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农地是农业的基础,具有保障和资本两大功能。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时难以建立的条件下,农地承担了农村社会保障的功能。本文主要阐述了农地保障在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发挥农地保障功能所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农地保障能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残缺,土地保护不力、利用效率不高、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已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顺应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明晰和界定农地产权边界,稳定产权权能,保障产权权益,完善农业自我积累和生态保护机制,是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永续利用的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的比较利润较高,但农民的农业收入却很低,产生这一悖论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农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消除高农业比较利润与低农民收入矛盾的出路在于正视农民兼业,引导兼业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专业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途径主要包括: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地规模化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建立中介服务机构,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实施激励农地流转的政策法规,促进农地适度集中;降低农地的生活保障功能,免除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推进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发挥其在农地规模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地由于承担着农民的生存保障功能.必然导致土地使用权的均分。但温饱目标之后农户开始追求市场化收益,却面临着交易成本过高的局面.有资金实力的实体则受困于地权制度而无法实现土地的市场化集中。在现行制度安排下,较低交易成本和较高组织效率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就是将农业生产环节纳入企业内部,使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过程成为由市场化不断转化为企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作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取所需的农业产品.从农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来看,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密切结合的过程,-方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及其变化影响着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同样影响着自然环境.纵观世界农业的发展与现状,农业生产可能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但又可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目的是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必须改革完善现行农地制度。因为现行农地制度的小块分散经营方式存在制约农业、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土地所有权模糊,农民土地权益屡遭侵害,大量资金外流,削弱了农业自我积累的发展能力;土地使用权不完整、征地补偿过低、土地潜在保障功能等制约农转非进程,不利于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农民增收难、致富难;统分结合的双重经营体制不利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大降低了农业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只有合理经营,才能提高使用效益,特别是在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化和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实现区域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要求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本文将对我国目前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如何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以及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目的是引起人们对新形势下土地使用权流转及区域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并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现行的农地保障制度面临着艰难困境,一是农地保障功能弱化难以承受农民的基本保障之重,二是农地所赋予的保障功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农地资本化是农地保障制度创新的较好方向。但是我国目前农地资本化还存在着制度、市场、技术等方面的约束,推进农地资本化,实现农地保障制度的创新必须重点做好:明晰农地产权的权能和边界;加大对农业经营者政府支持的力度;加强农地的价值化管理;建立健全农地市场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地资本化经营人才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农地产权制度变革与农业的企业化经营管仁勤农业的企业化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营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又是我国农业走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理性选择,这种选择以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清晰独立的产权为前提,以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为条件,而这些则主...  相似文献   

10.
当前制约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抵质押缺乏、土地流转不规范、资金支持与需求不匹配、农业保险保障不足等;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加强信贷政策引导,推动商业银行应调整经营战略,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加强增信机制和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满足水平;加快财政支持力度,增强金融机构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能力;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为信贷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1.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年)的农业教育以及农业改良活动,是该时期农业生产衰微社会背景的逻辑诉求,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工具简陋落后,农作物品种陈旧单一,种植管理方法因循守旧,生产力水平收成低下,农村经济社会残破不堪等。北洋政府时期农业教育的政策要旨包括建立较为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规范农业教学管理以及实现教材本土化,成立专门农业研究机构,扩大农业教育对外交流,推行各种励农政策,兴办农会组织开展农业教育和农业改良等。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教育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农业转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农业教育的较大发展,推动了农业技术的改良,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北洋政府时期农业教育也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即高等农业院校数量以及学生人数偏少,办学条件异常简陋,农业教育与农业建设各行其是。  相似文献   

12.
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是生产过程中密切相关又相互对应的两个函数.本文给出短期生产函数与短期成本函数、长期生产函数与长期成本函数的对偶关系,并指明具有对偶关系的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的两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关于Haar函数与Walsh函数的特征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讨论Haar函数与Walsh函数的特征性质,阐明它在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工程上的应用,展示Haar函数与Walsh函数的应用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网络的普及、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推行学生网上评教的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评教系统在管理功能上还有待完善和优化.结合实际经验,从评教问卷管理、评教过程监控和评教结果反馈3个方面对学生评教系统的管理功能优化进行探讨,确保学生评教的有效性,以期对更高效地开展学生网上评教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秦都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消费,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销区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是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秦都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模式、建立新型产销机制,促进产销衔接,蔬菜合格率为98%,果品和畜禽产品合格率为100%,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清代江南官学学田的管理过程始终保持着动态的平衡,管理者的身份在不停地置换,其权限也没有严格的界定。府、县学的教谕、训导虽对学田的管理负主要职责,但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有着种种不便之处,而缺乏行政权威更导致学田屡遭租户抗佃,只得向官府求援。地方官府对官学学田的管理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力,不但直接划拨学田,还以收取学租银的方式将官学学田的收益处分权压缩,力求在全省范围内均平学租的发放。与官府插手学田管理相伴而来的是胥吏的贪墨侵渔,这是一个无法根除的痼疾。为保证官学学田的正常运行,上至朝廷,下至地方,都制定了诸多措施,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广义灰色关联矩阵优势分析方法对河南省1990-2012年间的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受各相关因素的综合影响基本一致,说明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增产主要依靠粮食单产的提高;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用机械总动力是提高粮食单产的主控因素,应发展有机化肥逐步形成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应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8.
实现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社会职能的合理定位,能够为高职体育教学发展取向的确定提供依据,是确保高职体育教学社会实用价值的重要基础。基于此,对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学社会职能进行理性的定位,并探讨其相关的发展途径,旨在为确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全新的发展取向、全面提高高职体育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粮食安全是一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我国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我国粮食安全所处的国内外背景较为复杂,使得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全球气候变化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体现就是更大程度的、不寻常的全球变暖,这将对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依据这些年的发展实践,气候变化尤其是极端灾害性气候的增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负面为主。必须适应气候变化,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切实保护耕地,转变粮食生产模式,适时改变粮食政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处于谋求自身现代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而言,农民只有转变劳动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转变思想观念,向西方已经完成从"小农"到农业劳动者角色转变的国家学习,才是中国农民真正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