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一、导入课题,了解数的编码功能 师:(出示卡片上的数字“1”)看到1。你想到了什么? 生:1个苹果,1张桌子。  相似文献   

2.
板块一:课前热身,图片导思 (出示:苹果落地的图片) 师:看到这张图片你会想到什么?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有幸听了特级教师徐长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耳目一新,感触颇深。课堂生动活泼,简约深刻,充满生命活力。片段一: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藏于魔术中师:(拿着一张纸)这是一张纸,吹一下,它不止一张了。你信吗?师:(玩魔术,从学生助手手上取一张纸)这是一张纸,说变就变,一、二、三,变。(此时助手憋不住笑着说:我也会,听都能听出来)师:听出什么了?生:撕纸声。师:几声?生:两声。师:刺啦、刺啦,猜猜撕成了几片?赏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一、谈话导入 师:(板书:确定位置)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想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1.填乘法表   投影出示下面不完整的乘法表:   师:请观察屏幕上的表格,有些格中有数字,想一想,这些数字是怎么得到的?你能把空格中的数都填出来吗?想好了的,请拿出自己的表把它填完整。(课前已发给学生,与上表完全相同)   (学生填表,教师巡视。约 2分钟已全填好。)   2.分组活动   师:同学们都填好了,现在我们有了一张完整的表。(投影出示如下完整的乘法表)   师:这是一张什么表?   生(齐答):乘法表!   师:请每个同学一行一行地检查一下,你填对了没有?有错误的请按乘法口诀改正过来。(学生…  相似文献   

6.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标题是《桂林山水》。(板书课题)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生:树多。师: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生:桂树多。  相似文献   

7.
马士钧 《辽宁教育》2010,(10):54-56
导语:花园与荒原 师:(板书:花园、荒原)看到这两个词,你们想到了什么事物? 生:看到花园,我想到鲜花;看到荒原,我想到一片杂草丛生的景象。 师:请同学们跳出花园和荒原,看到它们,你能联想到什么东西、人物或心情?请同学们大胆联想,写下你联想到的内容。(生写作,师指导,5分钟)  相似文献   

8.
一、在情境中导入--创设密码情境(略)二、在活动中探索--探究身份证的编码奥秘师:现在我们看大屏幕!电脑大屏幕依次飞入一长串数字。师:看到这一串数字,你想说些什么?(生自由发言)师:猜一猜这会是谁的身份证号码呢?师:身份证号码是由数字编成的,我们从编码中就能获得一些相关的信息。这里有我们班一个同学一家三口人,爸爸、妈妈和他自己的身份  相似文献   

9.
徐凯 《江西教育》2002,(12):31-31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是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第六册的内容,它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拿出一张20cm×15cm规格的照片,将照片的反面对着学生):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生1:一张纸。生2:一张长方形的纸。师:从外表看,它是一张长方形的纸,(将照片的正面对着学生)实际上这是1974年老师小学毕业时全班同学的一张合影,距今已有20多年了,同学们看到这张照片,想说些什么?生3: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老师你是怎样保存的?师:老师是怎样将它保存的,大家猜猜看?生4:用白纸把它包起来。生5:压…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教学过程:1.认识“放大”和“缩小”。师:(出示图1)这节课,我先请大家看一张贲老师的照片。师:能看清吗?生:看不清。放大一些!(师把图1分别“放大”成图2、图3、图4)师:如果按照我们平时的想法,这三幅图都放大了。不过。三幅图中,只有一幅图符合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你认为是哪一幅呢?  相似文献   

11.
一 “景”与“言”——美感的联通 1.走进文本。弄清“事实”。师:课文哪个部分写草原景色美呢?生:第1自然段。师:谁来用朗读把我们带人草原?(指名读第l自然段)师: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生:我看到了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的草原。生:我眼中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相似文献   

12.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张相同的长方形纸,我们把每张长方形纸都看作单位“1”。 师:首先请同学们把三张纸条重合在一起,比较这三张纸条的长短如何? 生:三张纸条的长短完全一样。 师: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这三张纸的单位“1”相等。 师:再分别把三张纸条平均分成2、4、6份,并涂上颜色表示出 、 、 。 师:比一比,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长短怎样? 生:都涂了纸条的一半。 师:那么,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样? 生: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电脑出示: [评析]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发现 、 和 这三个分数,虽然分子、分…  相似文献   

13.
王冬娟 《江苏教育》2006,(3B):35-36
师:(课前发给每个同学一张印有正反比例实例的纸)准能很快判断表巾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相似文献   

14.
师:看到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生1:男生有3份,女生有4份,一共有7份。  相似文献   

15.
一、渲染气氛.导入新课1.激趣导入。师:(放《新年好》音乐)这是一首我们很熟悉的歌曲,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板书:春节)  相似文献   

16.
一 借助课文,切入主题 师:(出示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横切苹果可以看到里面的五角星。邻家的小男孩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分数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师(出示学生在公园过生日的场景图):他们在干什么?看到这样的场景图,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感知单位累加 1.自然数的单位累加 师:这张长方形纸条表示“1”,再添上一张同样的纸条,可以用哪个数表示?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我比画,你描述。说说我比的是哪个面积单位? (师比画,生描述) 师:面积单位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20.
(师简笔板画鲸)生:(喊)鲸。师:我们到浩瀚的大海上,看看真正的鲸吧!(播放鲸的录像片段,生发出阵阵惊叹)师:看到这跃动的鲸,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