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牛津是一个大学城,读书人很多,相当数量的人一直执着地保持着阅读纸质书的习惯。在牛津的日子里,无论乘汽车还是坐火车,总能看到有人在读书。甚至有一次在基督教会学院门口的候车亭,我还看到整齐地排成一队的老老少少的读书人,他们似乎不是在等车,而是在等着进阅览室。最让我惊奇的是我的房东。某日,她告诉我,晚上家里要来客人搞读书会活动,我以为自己听错了,便问道:  相似文献   

2.
柯玲 《学习之友》2016,(1):19-20
牛津是个大学城,读书人多,并不奇怪。令我深感好奇的是,在牛津,很多人一直执着地保持着阅读纸质书的习惯。不少牛津人坚持认为,只有这种掂着有分量、翻着有声音、闻着有墨香、看着不伤眼、读着有营养的文字纸张集合体才称得上是“书”。在牛津的日子里,无论乘汽车还是坐火车,总能看到有人在读书。  相似文献   

3.
正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教授在发表校长年度致辞时坦言,他在国外旅行时遇到的人都会向他提出同一个问题:"英国的签证系统为什么对学生充满敌意?""我总是尽量设法解答,但说实话,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他说。英国内政部两年前对学生签证系统作了大调整,希望以此堵塞系统中常被人利用的漏洞。但汉密尔顿教授认为,限制国际学生人数  相似文献   

4.
从英国回来,感受很多:既欣赏英国人礼貌、友好的态度和热情、文明的举止,又感叹大英帝国古老而不朽的建筑和灿烂辉煌的文化,也迷恋那绿树成荫、鲜花遍地的优美环境,当然更难忘的是享誉世界、闻明遐迩的牛津与剑桥。 浪漫的剑桥和古朴的牛津带着几百年厚重的历史,经历了沧桑的岁月,孕育出浓浓的文化底蕴和氛围,给人留下挥之不去的长久记忆。剑桥走出了无数的 科学家、诺贝尔 奖获得者,而牛 津也培养出了 许多政界名流、 高层要人。 在 举 世 闻 名却又不太张 扬的牛津出版 社的书屋里,面 对浩瀚的群书 我无…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书     
<正>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生活天天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我:"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我就知道母亲心里高兴,晚上会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给爸爸绣拖鞋面了。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  相似文献   

6.
徐昕 《大学生》2013,(17):69-69
正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我爱人班里的一个男生打来电话,一开口就说:"老师,我现在该怎么办?空虚得快要发疯了……"我爱人连忙建议他,不如趁着假期,找些英文的书和碟来看。那个男生问:"后面的考试怎么办?"我老婆愣了一下,说:"高考已经结束了,后面还有什么考试?""那比如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有没有必要早点准备起来?""这个……""还有,我有没有必要去报个英语班充一下电?"听着有点不可思议吧?当高考,这件在生活中占据重要分量的事情突然消失,很多人感到的不是轻松,而是不知所措。甚至有人想:后高考时代,还有  相似文献   

7.
在我八岁那年的一个星期日,我正临摹书帖,老爸看着我慵懒的样子,皱一皱眉说:"伢子!有一样东西,远看黑压压,近看鱼鳞甲,口里吃人,肚子里讲话。你说是什么?""好吓人!还吃人哪?""吃过你呢!"我大吃一惊:"不信!"老爸叫我到外面场子上去找。我  相似文献   

8.
方法篇 有趣入手,选择小学生爱看的童书 "我的孩子7岁了,应该看什么图画书?""图画书之后看什么?有什么书目推荐?",或者"有什么书看了会不胆小?""哪些书看了可以识字?"这些问题是我在最近几年的阅读推广中被家长们问得最多的问题. 图画书的阅读是一个人阅读生涯的起步期,是很多家长引领孩子开始阅读的最初读物.家长接触图画书的时间较短,需要经过很多了解后才具备鉴别一个出版社、童书品牌和阅读需求之间良性选择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事件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后果自负"在第一学期的学生自评中,Z同学的自我评价着实让我吓了一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后果自负"。当天课间跑步,我们班正好第一个到达操场。我微笑着拉着Z同学的胳膊,就像挽着自己的孩子,把他拉到一边说:"今天老师要紧找你了,我吓坏了,知道为什么吗?"一听这话,Z同学很敏感地说"是不是我自评上写的话?""是的,为什么这么写呢?""这是我的人生信条啊!"我一听,更吓了一大跳。"为什么选这句话作为你的人生信条?""我看不惯有些人,我就会揍他。不瞒  相似文献   

10.
开心语文     
<正>最伟大的人闲来无事,我问儿子:"儿子,你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谁?""是妈妈。"儿子答道。我皱着眉又问:"难道爸爸就不伟大吗?""可妈妈更伟大,"儿子很干脆地答道,"爸爸只能管着儿子,而妈妈不但能管着儿子还能管着爸爸。"  相似文献   

11.
贫穷的品格     
牛津大学的乞丐我刚到牛津大学的时候,经常到市内各家新旧书店去淘书。有一天,我从街上走过时看到一个戴着帽子的乞丐,坐在地上,不顾初冬的寒冷,正专心致志地捧读一部书。这个景象我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说不清楚是为什么,我走过去施舍了他很多零钱和从中国带来的一枚银戒指,那乞丐点头称谢。我好奇地问他看的是什么书,他把封面给我看,原来是一本凡尔纳的小说。温饱都还不能保证,却照样需要幻想中的“环游地球”。我想,这个场景对于我们教科书上有关文学功能的教条说法,显然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后来我从相关资料查到,英国每550人印书一种,德国1…  相似文献   

12.
有人断言: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电子书将会取代纸质书。不过,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倒是觉得纸质书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是无法被电子书所效仿和取代的。一来,纸质书能散发一种独特的芳香,历代人称之为"书香"。这种沁人心脾的书香能使你很快沉醉于书海中,手不释卷。二来,纸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畅所欲“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素曾经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是维特根斯坦!"穆尔毫不犹豫地说。"为什么?""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当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的时候老是露着迷惘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大大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维特根斯坦:"为什么罗素落伍了?"  相似文献   

14.
肖昳 《大学生》2013,(18):38-39
正飞机准点降落在伦敦希思罗机场,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英国,以上海交通大学游学团学员的身份。第一站不是大本钟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些经典地标,而是静谧祥和、学院气派十足的剑桥,"读英国书行英国路"就此拉开序幕。满心以为热衷流行的我定会对英伦风尚情有独钟,不曾意料从剑桥到牛津、从伊顿公学到伦敦商学院,给我最大震撼的却是英式的"失败教育"。  相似文献   

15.
思考的片断     
一一头驴幻想着变成人,它割掉自己的尾巴后,问周围的驴:"现在我像个人了吧?""差一点,你还应该把耳朵剪下来。"其他驴回答说。"这好办。现在我变成人了吧?""还差点,你还缺双鞋和领带。"……不管怎样,这头驴在驴群  相似文献   

16.
一层银子     
《中学教育》2007,(11):64
一位富人去向哲学家请教,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对他说:"向外看,告诉我你看见了什么?""很多人。"有钱人说。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两个人在医院里闲聊。一人问:"你手怎么受伤的?"另一个说:"别提了,做梦开车的时候撞树上去了。"那人惊讶地问:"不会吧,做梦开车都能受伤?"那哥们无奈地说:"我梦醒了才知道我在开着车……""你怎么看起来那么没精神?""我昨天失眠了,好困啊。""失眠?那你数数啊,数着数着就睡着了。""数了,一共数了10只羊……""才10只?那算什么失眠?""我数的是羊毛!""你们吃我的、穿我的,天天不是玩手机,就  相似文献   

18.
那天,女儿放学回家,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我一句:"妈妈,我们家有多少存款?"不等我作答,她又继续说道:"他们都说咱家至少有50万元。"我奇怪地看着女儿,试探着问:"你说的‘他们’是谁呀?""我们班同学。他们都说你一本书能赚十几万稿费。你出了那么多书,所以咱们家应该至少有50万吧。"我摇摇头,说:"没有。"女儿面露失望:"为什么?""因为……"我指了指屋里的家具、电器,还有她手里正在摆弄的快译通,"这些不都是钱吗?钱是流通品,哪有像  相似文献   

19.
你平时喜欢阅读纸质书还是电纸书?纸质书厚重有质感,电纸书方便携带与下载,很难说孰优孰劣。面对两种不同的阅读媒介,你会经常纠结到底用哪个吗?文中的"我"就是这样一位"纠结"的人。不过最终她做到了,达成了一个电纸书和纸质书共处的"完美结局"。她是怎么做的呢?请看文章。  相似文献   

20.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一条小鱼儿在清澈见底的小溪里游玩,忽然它看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小鱼儿不禁问道:"我看到的石头很多都是有棱有角的,你为何是椭圆的像鹅蛋一样?"鹅卵石笑道:"我年少时也是有棱有角的.""那你现在怎么变得圆圆的了呢?""是水把我冲洗磨炼成这样的."小鱼儿惊讶地问:"软软的柔柔的水,竟有这么大的力量?""是呀,水不断地冲刷着我们,经年累月,我们就变成如此模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