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他是我国著名旱地农业与作物抗旱生理学家。长期致力于作物抗旱生理和旱地农业研究,开辟了旱地农业研究的生理生态领域。在提高半干旱地区农田降水效率综合技术途径、有限水高效利用的生理生态基础、不同作物抗旱机理、逆境成苗机制及调控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他提出了作物  相似文献   

2.
主要阐述灵武市抗旱工程措施能力、现有抗旱工程水源以及抗旱减灾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相似文献   

3.
主要阐述灵武市抗旱工程措施能力、现有抗旱工程水源以及抗旱减灾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相似文献   

4.
中国五大粮食主产区农业抗旱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康蕾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4,36(3):481-489
农业抗旱能力反映了地区防旱减灾的水平。对农业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及时掌握我国农业抵御旱灾能力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差异,进一步加强抗旱管理、提高抗旱能力。本文选择我国五大粮食主产区作为研究区,采用特定时间尺度下的干燥度指标分析了研究区的自然干旱程度,并选择土壤质地、高低需水作物面积比、耕地有效灌溉率、农机动力系数、农林水利事务支出、人均GDP等6个指标,应用加权求和法评价了研究区的农业抗旱能力现状,进而分析了其自然干旱背景下的实际农业抗旱能力。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自然干旱程度高且抗旱能力弱,较低的耕地灌溉水平以及严重滞后的农田水利建设使得两区实际农业抗旱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地区;黄淮海平原自然干旱程度高但抗旱能力较强,可其为保证较高的灌溉率超采地下水已引起严重的生态问题;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自然干旱程度低且抗旱能力较强,综合农业抗旱能力相对最强;四川盆地自然干旱程度低但抗旱能力低下,社会经济欠发达、农田水利建设较为薄弱,综合农业抗旱能力略高于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防旱抗旱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摘要:防汛抗旱工作是关系到粮食和饮水的安全、人民的生命财产的重要工作,要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要处理好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本文详尽的阐述了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必要性,并对陕西省的防汛抗旱减灾措施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希望对今后相关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麦/玉/豆"旱三熟种植模式集免耕、秸秆覆盖、作物直播技术为一体,该模式作为一项集抗旱减灾、用养地结合、保护性耕作、轻型栽培于一体的旱地新型种植模式,体现了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内涵,促进了种植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旱地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技术措施。经过多年的试验推广,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种植技术。本文总结了"麦/玉/豆"模式在内江地区的栽培技术特点,分析了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菊芋的功能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芋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抗旱、耐寒、易繁殖、适应性广、经济用途广泛等特点。介绍了菊芋的特点和生态适应性,并介绍了菊芋的价值及利用。  相似文献   

8.
王娟 《科技风》2012,(7):149
旱灾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一直是我国防汛抗旱职能部门研究的课题.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作为区域应急抗旱能力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就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经常了分析,进而对当前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与总结,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对策,以期为提高抗旱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抗旱防汛工作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善自然环境、抗击灾害影响的一项系统工程。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对各地区的抗旱防汛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新时期下的抗旱防汛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达到人与水和谐发展的目标,在坚持统筹的同时也要做好预防蓄泄的准备防御工作,坚持管理和防御相结合的理念,坚持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实现抗旱防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农村防汛抗旱工作与农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整个局面息息相关。做好农村防汛抗旱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防洪安全和生产生活用水,促进枞阳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本文主要阐述了做好枞阳县防汛抗旱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防洪抗旱减灾、民生水利、水资源开发利用、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水利信息建设六个方面,指出利通区“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2.
水世菊 《大众科技》2012,(2):125-127
确定各种不同型式的降水蓄渗工程位置,查明地质条件,确定断面尺寸及基础处理方式,做出施工组织设计。全面抗旱是指从主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转变为包括生态在内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从注重农业效益转变为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从被动抗旱转变为主动防旱。  相似文献   

13.
一、业务需求背景 为了提高陕西省的防汛管理水平,加强非工程措施,适应防汛信息化、数字化的要求,根据陕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简称省防总)有关指导精神,陕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信息中心(简称信息中心)2002年10月决定建设陕西防汛会商系统。2002年11月正式启动了该项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洪涝灾害的频发和干旱区域的逐渐扩张,防汛抗旱的应急预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防汛抗旱的重要意义做一个大致的介绍,对防汛抗旱预案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当前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十分重要,不仅可以发现工作中得漏洞和错误,还能及时得到反馈,并改进防汛抗旱的措施,使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减轻洪旱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本文通过结合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展情况,对现存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思考,旨在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的措施,并树立底线思维,提出采取科学方法应对灾害,给予预防洪灾和旱灾的方案,切实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泰来县是黑龙江省典型的干旱地区,干旱是危害农牧业生产最大的自然灾害,分析了泰来县2004年旱情并提出了抗旱措施  相似文献   

17.
抗旱造林技术是包头市重点推广的林业部适用技术,可有效解决干旱地区造林与缺水之间的矛盾。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在造林中广泛应用,并不断有了新的发展。文章主要介绍了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及其在包头市造林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球各国都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有限,为了改善国民生存环境,正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尤其是北方地区的造林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抗旱技术的应用十分值得关注。如果抗旱措施不到位,树苗的生长将会受到不良影响,造林质量也显著下降。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北方造林树种的选择情况,并分析了常见的抗旱造林技术。从树种的角度出发,分析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充分考虑北方的实际情况,以及树木的抗旱性能,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希望能为北方造林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抽水泵站的调查研究,从泵站现状、存在问题、更新改造措施及维护管理等方面应加强和注意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抽水泵站更新改造与维护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使泵站能够充分发挥抗旱灌溉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水利发电事业属于蓬勃发展时期,在该时期,发电机的组装机容量得到快速发展,在新时期环境下,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从本质上而言其实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体现。其中,水利工程主要包括了防涝抗旱、生态保护、农田水利以及城乡供水等。水利工程在改造自然以及利用自然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双重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水利发电技术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水利发电技术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