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强化师资培训增强自身优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几年,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崛起、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多层次化,特别是对各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面对新形势,过去那种较为单一的学科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市场化的人才需求。高等职  相似文献   

2.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新课题。文章介绍了海南师范大学在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探索与实践创新,为高校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韩勇 《亚太教育》2021,(2):169-170
高职教育是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在人才培养标准和规格等方面也应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针对高职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高职日语人才培养应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合理有效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两种,经过单一知识教育模式-能力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模式的变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从重视专才教育向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多样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均衡发展,这三个领域内不同分工、类型、层次的部门之间的均衡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保证。教育是为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服务的,教育的得失成败关系到上述均衡和协调发展是否能顺利实现。社会各领域、各部门对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而每个部门的不同岗位又要求有各种不同类型、层次的人才,教育必须是多样化的。这种多样化既表现在类型、专业上的不同,也表现在层次、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方法等方面的区别。当前,高等学校办学趋同化对实现高等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造成不良影响。笔者从论述和谐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要求开始,指出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办学趋同化现象的危害,特别是人才培养类型和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详细阐述了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各种具体要求,说明高等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确定自己的角色定位,针对学校的区位、行业和传统优势找准在服务面向、专业取向、人才导向上的独特地位,发展自己的特色。分析了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可行性,指出只有多样化才能使中国高等教育不断满足社会对千变万化、各不相同的人才需求,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规模,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属于大学教育理念的一种,本质上也属于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让人才具有通融基础和博雅精神,使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通识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较长时间内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学校没有成体系地进行开展,高校人才培养更倾向于专才教育,这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相悖。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尤其是教育部高教司明确提出“三制”(书院制、学分制、导师制)改革以来,通识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文章着眼于现行完全学分制,对“大学物理(通识课)”这门大学基础课程的通识化教育改革路径进行研究,并提出可参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与相关产业的紧密结合,拓展了知识的领域,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职业岗位的变化。企业也迫切需要那种既通晓技术原理,又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技艺型、复合型人才。这样,社会对劳动的知识、技能水平的需求大幅度的提高,已使原有的高等教育的规模与内涵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高等教育必须走出原有的框架内更为广阔的空间拓展。就当今高等教育而言,其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已不相适应,只有建立适合多规格人才脱颖而出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前提下,高校发展职业教育也就不可避免了。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与相关产业的紧密结合,拓展了知识的领域,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职业岗位的变化。企业也迫切需要那种既通晓技术原理,又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技艺型、复合型人才。这样,社会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水平的需求大幅度的提高,已使原有的高等教育的规模与内涵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高等教育必须走出原有的框架向更为广阔的空间拓展。就当今高等教育而言,其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已不相适应,只有建立适合多规格人才脱颖而出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办学结构、目标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模式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改革需求;同时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各领域对各种类型人才,尤其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扩大,急需高等教育为其提供人才保障,本科教育如何去适应和满足各种多样化的需求呢?作为早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国家,美国的本科教育及其学位制度在其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将其本科生的学位类型与我国本科生学位类型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的高等本科教育发展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解…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22,(1):146-150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质量紧密相关。为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关系,基于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高校应通过产学研和加强对学生专业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来确保高等教育能满足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不同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定位,探寻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3+1"办学模式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帮助高校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模式,促进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相似文献   

11.
学分制实施的目的是为搞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适应我国民政社会工作需要和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需要,满足广大受教育者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办学活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也更加强烈,这就要求高校必须突破地域限制,打破高校间的壁垒,建构多种资源交互共享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的根本在于深刻认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人才素质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于深入把握人才培养规律和个体需求的变化。在智慧教育时代,高校要围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充分运用新技术发展成果,通过高校联盟等平台建立“1+X”学分互认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自产生以来,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发展背景下有不同的高等教育人才观和人才培养模式,从较早的通才教育到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而实施彻底的专才教育,再从改革开放后对专才教育的反思到素质教育的提出,直至有创新人才观的提出,无不是高等教育人才观和人才培养对当时社会发展需求的反映。为回应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资源的迫切需求,正面临着转型、改革、创新和发展任务的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观必须与时俱进,确立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多样化的人才观;以此人才观为指导,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当依据各自的办学定位确立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在学时数和学科门类上的比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各级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是我国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的对外开放,这就意味着资本、技术、竞争和外国产品的引入,科学管理模式与理念的引入,国际制度与国际标准的引入、教育资源与教育模式的引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应对中国加入WTO的发展需要。高、中等职教发展如何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加入WTO,是一项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的高、中等职教发展和经济发展。 高、中等职教发展首先应从教育理念 上应对加入WTO 实践证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决定了人才的多样化,也决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和人才培养过程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学分制实施的目的是为搞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适应我国民政社会工作需要和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需要,满足广大受教育者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办学活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如何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社会需求,有目标有步骤地培养出更多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精英人才,是每所大学在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本科教育改革新模式的重点。导师制的实施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性举措,弥补了单一辅导员制的不足、克服了灌输型教育的不足、减少了单一教育模式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具有高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精英人才,是实施教育多样化、个性化的必然要求。通过本科教育全程导师制模式的构建能更加具体地贯彻我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人才培养质量是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和核心,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是高等学校各项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社会的快速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各领域对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尤为迫切,这就要求高等学校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自觉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努力对本科人才培养进行不断探索和改革,力求找出与经管类人才培养特点相适应的培养机制,以培养出在数量上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结构上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在素质上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的经管类人才。经管类人才的培养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未来,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研究经管类人才培养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董泽芳 《职业教育研究》2006,(7):F0002-F0002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并得到大力发展。到2005年,高职院校已达800余所,占全国高等院校总数的60%以上。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既缓解了各地经济建设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又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彰显了其积极意义。同时也暴露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及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诸多缺陷。一方面。大中型企业迫切需要大量智能型的高级实用技术人才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却又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因而。近几年社会民众对高职教育多持批评态度,改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呼声高涨。基于这种背景,周明星同志结合所从事的就学工作,撰写并出版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论:素质本位理念》一书。该书从高职教育的内核——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视角,对其内涵界定、培养理念和课程结构等方面表达了其创新之论。  相似文献   

19.
对多学科跨专业知识人才的大量需求,致使各国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加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人才培养的共同趋势,是我们在构建复合型人才模式中必须要学习的。本文针对我国高校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借鉴国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对高校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案,对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向多适应性与多样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分型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生源多样化,社会需求多样化.与此相适应,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分型培养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才多样化培养的有效选择,其内容包括学生分型、学校分类、专业分流、教学分层、管理分权.为了实现分型培养,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大力推进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全面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有效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创新学生管理,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