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撷取与南少林武术有密切关系的几个重要民间抗倭人物为例,来探讨南少林武术与明代福建民间抗倭斗争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南少林武术与福建民间抗倭关系非常密切:首先,作为抵御倭寇的强力武器,南少林武术在福建民间抗倭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福建民间长期的抗倭斗争促进了南少林武术形成与发展,经过抗倭斗争的洗礼,南少林武术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辛亥革命中重要武术人物、武术群体为研究对象,探寻广东武术对辛亥革命的贡献。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广东武术对辛亥革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梳理。研究发现:天地会实乃辛亥革命组织之前身,辛亥革命组织实乃洪门衍化而来,洪门多数是习武之人,所练习的武术都可称为洪拳,孙中山加入洪门为联络更多革命义士大开方便之门;在革...  相似文献   

3.
阐述对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概念的认识,分析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发展的现状与优势,提出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的思路:要积极开展闽台南少林武术文化交流活动;要积极促进南少林武术运动进入学校体育课堂;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要积极融入南少林武术运动;要积极推进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发展的社会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4.
南少林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文阐述了南少林的概念,南少林武术文化的特性、武术文化的精神形态、武术文化与佛教、宗教的关系、武术文化与禅的关联,对“五位一体”的具有中华特性的民族文化价值论述,旨在更好地利用这块璞玉,弘扬南少林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5.
体育产业归属于第三产业,武术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功夫在全球享有美誉,少林武术产业则在我国武术产业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北少林武术产业建立相对完善,南少林武术产业正处在起步中.文章着重对南北少林武术产业进行罗列、分析与比较,促进南少林武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福建南少林武术历史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3年以来,潘一经、罗炤两位先生在福建莆田地区对南少林武术历史进行了多方位的考察,结果有新发现。他们撰文认为:清嘉庆戊寅年间(公元1818年),《香花僧秘传》抄本记有“南少林”词,且谈到古来寺僧“文武同修”,距今已有一百七十余年,值得探讨;九座寺有“南少林之誉”,意义重大;古来寺僧人过去习武具有秘密性;通过南少林武术折射,其文化现象非常丰富和深邃。  相似文献   

7.
唐宋南少林武术历史迹象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从文物考古,文献考证,以及民间传说等几方面对南少林武术在唐宋时期的一些迹象进行考证探求,结果表明:南少林寺至晚于晚唐之前已传少林宗风,禅武合一;宋代已有习武高僧;有9座寺享有“南少林之誉”;寺内武术与外来武术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8.
广东很多拳师认为广东武术发源从“火烧少林寺”后开始,然而这则故事,就像小说家笔下的小说一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非常具体,但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又非常具有戏剧性,不免让人产生怀疑。所以,文章就从这则故事入手,揭示它们之间真实地存在关系。研究认为:(1)“火烧少林寺”实为天地会笼络人心的手段,与刘家拳的产生没有关系;(2)“南少林”就是天地会,寺僧创刘家拳的说法不可信;(3)从历史上的南少林、清朝中后期社会背景、与广东洪拳、蔡李佛的“请拳顶礼”动作寓意分析,表明该拳派与“南少林”有关。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运动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革命,也是中国近代社会重要的文化革命,它不仅带来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而且对当时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影响深远而又巨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辛亥革命运动对近代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梳理。研究发现:辛亥革命时期对于武力革命的提倡,极大地提振了社会的尚武之风;尚武之风的盛行又使得民间武术团体和体育学校在城市中大量涌现,改变了武术的传承方式,开始了中国传统武术的体育化之路;武术进入学校教育领域,成为学校体育课的重要内容,是民国初年军国民教育思想的产物,也是辛亥革命提倡和推行武术的重要成果。由此开始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历史文献成果并深入田野调查,就天地会在福建闽南地区创建的社会时代背景、天地会秘密组织的成员与南少林关系、天地会所活动的寺庙与南少林的关系、天地会的演变与传播与南少林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天地会是由一批南少林武僧、部分郑成功部下和部分汉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中的反满派组成的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秘密结社;天地会的反清复明过程。是一个以武结盟、以武练兵、以南少林武术抗清的过程;天地会的创立宗旨承袭了“匡扶正义、除暴安良”的南少林精神,南少林促进天地会的发展、传播,南少林与天地会名扬海内外。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南、北少林武术之间的技术体系及其特点有何共性与差异模糊不清,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通过个案研究,深入分析南、北少林武术各自的风格特点,比较二者的共性与差异,以期通过明晰南、北少林武术技术风格特点来印证南、北少林武术乃同宗异派.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通过对泉州武术的历史及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南少林传统武术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轨迹。为加速打造南少林武术品牌,弘扬地方武术文化,推动武术国际化发展进程做点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n interpretation of how Shaolin martial arts were used to provide military service for imperial authorities before 1949, and how it was restricted and forbidden to practise in Mao’s era from 1949 to 1978. It then examines how UNESCO’s international heritage conventions and China’s post-1978 heritage policies have influenc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Shaolin martial art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t the Shaolin Temple since 1978. It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agents and how they have influenc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Shaolin martial art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rgues current Shaolin martial arts, known as Shaolin Kungfu, have been deliberately reconstructed to serve contemporar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needs. Contemporary Shaolin Kungfu is, in fact, a produ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eritage authorization processe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reconstruction of Shaolin martial arts also demonstrates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of power between these different actors. This has led to a situation in which ‘experts’ and local residents are positioned unequally. The overarching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that Shaolin martial arts worked as a tool for Shaolin monks to develop the Shaolin Temple in history and Shaolin monks have assumed the role of ‘expert’ in reconstructing Shaolin martial arts.  相似文献   

14.
贾丰卫  屈国锋  高飞  刘聪 《体育科学》2011,31(11):94-97
提出了目前学术界对佛教武术认识的几个偏见,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对"佛教武术不只有少林武术"、"佛教与武术融合的原因有内在原因与外在原因之分"、"对‘少林舶来品’另一种视角"等观点进行阐述。佛教武术是一个宽泛的、历史的概念,不能仅局限于少林一个地方,一个历史阶段;佛教与武术产生关系的本质原因是佛教文化对待身体、生命的独特态度,而保护财产等只是外在的衍生出来的原因,并不属于佛教文化的范畴;少林对道家文化、武士道文化的借鉴是历史所趋,也是发展的一种必然,从目前看来,这种"少林舶来品"在某个历史时期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磊  赵文龙 《体育学刊》2012,(2):128-131
广东武术和少林武术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广东武术的诸多拳种,在吸收少林武术的某些特征以后,进而发展成南拳精品;广东诸多武林豪杰,大多和南北少林寺有不同程度的师承关系;广东诸多武术组织,大多以少林武术精神标榜。更由于少林寺禅宗和广东的南禅宗具有一脉传承关系,佛家拳在广东佛教发达地区也比较流行。总的来看,广东武术和少林武术具有诸多共同点,把广东武术称之为南少林武术也有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例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和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濒危失传或正在失传的传统武术,提出要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对其加以抢救和保护。认为:由少林功夫“申遗”给予的启示是少林武术是我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流派,少林武术能率先想到并能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申遗”工作,相比之下其他传统武术流派明显滞后等。目前传统武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孤芳自赏”带来的尴尬局面;挖整成果一直处于“沉睡”的状态等。发展传统武术的基本方略是重新为传统武术文化定位、为传统武术提供法律保障等。旨在为传统武术的抢救和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峨眉武术是中国著名的地域性武术流派之一.历史上的峨眉武术曾受到来自中原的少林武术的深远影响。本文试图从各种文史记载和武术典籍中寻找在峨眉山武术发展中的少林武术的影子,证明历史上来自中原的少林武术对峨眉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峨眉武术也正是通过学习和吸收少林武术,并在巴蜀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8.
"少林功夫"的现代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林功夫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正宗的中国功夫。少林功夫名扬四海,在我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随着社会的进步,少林功夫已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部分,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价值,因此对少林功夫的现代功能价值进行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少林功夫"的现代功能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少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禅、武、医是少林文化精髓,其源发性的理论之基是佛家的"缘起论",以存在论缘起、整体论缘起及境界论缘起为研究支点,阐释少林禅武医养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并探析其对当代疾病观、生命观、运动观、自然观与养生观的启示,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少林文化品牌的内涵,弘扬民族文化,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禅武医服务社会的功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与和谐。  相似文献   

20.
解读少林精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少林精神是少林武术在历史的实践中形成的日求精进的尚武精神、舍身救难的侠义作风、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和心存天下的爱国情怀。少林精神是少林文化的灵魂,也是少林武术历久不衰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