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王晶晶 《体育科研》2011,32(1):44-50
长期规律的体力活动可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利于改善脊柱和髋关节骨密度,增加肌肉总量、肌力和肌肉爆发力,且不会使无关节损伤史的人发生骨关节炎。而对于骨关节炎患者来说,中等强度、低冲击性的体力活动有利于改善症状和预后.总体而言。目前已有的绝大部分研究证实,体力活动对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7,(5):109-114
目的:研究体力活动水平对中国人群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对7763例中国男性人群(16-74岁,46.9±7.8)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IPAQ-SF问卷获得参与者的体力活动水平,并按照体力活动水平将参与者分为低、中等和高体力活动水平组三组。通过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肺功能与体力活动水平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与低体力活动水平相比,非吸烟者中,中等体力活动水平组的FVC、FVC%pre和FEV1与体力活动水平正相关,FEV1%pre和FVC/FEV1与体力活动水平的关系不显著;高体力活动水平组的FVC、FVC%pre、FEV1、FEV1%pre均与体力活动水平显著正相关,FVC/FEV1与体力活动水平的关系不显著。与低体力活动水平相比,吸烟者中,中等和高体力活动水平组的肺功能指标与体力活动水平的关系均不显著。结论:在中国人群中,体力活动水平对非吸烟者肺功能指标的改善要远大于吸烟者,且体力活动水平越高,对非吸烟者的肺功能改善效果越明显。因此,可以通过倡导不吸烟和提高体力活动水平来改善中国人群的肺功能,从而对COPD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3.
面对澳大利亚社会各阶层体力活动越发匮乏的现象,2009年澳大利亚心脏基金会发布了《活跃澳大利亚蓝图:十大重点领域行动计划》。根据澳大利亚社会体力活动的现状,从十大重点领域提出了促进澳大利亚社会体力活动参与水平提高的战略措施及理由,其中很多条款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就该计划形成的背景、目的、十大重点领域的依据及战略措施条文等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科学》2016,(5):112-120
发挥体育和医疗卫生系统的健康服务功能,构建健康中国战略服务体系是当前的现实课题。美国作为运动健康促进的先行者,注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与体育健身服务的作用,具有运动健康指导服务平台、健康公民计划、国民体力活动计划相结合的运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通过对美国运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的考察,提出加强卫生和体育部门协作,打造卫生和体育联动的"医体结合"健康平台;实现全民健身战略与健康中国战略协同,把体力活动纳入健康中国战略指标;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健康责任,构建多方联动的健康中国战略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游戏场是承载儿童日常游戏和交往的重要空间,游戏中的体力活动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对儿童健康有着积极作用。欧美等发达国家游乐场的建设实践和相关理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当前我国推行儿童友好建设和改善儿童康体空间品质的背景下,从空间维度梳理游乐场与体力活动水平的关联,有助于深入理解各类空间因素对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机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44篇文献计量研究,从游戏场空间特征、空间感知和空间使用三个空间维度分析其与儿童体力活动持续时间、频率、强度和多样性四个指标的关联。研究结果发现:儿童体力活动强度与游戏场空间特征强关联,频率、持续时间则与空间感知密切相关,多样性则是儿童使用的重要体现。此研究结果可为提升我国儿童身体素质、以及促进儿童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环境和政策的策略,对体力活动的影响是近年来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美国推介“积极生活研究”计划作为该领域研究的一个典范,以美国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不足和肥胖为核心内容,围绕有关环境和政策策略,在促进儿童及其家庭成员日常体力活动中的作用展开研究。“积极生活研究”计划是“积极生活”计划体系的开端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儿童肥胖和缺乏身体活动关系的可靠依据,并形成以行动为向导的研究成果,为此类问题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科学》2019,(2):115-120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促进体质健康意义重大。采用父母支持问卷、锻炼行为调节量表和青少年体力活动问卷,对1084名青少年进行抽样调查,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父母支持、锻炼动机与体力活动的关系,试图构建父母支持促进青少年体力活动的路径模型。结果表明:1)父母支持能正向预测青少年体力活动;锻炼动机各维度(外部调节除外)能正向预测青少年体力活动;2)锻炼动机各维度对青少年体力活动影响效果不同,体现为自主性动机比控制性动机影响大;3)父母支持通过两条路径影响青少年体力活动,第一条路径是直接影响,第二条路径是通过内部调节动机间接影响,即内部调节动机在父母支持与体力活动之间起中介作用。这启示我们,父母支持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青少年自主性动机、体力活动水平的提高,父母为青少年创建良好的支持性环境,是提升青少年体力活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邱俊 《体育科研》2011,32(1):31-36
通过对《2008美国体力活动指南》的研究文章进行归纳分析,综述了体力活动在代谢综合症、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糖尿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痛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妊娠糖尿病等6方面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也分析和讨论体力活动对防治不同代谢疾病的量效反应,以及体力活动的安全性问题。明确体力活动在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症和Ⅱ型糖尿病方面所起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鹏 《体育科研》2011,32(1):51-56,71
《2008美国体力活动指南》针对体力活动与中老年人功能健康和残障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检索及回顾分析,得出3个结论:(1)规律的体力活动能够预防或推迟功能受限和角色受限的发生;(2)规律的体力活动能够促进或维持功能能力和角色能力;(3)规律的体力活动能够降低老年人跌倒及其相关伤害的风险。因此提出,由于老年人参与体力活动最少而发生残障的危险最高,促进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众健康目标。  相似文献   

10.
王道 《体育科研》2011,32(1):24-30
《2008美国体力活动指南》通过文献搜索和统计整理的方法对有关体力活动与心肺健康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分别从体力活动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脑血管疾病、外周动脉疾病等疾病的影响,阐述了体力活动与心肺健康之间的关系。该指南提出体力活动特别是有氧运动的增加与保持心肺健康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另外也提出了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井冈山大学非体育类专业男大学生体力活动的调查和力量素质的测试,准确了解体力活动对男大学生力量素质的影响;以此来更好的指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与结论不同体力活动量对男大学生力量素质具有不同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体力活动量的不断加深,并辅之于具体的体力活动计划,对男大学生发展力量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的借鉴国际上的有关经验,组织我国全民健身和健康促进活动,通过分析比较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关于运动促进健康的政策、建议、法规、指南等内容,可以看出缺乏体力活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经得到国际上的广泛公认。对此,在发达国家中,政府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而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中,体力活动不足正在成为更加突出的疾病危险因素,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郑樊慧  安燕  尹峻 《体育科研》2011,32(1):57-65
《2008美国体力活动指南》对体力活动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该综述指出.体力活动对某些心理疾痛具有防治作用。定期进行中等到大强度的体力活动可以有效地预防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及因老龄化引起的认知功能的下降;另外,还可以减轻焦虑症状、改善睡眠质量、降低疲劳感、减少痛苦感和提升幸福感。并且,该综述对体力活动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进行了论述,指出了目前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预测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一、从心理学角度看“体力增强”健康和体力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有关人的生命的大问题。毫无疑问,它作为教育的基础,应有它重要的位置。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也包括精神的、社会的健康。因此,现在社会上很重视为更好地生活而积极参加活动的意义,这反映,从心理因素方面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对体力方面的这种认识还是不完全的。众所周知,体力可以分活动力(行动体力)和抵抗力(防卫体力),但它作为实际能力发挥的时候,精神的集中力和耐久性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主观建成环境和客观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多段分级抽取南京市32个社区,采用问卷调查老年人的人口学信息,主观建成环境测量采用《老年人体力活动建成环境调查问卷》(α=0.918),客观建成环境测量采用GIS软件和实地勘察结合,户外体力活动测量采用三维加速度计和GPS软件,运用AMOS 21.0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主观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健康产生正向直接影响,影响效应为0.33;客观建成环境对健康也产生正向直接影响,影响效应为0.14。主观建成环境和客观建成环境因素均能通过户外体力活动对老年人健康产生正向影响0.003、间接效应0.017。主观建成环境构成要素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依次为活动环境美观性、活动环境及设施安全性、交通通达性、居住适宜性、目的地可达性;客观建成环境构成要素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依次为密度、设计与多样性、可达性。结论:主观建成环境和客观建成环境均对老年人健康产生直接正向影响和间接影响。通过揭示健康影响路径,为制定积极友好的环境政策建言献策,同时为积极老龄化实现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规律性的体力活动有利于提高健康效益、降低疾病风险,大量的研究证实了体力活动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从体力活动概念,历史演变过程,体力活动量的各单因素(量、强度、频率、时间)等方面概述了体力活动与健康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通过历史回顾厘清了体力活动中“剂量”这一概念由“体力活动总量→业余时间运动量→运动量单因素”的演化过程,对建立在剂量-效应理论基础上的运动推荐量的发展做了详细的论述,并深入探讨了运动量、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各单因素与健康之间可能存在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模型特征.  相似文献   

17.
体力活动不足是危害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由体力活动不足而引起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学生每天有近10小时左右在学校中渡过,所以迫切需要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青少年校内体力活动。研究对通过运用干预手段促进青少年校内体力活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后续研究可以考虑从不同社会支持来源以及学校环境和政策方面对青少年进行多维的干预,以促进其在校期间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18.
李跃 《中华武术》2022,(5):72-74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独特群体,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年轻有活力,是推动社会、国家进步的重要后备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推动者。近年来,从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的大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肥胖、近视率都不断增加)。前人的研究结果提示,良好的健康体适能水平能够对个体的执行功能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规律的体力活动是促进健康体适能和执行功能发展的重要手段,且健康体适能包含的各个成分都与执行功能存在着积极的关系。针对大学生群体,现有的研究中显示指标单一,对大学生体力活动、健康体适能与执行功能三者的关系依然不清楚。因此,本文全面探讨体力活动、健康体适能与执行功能的关系,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水平的实时监测,科学安排大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为维持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加拿大孕期体力活动指南(2019)研制背景、方法和内容等进行分析,探究其特点和规律。主要结论:(1)孕期体力活动指南是目前该研究领域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完善,重视不同类型体力活动与健康相关证据的收集,依据专家组共识、文献分析、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剂量-效应关系,并通过公共意见咨询,确保指标制定过程的科学性、严谨性、适用性;(2)采用质量控制方法研制孕期体力活动指南,为受众群体提供合理化的体力活动强度、活动方式及活动安全防控等内容。建议:在“健康中国2030”目标引领下,应尽快研制我国孕期体力活动指南,为孕期体力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构建体医融合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0.
宋宾  张朋 《中华武术》2022,(2):75-7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研究中的干预现状、测量方法及性别差异干预三个方面进行综述。经过文献总结分析发现,近年来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研究大多数是通过学校环境、建筑环境、网络手段进行干预,在青少年体力活动的测量方法选择上以加速计测量法为主、呈现出多种测量方法混合使用之趋势,缺乏对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性别差异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干预、测量方法、体力活动干预中性别差异的影响提出了展望,以期人们更加全面了解关于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的相关问题,同时也为有效改善我国青少年体力活动现状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