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东省幼儿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学龄前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120%作为判断标准,随机抽取山东省17地市3~6岁幼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山东省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7.5%。男幼儿的检出率高于女幼儿,城市幼儿高于农村幼儿,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同时在统计中发现,幼儿肥胖发生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高出生体重、遗传、缺少运动等是引起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原因,预防儿童肥胖重点要放在3~6岁的幼儿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于通过运动和心理健康干预辅以行为矫正来对超重和肥胖大学生进行干预,探讨超重和肥胖大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效果。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体质测试等研究工具,通过搜集、整理青岛农业大学422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对肥胖和超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多重比较和分析,探讨系统的运动与心理干预对超重和肥胖大学生产生的效果及其机制,预防超重向肥胖转化和对既成肥胖的大学生进行运动与心理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综合干预措施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运动与营养现状的综合分析,了解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的膳食和体育活动特点,归纳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影响肥胖的因素作逐个分析。结果: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在体育锻炼、不良饮食习惯及行为等方面存在着无锻炼或锻炼水平低,坐姿活动时间较长,食欲好、食量大、进食速度快等现象。结论:采用持之以恒的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行为矫正的综合干预措施是防控中年人超重与肥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的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目前主要的干预方法包括:膳食干预、运动干预、行为治疗和心理干预等。以家庭为基础,辅以运动训练、饮食控制、行为治疗和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方法是国内外公认的适合于儿童肥胖症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分析以运动为主的干预方式对小学生体形态和体成分的干预情况,并探讨适合小学生防控肥胖的有效手段。方法:随机抽取四所小学4、5年级中9-13岁超重/肥胖学生作为实验干预对象,共计430人,分为有氧组、无氧组、综合组和对照组,实验持续16周,每周运动5天,每天约65min;运动强度控制在靶心率范围内。结果:经过16周运动干预后,小学生的腰围、臀围和体脂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5),体重级别与干预方式在上述三个指标上均无交互作用存在(p>0.05),干预方式显著影响腰围、臀围和脂肪百分比(p<0.05),结论:16周以学校为基础的运动干预方式能够明显减小小学生的腰围、臀围等体形态指标,对体重的影响效果不明显;有氧为主的运动对体形态的改善效果最优;运动干预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小学生的体脂百分比,有效改善体成分;有氧为主的运动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摘要:肥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危机,各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试图解决这一危机。尽管如此,肥胖的发生率在美国仍在飘升,并在全球慢性病发病率中居于前列。能量平衡是指饮食、体力活动和基因等对人的生长和体重的交互作用。当能量摄入大于消耗,能量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体重增加,脂肪积累。尽管如此,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在体重变化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尚不明确。在2014年,第61届ACSM年会上,一场能量平衡:一种体重管理干预模式(The Science of Energy Balance: A Model for weight Management Intervention)的专题报告及研讨会上,学者们阐述关于能量平衡各因素相互作用及其对超重和肥胖的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参会人员就“增加体力活动(increasing physical activity)和减体重(promoting weight loss),哪个更有利于肥胖预防和治疗?”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本文将以能量平衡(energy balance),超重(overweight),肥胖(obesity),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和 减体重(weight loss)为关键词,综述此次年会上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河北省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针对我省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的身体特征及机能特点,设计了符合我省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减、控体脂的运动方案:运动时间分别为120min和30~60min,活动方式以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方案设计体现了运动类型的生活化及灵活多样的运动特色,以期通过持之以恒的运动干预,达到改善超重与肥胖人群心肺功能和减、控体脂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江苏高校超重和肥胖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江苏省10所高校1500名大学生的"身高标准体重"与生活方式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超重和肥胖与吃早餐方式、饮食偏好方式、体育锻炼方式、睡眠方式和应激应对方式显著相关。建议的干预措施为:学校提供方便快捷的免费早餐促进大学生吃早餐;对学校体育工作实施"运动锻炼参与率"、"运动习惯巩固率"和"体质健康指标改善率"三项考核;强化作息制度和改善宿舍环境保证大学生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学校、社会和家长对肥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9.
作者以48名8~14岁单纯性超重肥胖儿童为减肥对象,采用集体强化训练、适量控制饮食、医务监督等综合措施减肥,结果显示,通过18天阶段性强化减肥,超重肥胖儿童体重、体质指数、皮褶厚度、腹围均降低,生理机能、健康状况良好.防治儿童肥胖,有助于增进儿童身心健康,肥胖儿童的健身康复,是全民健身应关注的问题.采用综合措施对肥胖儿童进行集体强化减肥,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肥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危机,各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试图解决这一危机。尽管如此,肥胖的发生率在美国仍在飘升,并在全球慢性病发病率中居于前列。能量平衡是指饮食、体力活动和基因等对人的生长和体重的交互作用。当能量摄入大于消耗,能量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体重增加,脂肪积累。尽管如此,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在体重变化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尚不明确。在2014年,第61届ACSM年会上,一场能量平衡:一种体重管理干预模式(The Science of Energy Balance:A Model for weight Management Intervention)的专题报告及研讨会上,学者们阐述关于能量平衡各因素相互作用及其对超重和肥胖的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参会人员就"增加体力活动(increasing physical activity)和减体重(promoting weight loss),哪个更有利于肥胖预防和治疗?"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以能量平衡(energy balance)、超重(overweight)、肥胖(obesity)、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和减体重(weight loss)为关键词,综述此次年会上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及其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病因、危害及其运动疗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1)肥胖的病因:目前研究已经发现了遗传基因的存在,并已证实遗传基因在肥胖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一些环境因素如饮食、运动、行为等也与肥胖密切相关;2)肥胖的危害:肥胖不仅严重影响着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而且还会损害他们的心肺功能,使其有氧活动能力和心脏储备功能降低;同时肥胖还会造成儿童心理的和社交能力的障碍,有些学者研究表明,肥胖特别是重度肥胖已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3)肥胖的运动疗法:运动不仅可以增加能量的消耗、促进体内脂肪的分解;还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体力耐受性。并在使体重下降的同时能使机体成份发生良好的变化,从这一点来说,运动疗法优于其它方法,但单独运动的效果并不明显。关于儿童运动处方的制定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特别是儿童运动时靶心率的确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一次急性耐力游泳运动对DIO小鼠脂肪组织巨噬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32只4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16)和高脂饮食组(n=16),12周高脂饮食结束分为普通饮食对照组(NC)、普通饮食游泳组(NS)、高脂饮食对照组(HC)和高脂饮食游泳组(HS),运动组小鼠进行1次2 h耐力游泳运动,每30 min休息5 min,运动结束8 h处死小鼠,分离附睾脂肪基质血管部分细胞(SVCs),流式细胞术筛分析SVCs中巨噬细胞;罗氏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BG)、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RT-PCR法检测脂肪基因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HC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FBG浓度显著升高(P﹤0.05),附睾脂肪F4/80+CD11b+巨噬细胞数量、F4/80+CD11b+CD11c+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附睾脂肪TNF-α、IL-1β、IL-6、iNOS、F4/80、CD11c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MGL-1、IL-10、IL-4、IL-13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NC组与NS组各项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与HC组相比,HS组小鼠TNF-α、IL-1β、FBG浓度显著下降,附睾脂肪F4/80+CD11b+巨噬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F4/80+CD11b+CD11c+巨噬细胞数量显著下降(P﹤0.05),附睾脂肪TNF-α、IL-6、IL-1β、CD11c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MGL-1、IL-10、IL-4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长期高脂肪膳食诱导小鼠膳食性肥胖,内脏脂肪组织巨噬细胞,尤其M1型巨噬细胞数量增加,促炎症因子基因表达增加;一次急性耐力运动有效改善DIO小鼠脂肪组织炎症,可能与巨噬细胞M1-M2表型转化有关,与巨噬细胞数量无关。  相似文献   

13.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超重、肥胖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及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癌症疾病的发生有关.步行运动和营养平衡干预方法和手段控制体重对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与体内脂肪具有明显的作用.体重下降与每周锻炼的频度、快走的距离有关.营养平衡,增加每次步行距离和时间,体重下降的值就越大.  相似文献   

14.
以城市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动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影响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四川省8所公立学校7~ 12岁共2431名学生从身高、体重、BMI,并调查相应的社会经济因素等指标进行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父母不同的职业对儿童的超重及肥胖情况有影响,父母职业为公务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的儿童超重及肥胖情况更严重,父母职业为农民的儿童超重及肥胖的情况较轻;父母不同的教育程度对儿童的超重及肥胖情况有影响,母亲教育程度较低的儿童超重及肥胖情况更严重;不同的家庭收入对儿童的超重及肥胖情况有影响,家庭收入较低的儿童超重及肥胖情况更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8周运动干预对肥胖雄性大鼠生殖功能影响,为运动改善由于肥胖引起的睾丸功能障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高脂饮食创建肥胖动物模型,并施加8周的中等负荷的跑台有氧训练干预,观察大鼠的体重、腹腔脂肪、睾丸重量,大鼠的精子数量与活度,血清睾酮( T)、血清黄体生成素( 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变化情况。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大鼠体重、脂体比明显提高,肥胖组体内血清睾酮、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雌二醇明显升高;睾丸系数、精子数目和精子活动率显著降低;②与肥胖组相比,肥胖运动组大鼠的体重、脂体比明显下降,血清睾酮、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的含量有了显著性地升高,雌二醇明显下降;睾丸系数、精子数目和精子活动率均显著地上升。结论:①长期高脂饮食不仅诱导肥胖,还会对雄性大鼠造成性激素紊乱,精子质量参数下降等负面的影响;②8周跑台有氧运动干预能有效的降低肥胖雄性大鼠体重和脂体比,改善精子的质量参数,缓解性激素紊乱,逆转肥胖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营养干预是控制超重与肥胖的最重要、也是最可行的方法之一。对超重与肥胖人群进行营养配餐是为其提供全面平衡适量的膳食、控制体重、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为此,提出了“超重与肥胖人群营养配餐”的编制目的、编制方法,并依此种方法,编制了超重与肥胖人群营养配餐实例。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儿童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现象日趋严重,并成为影响其身心健康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在“健康中国2030”的大背景下,通过系统梳理青少年儿童超重与肥胖的全球流行、致胖环境因素及其健康风险等研究成果,剖析青少年儿童超重与肥胖流行的内在性与外在性特征,并探讨其对个体健康、家庭关系、社会经济等带来的深远影响。结论:青少年儿童超重与肥胖流行问题有加剧的趋向,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青少年的致胖因素多元而复杂,直接与间接的健康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防治工作需要多部门的、跨学科领域的配合。建议广泛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实施针对性的防治研究与干预行动,以有效遏制我国青少年儿童超重与肥胖的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法,对河北省超重与肥胖青少年的运动与营养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了解了超重与肥胖青少年的膳食和体育活动特点,归纳了影响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因素,并提出了建立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干预的防治模式,实施运动和营养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19名单纯性肥胖儿童及20名正常健康少年儿童进行了血压、血脂(TC:用酶反应试剂药盒测定,TG:乙酰丙酮微量测定法)检测,并对19名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了8周的耐力训练(训练中未对受试者提出低盐、低脂的饮食要求).结果表明:单纯性肥胖儿童血压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血脂代谢紊乱.非饮食干预条件下的耐力训练后,肥胖儿童血清中TG含量下降,HDL-C显著上升,血脂代谢紊乱得到缓解,同时血压有明显下降.且从众多因素的分析中,我们发现,TG与SBP( r=0.32) 、DBP(r=0.22)呈正相关,而ApoAI与SBP( r=-0.19) 、DBP(r=-0.20)呈负相关,提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高血压与其血脂代谢紊乱有关.非饮食干预条件下的耐力训练有助于降低肥胖儿童的血压、血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活动-平衡模型,探讨儿童少年24 h活动行为与体质状况及超重肥胖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结合问卷形式测得518名中小学生24 h各种强度身体活动、久坐行为与睡眠时间。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相关细则与仪器要求,分别测得中小学生相应的体质单项指标并进行体质综合评分评级,根据BMI进行超重肥胖的划分。运用成分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稳健多元线性回归与稳健logistic回归分别探讨24 h活动行为符合指南推荐量情况与体质综合评分、超重肥胖及体质分级的关联。结果:按照儿童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及睡眠时间推荐,样本人群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时间的达标率为11.6%,MVPA与睡眠时间同时达标的比例为8.9%。与MVPA和睡眠均不达标组相比,两者均达标与体质综合评分的提高相关(β=4.141,P=0.014);而MVPA、睡眠的独立或联合达标均与体质优良率无统计学关联;两者均达标(OR=2.451,95%CI=[1.249,4.81])以及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