,(7):1-1,4
自然门功夫自清代徐始祖开创后,传杜心五,再传万籁声,经三代英杰的实践印证,是一门上乘的内家功夫。自然门功夫博采众长,“近取诸身练好‘气’,远取诸物效其长”,它集道庄思想与南北内外家武术之精华于一体。自然门功夫由根基功夫、基本功、自然拳三大部分组成。其根基功夫包括鸳鸯环、子母球、虎口棒、竹刷、比鳞皮、骈板、地奔子、走簸箕等;基本功包括青象吸  相似文献   

14.
武坛名人录     
洪正福(1923~)武术副教授、国家级武术裁判。安徽祁门人。1939年始从王于歧习南拳,后从著名武术家万籁声习武50余载.精六合门、自然门武功,并擅治伤接骨。1957年获全国武术观摩大会表演奖。一生从事武术教学工作,可谓桃李满天下。先后任福州八中体育教研组长,省体工队武术教练,福  相似文献   

15.
陈流沙 《武当》2003,(3):63-63
1986年7月10日,万籁声福州来信: “来书已悉,年迈事冗,不及多书。 是我最先提出自然门,其它仿造,我就无法答复了。 今日张三丰太极者,只我一家。在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时,我都表  相似文献   

16.
刘志良 《精武》2005,(11):45-45
李氏形意太极拳已在武术圈传播了近二十载,“东北神力王”李春苓的大名越来越响。春苓先生海内外的弟子以各种方式请求先生著书立说,将此门功法传世。  相似文献   

17.
吴图南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武术大家,他自幼习武,精太极,后又涉猎各家,他不但博学多才,思想豁达,而且技艺精湛,理论造诣也很高。他的武术思想涉及范围极广。1937年,仅一本十余万字的《国术概论》。就从国术之特征、提倡国术之意义、方针、目的、方法、国术原理(包括当时风行一时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少林拳、通臂拳、摔跤这六门拳术的原理、技法、史略、优长)的研究方法途径和国术的行政组织、管理、设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旁及器械考证等等。嗣后,1984年又有以吴老讲授,其弟子马有清编著之方式出版《太极拳之研究》一书问世,更把吴老大半个世纪以来为太极拳科学化所作的努力,诸如太极拳的源流、特征、技法、体疗,太极拳与健康长寿,太极拳的养生与技击,太极拳运动今后之发展,吴老拳论精选以及秘不外传的杨氏小架等方方面面和盘托出。他是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倡导者(参:《吴图南太极拳精髓》第225页),也是我国早期撰写《科学化国术太极拳》专著的人。七十多年前,他在《国术概论》的国术教学法中,就明确主张武术教育要从儿童作起,利用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武术教学,是国术的前途发展之所在。这在今天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吴老一生致力于太极...  相似文献   

18.
“突破形式束缚,力求自然无羁为”这是一代功夫之王李小龙所创“截拳道”的宗旨。在中国武术流派中,也有类似“截拳道”拳法风格的门派,它就是自然门及一代宗师万籁声所创的技击法。 在实战中,万老技击术对敌技巧讲究“快打慢,巧打笨”。在自然门功法中,极少讲究套路的演练,而是注重体能及心法的锻炼。一个自然门高手,老走“内圈手”都得走几载,直到练得身巧体灵,对敌时,两目卷起呈琥珀,方称之为入门。通过“鸳鸯环”的锻炼,使自己手臂产生极柔韧的感觉,犹如深山老藤一样,压大越大,反弹力也大。实战中,自己双手出击时,快速威猛、无形无状。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之体悟——武术教学方法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分析武术教学中隐含的文化的冲击、思维的盲从、传播的障碍,以“武术之美”、“武术之礼”、“武术之精神”三个维度,探索并发掘武术中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内容,提出体悟传统文化的武术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张永清 《武当》2007,(2):I0001-I0001
车星辰先生祖居甘肃兰州榆中县人。先生自幼嗜武,从八岁起即自习武术基本功,14岁起正式投拜魏世荣、邓玉清等数位民间拳师习少林一脉之八门拳棍。及长又随峨嵋剑派功夫之甘肃传人李洪生、张庆勇等人习峨嵋内功、内功拳剑、点穴按跷等艺。后随山东螳螂拳与洪传陈式太极拳传人方磊、兰州“神拳”刘仁(刘靖国)之弟子柴蒋彦、天津武当武术名家马杰(“北方大挟”韩慕侠关门弟子)、北京九富八卦拳传人杨树藩、金城西北疯蠢棍第五代传人王延龄、沧州劈挂通臂传人郭瑞祥等十余位老师习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