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刘益春  李广  高夯 《教师教育研究》2013,25(1):61-64,54
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在优秀教师与未来教育家培养方面肩负共同的责任与使命。东北师范大学在总结以往"校-府"合作经验基础上,以"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为载体,提出并实施了"校-府-校"合作(即"U-G-S")教师教育新模式。三方遵循"目标一致、责任分担、利益共享、合作发展"的原则,在师范生培养、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基础教育研究等方面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了教师教育发展合作共同体。破解了长期困扰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师范生教育实习、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难题,为我国新时期的教师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2.
“U-G-S”协同教育实习模式是协同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强调高校、政府和中小学共同致力于师范生实习工作。“U-G-S”协同教育实习有助于形成师范生培养合作共同体,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对话,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然而,通过田野调查发现,目前的教育实习模式存在政府对教育实习管理不到位、高校对教育实习不重视与实习基地指导能力不足等问题。借鉴英国、加拿大的教育实习经验,优化我国教育实习模式的可行路径是:强化政府对“U-G-S”协同教育实习的治理责任,优化高校对“U-G-S”协同教育实习的教学管理,提升实习基地的指导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代教师教育》2019,(2):63-67
学科教学论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是政府相关部门、高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体现,其参与者主要是学科教学论教师与一线中小学教师。该共同体的构建能促进学科教学论教师发展实践知识、获得身份认同,也有助于中小学一线教师掌握教育科研方法。而学科教学论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的实现需要明确教师发展需求,组建组织管理小组,提供应相资源保障,合理设计评价方式,积极促进文化融合,发挥政府部门作用。  相似文献   

4.
师范生培养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培养机制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部分,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当前,师范生培养机制中仍存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完善,地方政府督导力度不够,中小学实践科学性不足等问题。"U-G-S"协同培养机制的建立对改革高校人才培养范式、提升地方政府的教育调控力度、增强中小学教师人才储备、塑造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以及促进高校与中小学资源共享具有重要作用,将有利于各主体参与协同,解决传统师范生培养模式中的弊端。"U-G-S"师范生协同培养机制可采取优化培养方案、加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增强各方主体合作制度保障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在优秀教师与未来教育家培养方面肩负共同的责任与使命。东北师范大学在总结以往“校-府”合作经验基础上,以“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为载体,提出并实施了“校-府-校”合作(即“U-G-S”)教师教育新模式。三方遵循“目标一致、责任分担、利益共享、合作发展”的原则,在师范生培养、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基础教育研究等方面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了教师教育发展合作共同体。破解了长期困扰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师范生教育实习、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难题,为我国新时期的教师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6.
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在优秀教师与未来教育家培养方面肩负共同的责任与使命.东北师范大学在总结以往“校-府”合作经验基础上,以“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为载体,提出并实施了“校—府—校”合作(“U-G-S”)教师教育新模式.三方遵循“目标一致、责任分担、利益共享、合作发展”的原则,在师范生培养、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基础教育研究等方面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了教师教育发展合作共同体,破解了长期困扰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师范生教育实习、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难题,为我国新时期的教师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综合改革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推进,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从相互分离走向贯通衔接,"U-G-S"的协同育人模式应运而生.在分析当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 "U-G-S"视角下顶岗支教实习的重要性,从健全多方协同机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岗前培训教育体系、丰富职后培训模式、建设"双导师"队伍等方面提出了"U-G-S"视角下顶岗支教实习提升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U-G-S"教师教育新模式是依托"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平台,在"融合的教师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师范大学主导、地方政府协调、中小学校积极参与"的优秀师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对于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整合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合作开展教育课题研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成效,对于提升学校办学特色、创新教师教育体系、深化教师教育主体合作、转变教师教育者成长范式、引领教师教育改革、丰富教师教育文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U-G-S)"三方协同培养教师模式为我国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开辟了新的实践范式。本文从"U-G-S"教师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实践探索、价值意义、实施成效、问题与对策七个方面梳理了国内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研究发现存在着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探索、研究视角和方法比较单一、对地方政府行政力量的研究不够重视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后续研究中要发挥理论研究对实践探索的引导作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多元化,以及加强对第三方行政力量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完善教师教育模式,建构“U-G-S”协同培养模式是落实我国乡村教师教育政策的必然要求,是乡村教师内生发展动力所在。为了更好地解决培养主体之间的地位不平等、目的错位以及缺少持续性的运行机制等问题,我们可以从乡村教师情怀培养、激发“U-G-S”主体性、构建职前职后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实践路径,为乡村教师培育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师教育,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指出我国教育进入全面提高质量新的历史阶段,教师成为核心要素,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将是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并就学科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创新问题,提出开展教师教育创新实践、探索学科教师教育改革、处理好教育理论研究与学科教育研究关系、形成合作共同体等观点。  相似文献   

12.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搞好成人教育的关键。目前根据天津市教委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精神,新华职工大学有几位教师参加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评员的培训和考试并取得了证书。这个考评员考试符合当前新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成人高校师资的实际情况,并符合成人高校的教育目标。该制度的建立将积极地推动成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能为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多急需的双师型教师。  相似文献   

13.
"新师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当代的"新师范"是推陈出新的师范教育、新时代的教师教育和新生态的教师教育系统。"新师范"既是一个"理念体系",也是一个"行动体系"。现实中的教师教育存在着存量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增量师资培养质量有待提升、一体化程度不高和保障不力等问题。针对"新师范"的应然追求和目前的现实困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遵循教师教育发展规律,注重落实,使科学的顶层设计彰显实效;鼓励创新,使基层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加强统筹,使教师教育的共同体得以形成;突出师德,使教师的"圣三一结构"保持稳固;加大开放,使教师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有效提高;强化保障,使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走了一条面向个体成长的路线,即以个体成长最终达成整体提升的路线,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也日益面临瓶颈。以“双元结构教师小组”为新机制,使企业转职教师和非企业转职教师均在团队发展中交互影响、螺旋提升的效果良好,不失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一种新思路。基于团队螺旋提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在合作机制建设、项目化运作、评价体系创新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各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该文剖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据此基于"广谱式"视角从建设创业园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完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多元化协同创新联盟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高校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分析"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各自的概念内涵及特征入手,阐述了"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所凸显的观念更新,以及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整体变革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教师教育评估的“双轨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师教育评估具有"双轨制"的特征,一方面,州政府对本州的教师教育具有控制权,实行州政府对教师教育的评估制度,以保障教师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美国存在全国性民间专业评估机构NCATE和TEAC,对教师教育进行专业评估。州政府评估与民间专业评估机构之间展开了良好的合作,它们分别从专业内部和外部对教师教育质量进行保障。美国的这种双轨制教师教育评估制度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工程教育"双师型"教师知识结构目标及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中立性,导致了目前工程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学科本位、封闭单一、科学中立等局限。后现代知识的文化性、境域性、价值性要求工程教育"双师型"教师建构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知识结构目标。其发展途径在于建构后现代知识型主导的知识结构观,完善和创新办学机制以提供教师发展知识目标结构的外部条件,敦促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产学研合作、培训进修等途径发展复合、创新、开放的知识目标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