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任务型教学法是指以完成交际任务为教学目标的外语教学方法,是目前外语教学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任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以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语言学课堂的实施为切入点,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反思并希望能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程妍  朱珺  张真真 《科教导刊》2023,(21):101-103
文章基于地方院校英语语言学课程学情调查,尝试构建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本土化PBL教学模式。教学流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中心,由三个环节组成。课前任务培养解析和分析能力;课中教学活动培养阐明、推理及评价能力;课后反馈培养自我调节、反思和分析能力;这些能力综合起来就是思辨能力。课后学情访谈结果表明本土化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思辨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希望为地方院校英语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王瑞 《英语广场》2024,(4):115-119
思辨能力是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也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培养目标之一。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英语演讲课程具有丰富的哲学思辨色彩,可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本文以英语演讲课程为切入点,构建了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英语演讲课程教学模式,从实施方案和课程考核方案两方面探索了英语演讲课程混合式教学,以解决学生演讲实训不足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演讲能力,为未来的英语演讲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国家教育部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新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培养学生思辩能力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大学英语教学的ESP课程,实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需要构建合理、科学的翻转课堂。本文从大学生思辩能力现状入手,分析了ESP课程对思辨能力的作用,进而对基于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ESP课程的翻转课堂的构建进行了教学法、教学内容和二语习得等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高师语言学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师英语专业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对思辨能力培养的忽视,影响学生的长足发展。语言学课程因其理论性强的特点,教学适宜与培养思辨能力结合起来。首先要求教师具有思辨能力;需要整合教学内容,体现对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视;在教学方式上重视知识习得过程,而非最后结果,并合理调整评价方式;要求学生要转变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6.
张保培 《天中学刊》2015,(2):151-153
过分强调英语技能训练,压缩专业知识课学时,导致专业知识课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是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下,在语言学课程教学中,可以从英汉比较意识培养、逻辑分析和推理技能训练、批判性评价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语言能力的提高与思辨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语言技能的学习课程,还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以思辨为导向,利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外语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由于目前的外语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未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本文介绍了几种高级英语课堂中的相关活动,如主题PPT展示,小组研究报告和拼接式学习,以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根据学生的课程反馈,通过活动的开展,其思辨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马旺艳 《海外英语》2012,(20):31-33
写作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最有效的课程之一。该文以思辨能力的研究为基础,介绍了思辨能力的培养对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探讨了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写作教学改革的关系,并具体分析了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作业与考试形式及教师队伍建设与思辨能力培养的关系,指出目前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必须考虑到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农玉娟 《广西教育》2023,(16):90-93
本文以SIOP教学理念为核心,论述建构小学语文思辨型教学模式的经验与体会,包括:以SIOP教学理念为导向的顶层设计、以国家课程改革为依托的建构模式、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目标的培育路径、以思维发展点为依据的策略优化。  相似文献   

11.
张葵 《考试周刊》2014,(93):77-78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片面注重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造成学生思辨能力普遍低下,这严重偏离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也与素质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为突破口,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辨缺席现状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自主学习模式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思辨培养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2.
写作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最有效的课程之一.该文以思辨能力的研究为基础,介绍了思辨能力的培养对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探讨了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写作教学改革的关系,并具体分析了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作业与考试形式及教师队伍建设与思辨能力培养的关系,指出目前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必须考虑到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写作课程的内在机制和心理活动方式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英语写作教学中思辨缺席的原因,探讨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结合课程特点,培养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4.
"英语教学法"是师范生职前培养的主要课程,其教学效果如何关系着学生的专业发展.教学方式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教学理念,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或技能的单一训练.本文探讨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以提升教学理念,作者在"英语教学法"课上尝试了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思辨能力培养与英语教学的研究不断在增长,尤其是英语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但是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相对比较少。本文旨在以思辨能力培养为目标,探索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模式,在思辨能力理念设计基础上指导规划整体教学步骤,望能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4):90-91
思辨能力是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重点,针对当前英语专业学生普遍"思辨缺席"的情况,本文试总结分析国内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以英语词汇学课程为例,探讨思辨能力在该门课程中的培养。选取词汇学教学过程中英语新词作为例证,分析英语新词特征和师生角色定位,探讨培养思辨能力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7.
郑玉琪 《外国语文》2011,(1):121-124
传统的写作教学法注重写作结果而不是写作过程,忽视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档案袋评估以学生为中心,能有效激励写作积极性,帮助他们合理制订学习计划,引导其在写作过程中分析、质疑和评判个人和他人的观点,提高思辨能力和写作水平.相关实证研究证明,这种新颖的写作教学法对于改革写作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的问题,以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为基础,以“英美概况”课程为改革内容,探索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手段.文章在Bloom认知目标分类理论的指导下,论证了思辨能力层级性特质,设计了思辨能力分层培养方案,付诸于教学改革实践,并运用思辨能力量具检验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情况与培养效果.实践证明,本研究提出的分层培养方案能够有效地促进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外语人才培养的软肋是缺乏思辨能力,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外语界的基本共识。基于布鲁姆认知分层理论的思辨能力培养关系到外语技能课程革新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外语技能课程在加强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应从适当调整外语专业技能课程设置、改革外语技能课程的教学方法、改进语言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外语技能课程与课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和变技能课程学习为自主选择学习的视角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造就具有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外语人才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校科技》2017,(Z1):130-131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个院校内部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均发生较大变化,英语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创新学校内部的英语教学法,转变其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非常重要。且在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英语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起到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就思辨能力概念展开分析,深入研究高校英语教学中如何应用英语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期为今后高校英语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