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悬鱼太守     
东汉人羊续任南阳太守时,有人送他一条鱼,他便将鱼悬挂在院子里。过了几天,那人又来送鱼,羊续指着院子里悬挂的鱼说:“你上次送的鱼还在呢!”那个人不好意思地走了。人们于是称他为“悬鱼太守”。羊续虽然做官,却让他的妻子、儿子住在乡下,不跟他一起住在府衙里。一次,他的妻子领着孩子看望他,羊续告诉门人,只许儿子进来,让妻子在府门外等候。妻子感到很奇怪。原来,羊续为官清廉,他全部的财产也只有一床粗布被、一件旧短衣、几斗麦子和一点盐,羊续感到难为情,无法招待妻子。儿子走进府衙,羊续指着自己简陋的卧室告诉儿子,…  相似文献   

2.
两个半月前,我和妻子外出工作期满回来后,到儿子的姨家接他时,发现10岁的儿子多了许多玩具,其中有一辆电动遥控汽车值300多块钱。当时,我以为儿子不听话,姨为了哄他才花这么多钱给他买,于是我不高兴地问儿子:“小宝,你在姨家是不是不听话了?”“我很乖很听话呀!”儿子乌黑的大眼睛看着我,很委屈地说。  相似文献   

3.
饭桌辩论会     
儿子兴冲冲地坐到饭桌前,屁股还没坐稳,话匣子就打开了:“妈,我和张雨说好啦,将来到北京上高中。”“为什么 ?”没等妻子开口,我先插了话。“因为到北京上学容易考上名牌大学,而且我们可以经常在一起。”妻子皱起眉头说:“张雨学习成绩中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总跟他搅在一起会影响你的成绩。”“为什么 ?张雨不是坏孩子,不会影响我。”儿子反驳道。妻子说:“中游成绩说明他学习不认真、贪玩,当然会影响你。”我正为妻子暗中高兴,谁知儿子语出惊人:“如果一个人的天资不高,却能取得中游成绩,说明他的学习仍然是努力的,…  相似文献   

4.
一个丈夫向我诉说他和妻子之间的“战争”。他和妻子都想在家里占统治地位,想通过压服对方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于是,两人为争夺家庭主权展开了明争暗斗,从口舌之争发展成拳脚相加,年幼的儿子常被吓得哇哇大哭。他和妻子残存的感情,在相互敌视的打斗中,只剩下“一层皮”,那就是儿子。他们活得很疲惫,很茫然。这场家庭“战争”是比较典型的“攻击—防守”、“报复—反击”模式。双方通过吵闹、暴力、经济制约等方式,形成了不平等、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其实,夫妻之间有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夫妻之间是想把婚姻搞好还是拆散。当然,不到一定…  相似文献   

5.
一碗饺子     
母亲有病,我和妻子回去探望,给9岁的儿子留了钱,让他中午到街上买饭吃。一天晚上回家,妻子忙问儿子吃午饭了没有。儿子高高兴兴地说:“吃了,吃的饺子,真香!”妻子又问:“在哪家饭馆吃的?”儿子扑闪着纯澈的大眼睛说:“是隔壁张颖阿姨给我送来的。”“什么,张颖?”我和妻子同  相似文献   

6.
儿子10岁了,脑瓜儿挺聪明,常在各种比赛中获奖,但他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差,还没有一点危机意识。我常跟他灌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思想。对于我给儿子灌输的“危机意识”,妻子很反感,她说: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你让他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干什么?什么“人无  相似文献   

7.
“六一居士”古代有位给谏大夫,亲自送儿子去应试。这儿子错字连篇,他的妻子倒是才女。试题是《孟子·离娄上》中的话,他竟将“豺狼”误作“才郎”,将“权也”误作“犬也”。学政初不知他是给谏之子,将他评为六等。后来知道了,改为一等。此事传出去后,许多人很气愤,有人在他家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8.
儿子认字     
儿子曾帅呱呱坠地以后.开发儿子的智力便成了妻子每天的必修课,比她当年自己学习还要下功夫费心思。教儿子识字,妻子就费了一番功夫,且挺有成就的。儿子一岁多了,但语言能力发展较慢,几乎一个字音也吐不准。但妻子自有办法,她不但要教儿子说话,而且还要教儿子认字呢!可儿子还不会说话呢,教他认字从何谈起?妻子自有妙计,她认为儿子尽管还不会说话,但对图形有一定的识别力,有时甚至过目不忘,汉字何尝不是一幅幅小小的图画?她灵机一动,将“爸爸”“妈妈”“曾帅”“椅子”“天空”“书架”等词语用毛笔分别写在一张张卡片上,然后在儿子高兴的时候.取出“爸爸”或“书架”卡片放在他的眼前,让他注视,然后一遍遍领读“爸爸”“书架”,再手指爸爸或书架,让儿子跟着朗读,让他将这些词语与人或实  相似文献   

9.
一天,妻子单位的同事带他儿子来我家玩,他儿子在上学前班,非常可爱。我出10以内的加法题考他,他答得非常正确,我们都夸他聪明。当我出3+7=?时,我读二年级的女儿抢着说:“等于1。”妻子同事的孩子说:“不对,是等于10。”我妻子马上变了脸,先用手摸摸女儿的额头,然后训斥道:“你今天没发烧,怎么胡说八道?”女儿争辩着说:“就等于1。”妻子更气愤了,扬起手给了女儿一个耳光,骂道:“你真是越读越蠢了。”女儿抛下一句“就等于1”冲进了房间。“女儿今天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10.
晚上,我正在办公室辅导学生,家里来了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妻子气急败坏的声音:“你也不管管你儿子!你看看,他什么都不会了,连作文都不会写了!”话筒里,我还听到儿子的哭泣声。我很诧异:“你说什么呀?怎么叫连作文都不会写了?”“今天考语文,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咱们儿子写跑题了!”妻子仍然气咻咻地  相似文献   

11.
儿子蹒跚学步时,盼他早点学会走路;能蹦能跳了,又盼他能独立外出活动。可等儿子真能在外和伙伴们跑得连家也不愿回时,我的烦恼却更多了。儿子大概是从10岁起,突然就喜欢上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很冒险、很刺激”的运动和游戏,每次从外面回家,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是常有的事,一见他那犹如刚下“战场”的模样,我就知道他准又“冒险”去了。他的冒险记录:爬到一丈多高的树上去掏鸟窝;从楼梯扶手滑下;进出院门都翻墙;骑自行车来个“大撒把”从陡坡上溜下……为儿子的“冒险”行为,我和妻子没少担心,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儿子听得挺认真,可没过两…  相似文献   

12.
怪圈     
临高考前李老师为儿子的事和妻子发生了点矛盾。"你说我们儿子能不能考上?"李老师问妻子。"会考上的!"妻子回答得很干脆。"考不上才好哪。"他言不由衷地自言自语道。"你这人咋这样呢?""我……"李老师说不下去了。他理解妻子的心情。可是……他不好意思诘问妻子:儿子  相似文献   

13.
选择     
五位丈夫被问到同样一个问题:假设你和母亲、妻子、儿子同乘一条船,这时船翻了,大家都掉进了水里,而你只能救一个人,你救谁?这问题很老套,却的的确确很不好回答,于是——理智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儿子,因为他的年龄最小,今后的人生道路最长,最值得救。”现实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妻子,因为母亲已经经历过人行,至于儿子——有妻  相似文献   

14.
一、调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初看上去,这话只是告诉了我们:谁,在田野散步。若真是这样,冒号后几个词语的“位置”就可以调换,因为调换后的句子也同样能反映出这一内容。而实际上,原句一经改变,它就不能再现生活: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2.是“我”陪伴着“我的母亲”,不是“我的母亲”陪伴着“我”;是“我的妻子”带着“我的儿子”,不是“我的儿子”带着“我的妻子”。所以,在田野里散步的是:“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是有序生活的再现。生活为何要安排得…  相似文献   

15.
儿子由班长降为副班长,再后来降为组长、副组长。我真有些恨铁不成钢。而儿子却对此不以为然……我儿子性格有些像我──少言语,不善于表达自己,说话有时还有些结巴。上一年级时,老师很想培养他,让他当班长。可能是由于上述原因,老师把他降为副班长,再后来降为组长、副组长、那时,我很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责怪他不能够大胆管理,指责他缺乏勇气,又埋怨他说话干嘛老结结巴巴的。起初,儿子还弄不懂班长与组长哪个干部大,对一再降职也不以为然。后来,在大人们的指责“帮助”下,他似乎渐渐觉悟过来。听妻子说他曾经大哭过一次,…  相似文献   

16.
儿子有了美国“女朋友”“儿子有了美国女朋友!”我出差回来刚进家门.妻子便慌张着告诉了我这个头号家庭新闻。“胡扯.儿子刚10岁,怎么会有美国女朋友?”我觉得妻子的话有些荒唐。“是真的。那个美国小姑娘今天一大早找到咱们家.口口声声称她是儿子的‘女朋友’.儿子当场也承认这个小姑娘是他的女朋友。”妻子一脸苦相。  相似文献   

17.
下班刚到家,妻子就急冲冲地对我说:“今天这事你得跟你儿子好好说说。”我问:“什么事?”妻子压低声音对我说:“他在学校捡垃圾。”“捡垃圾?那挺好啊,我们不是经常教育他不要乱扔垃圾吗?”妻子见我没有领会她的意思,急了,大声说:“他捡垃圾去卖钱。” 儿子刚上小学五年级。唉,  相似文献   

18.
一天,妻子单位的同事带他儿子来我家玩,他儿子在上学前班,非常可爱.我出10以内的加法题考他,他答得非常正确,我们都夸他聪明.当我出3 7=?时,我读二年级的女儿抢着说“:等于1.”妻子同事的孩子说“:不对,是等于10.”我妻子马上变了脸,先用手摸摸女儿的额头,然后训斥道“:你今天没发烧,怎么胡说八道?”女儿争辩着说“:就等于1.”妻子更气愤了,扬起手给了女儿一个耳光,骂道“:你真是越读越蠢了.”女儿抛下一句“就等于1”冲进了房间“.女儿今天是怎么了?她可是很聪明的孩子,这么简单的加法不可能做错,这里面一定有原因.”我寻思着,悄悄地走进女…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在生活中遇到了两件不能释怀的事情。第一件事儿发生在成都,我去拜访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同学,那天还正赶上他妻子生日,大家约定一块儿吃顿饭。当他把电话打到家里,刚对儿子说:“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儿子那边就甩了一句:“我妈生日关我屁事。”接着就把电话挂了。原来那天他儿子和妈妈上街,儿子看上了一双耐克鞋,700多元,他妈没给买。无独有偶,在北京我也遇到了相似的事情:一朋友的女儿今年参加高考,考得不是很理想,面对北京一所普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孩子不屑地说,让他们(指父母)去给我报个好学校吧,没那本事;…  相似文献   

20.
家长的问题:我欣慰自己有一个自由自在的童年,自然也不希望让自己的儿子过早地承受人生的重压。但为此,我与妻子之间的“战争”就开始没完没了。儿子读小班时,妻子风雨无阻带孩子去参加小提琴培训班;儿子读中班时,妻子又让他学画画;儿子上大班了,妻子对儿子的“超前教育”更是变本加厉了:每天晚上要辅导儿子写字、做算术,连星期天也不放过。每当我发现儿子显得疲惫不堪,甚而采取“出工不出力”的消极抵抗策略时,我总忍不住要向妻子发起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