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分析人物,不仅要注重研究人物的言谈举止,还要善于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他外部行动的依据;外部行动则是他内心世界的具体反映。所以,只有深入地剖析心理活动,才能更好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品质、命运及其社会意义,树立人物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是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的。要分析这种无声的语言,首先必须懂得什么是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心理描写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常用的一种是披露心灵的直接描写。  相似文献   

2.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划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除了直接剖析人物的心理,让人物内心独自或产生幻觉外,还可以通过对人物其它方面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即间接心理描写。这种手法用得好,同样能揭示人物内心的奥秘,刻划人物的性格,还可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一般说来,人物心理的间接描写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心理描写,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状态的一种写法。跟语言、行动描写相比,它更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思想斗争,不但可以把人物写活,而且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容易跟读者的心情及时沟通,引起读者的共鸣。在学生的习作中,在心理活动描写方面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技法点拨】所谓心理活动描写,也称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情感活动进行描写。心理描写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恰当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思想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等。心理描写比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能够  相似文献   

5.
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很多,最能直接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是心理描写,而借助其他描写方法来间接暗示人物心理,则显得更巧妙、含蓄、耐人寻味。那么,如何暗示出人物的心理呢?一、用动作描写流露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人物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各种动作。例如,某同学在作文中描写  相似文献   

6.
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极其丰富而复杂的,写好人物的心理,能很好地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品质。心理描写可以是正面的直接描写,也可以是侧面的间接描写。因为正面的心理描写常常会带入作者的主观色彩,处理不当便会使所写人物“失真”,因此,初学心理描写更多的宜采用间接描写,从侧面展示人物的心理。这种方法,课本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范例。总的来说,间接的心理描写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心理描写的方式甚多;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本身的内在状态为直接描摹,主要可以通过心理概述、内心独白、回忆、感觉、意识流、梦境等方式来实现。描写和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外在形态为间接描写,主要可以通过人物行动、语言、外貌、文字等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8.
心理描写是人物刻画的重要手段,记叙文往往通过人物心理描写揭示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展现人物言行的隐性动力和鲜明个性,更深刻地表现主题思想。平常分析文章时,我们注意最多的是文中诸如“某某想”、“某某感到”之类的直接的心理描写,而忽视了文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和周围环境所暗示出的人物心理活动。其实在一些经典的作品中,用得多的往往是后者,它不仅使文章脱离  相似文献   

9.
心理描写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它好像是人物无声的语言,能够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复杂而变化的感情直接表现出来,让读者了解人物在想什么或者想要做什么,人物的情感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怎样去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  相似文献   

10.
心理描写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它好像是人物无声的语言,能够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复杂而变化的感情直接表现出来,让读者了解人物在想什么或者想要做什么,人物的情感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怎样去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  相似文献   

11.
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一是直接描写,如“想”“觉得”“感到”等是其标志性词语;一是间接描写,就是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暗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种暗示能为作品创造出“含而不露”的妙境,为读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天地。  相似文献   

12.
心理描写,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即人物想什么、怎么想的,用文字记录下来。跟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描写相比,心理描写更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情节的发展。好的心理描  相似文献   

13.
<正>在记叙文写作中,很多同学着重于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却忽视了心理描写。其实,描写人物的心理,往往更能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记叙文在写作中如何运用心理描写。一、直接描写心理,揭示人物品质心理描写,一般运用第一人称,把人物想  相似文献   

14.
导仿点拨心理描写指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表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描写心理活动时,应借助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或外部景物的描写,间接地烘托人物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而能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最具表现力的要数心理活动的描写。 好的小说作品,从不简单地描写人物的行动,而在人物的心理发掘上,却是狠下功夫的,因为任何行为动作都源于心灵,因此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才会给读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中"跳脱"手法以"急收、突接、岔断"三种形式,被鲁迅先生巧妙地运用于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描写之中。在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揭示小说中心思想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鲁迅小说语言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7.
心理活动描写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心理描写具有多种多样的表  相似文献   

18.
刘向<列女传>之前的史书中很少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历史家在面对不得不表现人物心理的情况下.通常会采用对话及独白的形式让人物将心中所想用语言直接"说"出来.<列女传>在大多数篇章中也是采取这两种方式来表现人物心理的,但有两篇却出现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重大突破,这是一种非常小说化的写法.体现了从史传文学向虚构文学的演进.  相似文献   

19.
所谓心理描写,即用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如感觉、知觉、情感、体验、愿望等的描写。心理描写在文学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恰当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既能突出、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又能生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及复杂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丰富、更饱满。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写心理活动,常常喜欢用“我想”、“他想”为起始语,似乎非得出现个“想”字才是写心理活动。其实,这是一种很幼稚的笔法。要知道,即使是直接进行心理描写,也不一定要用“想”字,何况,除了直接描写心理,还可以间接描写,即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揭示内心。比如,我们常常用“怒目而视”来表现内心的愤慨或敢怒不敢言,用“翻白眼”来表现对某人的蔑视和不屑一顾。下面,请大家做一个练习:描写两个人吵架。注意:除了对话,还要通过动作、神态来表现那些没有说出来的话,即人物内心的活动。学习用动作、神态来表现心理活动@榕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