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多年前,在家里接到一个长途电话,打来电话的那位没寒暄几句,就问我是否看过《夹边沟记事》这本书。我说还没有。他告诉我,这本书很值得读;接着说起书里一个"上海女人"远赴夹边沟寻找饿死的丈夫的故事,我听得出他讲这故事时有点动情。最后他问我,要不要帮你搞一本书来,我说,不用,我会有办法的。打电话来的人名叫解思忠,时任"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是国家副  相似文献   

2.
本书作者杰拉尔德·温诺克行医已逾30年,专攻老年医学,现任美国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临床医学教授,"医学人文道德中心"副研究员。在父亲最后的6年里,他和父亲朝夕相处,目睹父亲因老年失智症逐渐失去了生活能力,直至最终失去生命的气息。医者的无奈,人子的无力,让他拥有了一堂与众不同的"人生功课"。本文选编自该书前言。  相似文献   

3.
我从书上读到,美国德州有一位亿万富翁,曾以1500万美金的价格,买下一批英国古典书籍的珍本,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真迹以及被认为是英文印刷最早的一本书,媒介评论,这是"稀有版本"交易中一次历史性购买,因为共有1105本书及250册原稿.这位名叫佩罗(H·Ross Perot)的大企业家把这批书无偿地捐给了德州大学图书馆.他自己的认识是:"这会使德州大学在变成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过程中,更向前走了一步."<华盛顿邮报>称他"一直要以他的财富及影响力把德州变成文化水准较高的一州".  相似文献   

4.
著名悬疑作家那多的最新悬疑作品《一路去死》已经在2013年1月上市了,回想这本书诞生的半年时间,我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也伴随着这个过程成长了许多,现把其中的一些感想分享出来给大家. 产品定位: 从编辑过程一开始,我们就对本书有着明确的定位,作者那多本人非常看重这本书,认为本书是他从青春文学作家转型为成人文学作家的蜕变之作.本书讲述了名为"那老师"的悬疑小说家在一次被策划的西部之旅中与一群高智商粉丝的一场终极PK,虽然仍然带有那多以往作品的鲜明特点,但无论是主题还是情节都更适合年龄层稍长的读者.相应地,我们也将本书的读者定位为在校大学生及以上,年龄跨度从18岁至25岁.  相似文献   

5.
冯亦代 《出版参考》2005,(11):40-41
冯亦代遗作:我不能忘记的人 本书是冯亦代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著作.晚年的冯亦代以质朴、感人的文字记录下先他而去的挚友、亲人的点点滴滴,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流露在平实的字里行间.读后可以阅尽他那一代文人成长的沧桑历程.  相似文献   

6.
这是第二次给路德坤写序了. 路德坤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个朋友,亦文亦武,博古通今;快人快语,嫉恶如仇.上一次为他写序的那本书,是他以前从政的心得.而眼前这本书,更多的则是他对未来的思考.只要看看这本书的标题,就大致能感到这本书的分量和沉重.  相似文献   

7.
剩女经济学     
正上一次见到陈志武先生的时候,天气正热。我们坐在北京华贸中心地下一层的书店里聊天,大汗淋漓。可是最后,他眼我说了一个更加让我冒汗的观点——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年长的二婚女人比年轻的初婚女人"更值钱"。这话简直让人眼前一亮。几年前,有外国人写过一本书叫做《性越多越安全》,就性伴侣的经济学涵义作了深不可测的阐释。以此类推,难道,这就是"剩女传说"在经济学上的解释?他说——从雍正年间到1929年,关于在此期间的中国妻妾买卖价格问题,他做了一项调查。最后结果表明,寡妇再嫁的交易价格比年轻初嫁女子的交易价格要  相似文献   

8.
夏忆 《全国新书目》2012,(11):56-56
夏忆,少年时期为一名道士相救;因《最后一个道士》曾在各大网络社区为几千万粉丝疯狂追捧,目前已成为我国最神秘的悬疑作家。这本小说被网友们称之为"奇书",讲述了中国"茅山派"最后一位掌门人查文斌救人于阴阳之间,却引业火烧身,遭天罚阴遣的传奇经历。关于道教法术,其实很多人已经早有耳闻,尤其是曾经香港的一些影片中,经常会出现道士与僵尸较量的场面。但真正的道士究竟怎样的?《最后一个道士》告诉了我们答案。他将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融入其中,不仅讲述了精彩的故事,还为读者普及了中国传统的国学文化,是一部难得的作品。就本书如此火爆的原因,本书的编辑也给出了一个说法。《最后一个道士》在题材上较为吸引人,国内关于道士这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受命写作了一本书<穆青传>.在写作<穆青传>之前,我对穆青了解得很少,只是为他的文章而感动.偶尔在新华社的院子里与他擦肩而过,当时他留给我的一个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这个被新华社人称为"老头儿"(我们新华社的同志都叫他"穆老头儿",从来没有人叫"穆社长";虽然也在一些正式场合叫穆青同志,但最常叫的就是"穆老头儿")的社长真是非常朴实,不像"官儿".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建党85周年的日子里,我忆起了一个共产党人--一个党的领导干部,与一本书--一本可说无人不晓的红色经典的书的故事.这本书就是影响了几代人的《红岩》.他,就是肖泽宽同志.  相似文献   

11.
作者是法国著名记者、小说家,这本书的法文版出版后引起轩然大波,黑手党扬言要割了他的舌头,以惩罚他揭露黑手党家族内幕之"罪行"。法国政府派人对他进行秘密保护长达一年之久。他本人也深居简出,恐遭不测。  相似文献   

12.
《帝范》一书是李世民一生执政经验的高度浓缩。他曾经这样告诉太子:"饬躬阐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讳,更无所言。"可见,他对本书的高度自信。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本书中,他对为政者的个人修养、选任和统御下属的学问,乃至经济民生、教育军事等家国事务都做出了非常有见地的解答。  相似文献   

13.
王佐良和周珏良主编的《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已于1994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北京出版。这本书是五卷本英国文学史的最后一部,却最先出版。这本书是近年来我国出版的学术著作中较优秀的一部,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五卷本英国文学史凝聚了王佐良教授最后的心血。他为《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所写的“序”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国文学史模式这个重要问题。他主张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写文学史,  相似文献   

14.
听说要力石一本新的图书策划学的专著将要出版,我为他高兴. 我认识力石缘于2002年我那本《汪国真新作选》的出版,这本书是朋友张宝瑞和要力石一起策划出版的,收入在由他们二位担任总策划的新华出版社"金蔷薇"丛书之中.为这本书,宝瑞、力石还陪我一起去了河北石家庄举办新书发布活动,他们细致独到的策划,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5.
《穆旦传》     
合上这本封面设计朴素的<穆旦传>,心情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肩头似乎放下了一副重担".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来说,这本书的出版可以说是他一生迟到的荣耀.  相似文献   

16.
《蜀中广记》是一部带有"百科全书"性质的地志类著作,由明代曹学俭撰成后,未经整体刊刻.其后有四库全书抄本行世,而与其原貌颇有差异.杨世文校点此书,广搜多种明刻本合为一帙,作了很多他校,古籍整理之功甚大.而对于明史、西南民族史研究来说,本书的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7.
足迹1 一位全国劳模的生日,每年都收到国家领导人的贺信. 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10年9月7日,袁隆平80华诞.就在前一天,温家宝和贾庆林分别发来贺信,祝贺他80岁生日快乐. 温家宝在贺信中说:"隆平先生:您好!许久未见面了,甚念……"贺信最后祝愿他健康、快乐.  相似文献   

18.
两年前的早春时节,监利县档案局到任了一位档案局长,他就是来自县纪委的丁治青. 初到档案部门,他对这清苦"衙门"并不陌生.听说到任之前还好生"别扭"了一阵子呢,可最后还是走马上了任.  相似文献   

19.
我书桌上有张厚生先生的三本书:一本是1987年1月由他和路小闽同志主编的<情报检索>;一本是由张厚生先生一人主编<信息检索>(修订版);第三本则是由他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5月新近出版的<信息检索>(第3版).这三本书一脉相承,前两本在文献检索课教学界,可以说是得到了很好的评价,而<信息检索>(第3版),则可以说是在前两本的基础上"再展新姿",更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畅销书?畅销书能够制造吗? 畅销书就是那些进入畅销书排行榜的书.但是,进入排行榜,并不一定证明图书的学术价值."畅销"所反映的,不过是一本书在"特定时间"内的销售数量.畅销书榜都以一个星期为"特定时间",来定义一本书畅销与否.畅销书排行榜衡量的是一本书上市后短时间内的爆发力,而不是每月每年的持续销售力.也就是说,畅销书不是"销售最多"的书,而是"销售最快"的书.由此看来,制造畅销书,无非就是想方设法让一本书在上市第一周内销售足够数量,"冲"上排行榜.这个道理,出版界人人皆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