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简三则     
书简三则编辑部按:如何进行学术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是当前亟待探索的问题。本刊特辟"学术文化通讯"一栏,并发表张岂之等先生的三封通信,相信读者和编辑部同仁一样能够人人中受到教益。我们诚恳地希望老一辈学者提供促进学术文化研究和宣传的指导性意见。一、论学术文...  相似文献   

2.
编后     
本刊编辑部不久前举行了一次《中国文化》创刊周年学术座谈会,在京的学术顾问和对本刊的创办始终给以热切关注的资深学者二十余人莅会。三联书店总经理沈昌文先生、香港中华书局助理总编钟洁雄女士,分别介绍了《中国文化》在大陆和香港、台湾出版发行情況。没想到这样一本专业性很强的纯学术刊物,还拥有那么多读者。大陆版第一期印2000册,很快销售一空,于是第二期起改印3000册。季羨林教授在发言中说:“《中国文化》的出版,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有人断言这个时候它不该出,本意是说它出不来。现在出来了,还能够脱  相似文献   

3.
任继愈先生是本刊顾问,于2009年7月11日4时30分在北京医院不幸逝世,本刊同仁表示深切的哀悼。任继愈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4.
简论巴蜀神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论巴蜀神话袁珂,岳珍编者按:袁珂先生是我国著名神话研究专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顾问。今年是袁珂先生从事神话研究50周年及80寿辰并光荣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本刊特发表他与学生岳珍合写的《巴蜀神话》的前言(标题为编者所加),以表祝...  相似文献   

5.
卞孝萱 《寻根》2006,(2):122-123
本刊2006年第一期刊登了柳哲先生的《柳宗元佚文〈谱牒论〉》一文,文章刊出后引起了学界的注意,有些学者经过考证.认为此文系伪作。我们现选登著名学者卞孝萱先生的来信.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下是卞先生的来信。[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本刊今年第2期刊载朱鸿召先生的文章《“兵法社会”与“兵法文化”》,提出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一个鲜为人知的潜在特征是“兵法”、“兵法社会”和“兵法文化”,主张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重新厘定中国“兵法”的内涵,用以观照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研究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现代革命策略及其文化属性、文学特征,受到读者的普遍关注。7月27日,本刊邀请部分学者雅集苏州古城,就此问题展开讨论。现将讨论情况整理成文,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一学术问题作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舒先生诞辰百年,为缅怀这位史学界、教育界成就卓著的学者、良师,谨从学习先秦史的点滴体会,作一些介绍。管窥蠡测,错漏难免,欢迎批评指正。先生学术兴趣广泛,知识渊博,造诣精深,尤其在先秦史领域的突出贡献,更为史学界特别推重。1962年,中央召开高...  相似文献   

8.
刘咸炘先生学术成就及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刘咸(1896.11.29-1932.8.9)是四川省近现代卓有成就的一位重要学者,所著《推十书》凡231种,计475卷,涉及哲学、史学、文艺学、校目录学等诸多领域,创意甚多,惜英年早逝(只36岁),而其著作又刊印得不全、不多,以致鲜为人知。1995年本刊曾介绍其中一种《三国志》知意。现值对成折先生百年诞辰,成都古籍书店影印出版了他的《推十书》。发掘、研究巴蜀文化遗产和有价值的学术著述,是本刊的一个任务,在此特选刊了肖父教授为《推十书》影印本所写的序言,希望对刘威诉先生的研究有所促进。标题为编者所加。《推十书》,…  相似文献   

9.
填海追日五十年──袁珂先生生平及学术成就四川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刘茂才袁珂先生,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1916年7月12日生于四川新繁县(今新都县新繁镇)。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主席、国际知名学者,是当代中国神话学...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要吸取人类以往的全部文化──在"顾颉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胡绳顾颉刚先生在五四运动后不久开始从事学术活动,他孜孜不倦地工作,直到他逝世的1980年。他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学者、历史学家,在古史考订、古文献考订、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11.
编后     
《中国文化》2009,(2):198-198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中国文化》2009年秋季号。长期护惜本刊的季羡林先生、任继愈先生和柳存仁先生,接连在今年的夏秋之间离开我们。还有与本刊文字往来密切的卞孝萱先生、舒芜先生,也在不久前辞世。这使得今年的学术秋天倍添寂寥,故特于"学林人物志"专栏聊寄瓣香。  相似文献   

12.
《寻根》1996,(1)
缅怀一代宗师,共图继往开来──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召开1995年12月17至19日,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瑞典、新加坡、韩国及台湾、香港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学者与中国大陆学者130多人齐聚北京清华大学,参加了“...  相似文献   

13.
名学邓少琴教授(1897-1990)是我国老一辈德高望重的考古、博、历史和民族学专家,生前曾为四川大学教授、重庆市博物馆副馆长,有大量重要论行世,在多方面取得卓越成就。为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学术前辈,川渝学术界由王家祜、李复华、李绍明诸先生发起,组成《邓少琴西南民族史地论集》编委会,从邓先生的大量存稿中精选出论57篇,分为巴蜀古代史、考古与物、民族史志和近现代史四大部分,上下两册,由巴蜀书社2001年8月出版发行.今年为邓先生105周年诞辰,为弘扬邓少琴先生的学术思想,由四川省历史学会发起拟于年内举行“邓少琴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本刊本期发表的四篇章,就是为此次研讨会所准备的,而以邓四部分内容的先后为序。本刊希望以此进一步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学术繁荣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玉树凋零     
君紫 《寻根》2001,(4):38-38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建者之一、陕西师大原副校长、中国古都学会前会长、本刊顾问史念海先生,于2001年3月27日因病在西安逝世。史念海先生1912年6月生于山西省平陆县。1936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史先生在历史政治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军事地理、中国方志学、中国地名学、中国古都学等方面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2001年7月5日,著名考古学家安金槐先生因病在郑州逝世。安金槐先生1921年9月生于河南省登封县。194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曾任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夏…  相似文献   

15.
编后     
本刊学术顾问、一代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突然于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不幸逝世,简直不能相信这是真的。两周前我们还曾收到张先生寄来的《又次草堂文稿》四章,附函恢宏畅朗:“《中国文化》刊物,得贤者主持,蜚声遐尔,为海内外所重视,殊不易易。拙作长篇文字,既多刊布于专书,因辟《又次草堂文稿》一目以录短文。浅见偶有所悟,辄为记之。陆续付刊,不占篇幅,亦聊以补白  相似文献   

16.
彭龄  章谊 《世界文化》2007,(8):12-14
今年8月11日,适奉著名饿罗斯文学研究家、翻译家,鲁迅先生挚友曹靖华教授110周年诞展。北太、对外友协等相关部门,将于10月底举行纪念与学术研讨会。本刊特选载彭龄、章谊正撰写之《曹靖华传》中的一节。以飨读者,并表纪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香港著名教育家、学者饶宗颐先生,牢固庵,号选堂。自50年代起,先后于香港及一些外国高等学府执教。他以教育与著述相长,以学术与艺术互为表里,融汇古今,沟通中外,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至今有著作40余种,论文300篇,涵及敦煌学、甲骨学、文学、史学、楚辞学、考古  相似文献   

18.
张铁夫先生系国内研究俄罗斯语言学的专家,1999年获俄罗斯联邦政府颁发的普希金纪念奖章。多年来译颇丰,主要翻译和撰作品有:《普希金论学》、《普希金集》第七卷、《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普希金与中国》、《面向秋野》等。张铁夫先生现为湘潭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比较学学会理事、湖南省比较学与世界学学会会长。这组张先生多年来出访读书深思随想之札记章,系张先生特为本刊整理撰写的。  相似文献   

19.
斯人 《华夏文化》2007,(2):63-64
2007年4月3日至4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黄帝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和美国的50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31篇,在大会发言的有3l位学者。我国著名哲学家任继愈先生寄来贺信,台湾辅仁  相似文献   

20.
“高二适先生遗墨捐赠仪式”于2000年11月11日在成都举行。四川省、成都市各界人士70余人参加了捐赠仪式,高二适先生家乡姜堰市市长等一行4人专程来蓉参加捐赠仪式。在捐赠仪式上,高二适先生家属将高老17件墨宝和印章、字帖、书籍及有关遗物捐赠国家,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高二适(1903-1977),江苏姜堰人,著名学者,当代书法大师。不仅著有《柳河东集讲疏》等学术专论,而且书艺高迈精绝。高老生性磊落刚直,一生勇于坚持真理。1965年由毛泽东主席促成,与郭沫若进行“兰亭论辨”,在学术界和书法界传为佳话。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