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中国作家“走出去”作为文化“走出去”工程的重要一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在亚非拉国家取得明显的效果.文章从文学图书的海外推广入手,总结了中国作家群的“走出去”工作,从打造世界性作品、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及拓展推广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从拓展业务、开拓渠道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作家“走出去”对中国出版业走向世界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何明星 《出版史料》2010,(1):105-107
中国出版业要走出去,走向世界,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年本刊新辟“走向世界”栏目,主要介绍中国书刊在海外传播及如何传播的状况,希望读者对中国出版业走出去及其如何走出去等诸问题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3.
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围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关键是要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海外主流社会,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为此,政府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图书埘外推广计划”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中外出版合作。  相似文献   

4.
黄立  白冰 《编辑之友》2017,(8):21-25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典籍,曾在海外文化传播中产生深远影响.在今天,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则成为我国学者和出版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以唐宋词海外译介出版为例,探讨了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核心力量的出版界应如何更好发挥其纽带作用,在新环境下更好地实现中国传统典籍的海外经典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中国出版企业的“走出去”海外收购已经进入新常态.买方应深刻理解标的物的构成,对标的物进行战略与财务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才能得出恰当的估值与报价.收购完成后,在安全监控的前提下,采取本土化经营是较为有效的跨国管理方式,本土化经营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海内外运营一体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之一.中国出版“走出去”就是中国创意的“走出去”,唯有切实提升专业化水准,中国创意才能跨越东西方的差异,真正进入西方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6.
闫文君 《传媒》2023,(20):54-57
网络文学是中国大众文化海外传播受众最广的形式之一,在注意力层面实现了“走出去”的目标,但却尚未在精神层面“走进去”,实现文化认同。从传播力到影响力,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是中国网络文学亟待进行的海外传播策略转向。现有问题在于主体意识的欠缺导致作品内生力量不足,因而在“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向过程中,应强化主体性在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过程中的对话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历来高度重视出版“走出去”工作,将相关工作上升到贯彻国家战略、展示中国形象的高度。文章从“聚焦当代中国学术,传递中国主流声音”和“创新传播方法渠道,增强出版海外落地实效”两个方面,阐述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走出去”工作中所开展的探索和创新,总结了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以期为国内出版业做好“走出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蔚 《出版广角》2018,(1):53-5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文化强国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更好地树立国际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的影响力,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图书作为文化传播载体之一,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探索在海外建立中国书店的形式,为海外读者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国优秀文化作品创造平台与机会,为中国文化提供一个形象、立体的展示舞台,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刘玲武 《出版科学》2010,18(4):111-112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强,为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了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战略方针。“走出去”出版战略重点强调的是出版内容的“走出去”,即通过大力开展图书版权贸易,带动中国文化创新,推动发展,促进“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学的“外传”和“输出”常常伴随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400余年来,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路始终步履维艰.本文简要梳理自16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海外译介的历史发展轨迹,力图摆脱单纯解析纯文学因子所导致的肤浅和误解,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下,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获得历史的一些智慧和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力的增强和海外影响的扩大,中国图书和文化“走出去”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对此,中国出版人应加强“走出去”选题策划,加强对西方读者心理的了解,提高文化传播的针对性、有效性、可读性和感染力,加快推动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和融合,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承载和体现文化的各种形式的出版物是海外读者了解我国文化的渠道之一,出版物直接出口、输出版权、国际合作出版和建立海外出版机构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四条可选路径.鉴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走出去”对我国出版机构的重大战略意义,选择最适合路径来解决问题或促进发展成为了我国出版机构所需要进行的决策.  相似文献   

13.
广撒网和钓大鱼是中国出版物“走出去”的两条腿,也是书写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工具.如何运用好这两种手段,让它们在社会与市场间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这正是当下中国“走出去”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中国出版走出去工作要求出版人要有大局意识,在充分了解海外读者需求的同时,结合出版企业自身优势特点,不断创新走出去工作新形式新思路,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中做好新时代的文化传播使者.  相似文献   

15.
孙玮 《出版参考》2016,(5):38-39
“十二五”期间,中国出版产业以讲述“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内容”作为“走出去”的主旋律,在世界舞台上奏响了出版“走出去”的华章.华章之中,中国一流学者的学术成果成为世界认识中国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备受瞩目.如何让更多的优秀学术图书走向世界,如何有效传播代表中国高度的学术声音,如何以学术标准弘扬中国思想文化,这对具有学术传统的出版社来说,既是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空前的机遇和挑战.笔者结合在三联书店出版“走出去”的工作经历,对学术出版机构如何通过挖掘资源优势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走出去”路径进行分析和交流,期待以三联学术为代表的“人文精神、思想智慧”在世界舞台上得到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中央确立了“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的战略方针。文化产生国际影响力的前提是走出去,目前中国文化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送出去”阶段,大多数仍然是政府行为、政府买单,文化产品在海外总体上仍处于弱势,没有形成对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力。以电影、电视剧为例,目前,国产电影和电视剧还没有真正走出国门,国内很多高票房电影和高收视率电视剧都难以进入国外主流院线和主流频道。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看中国出版"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关键是要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海外主流社会,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为此,政府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中外出版合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近年来在走出去方面的理论方针和实践经验,从主题出版、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海外传播影响力等方面,就如何用学术表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实施十年、“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实施五年以来,中国图书对外输出成果显著.中国图书的海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中国文化形象的塑造功能,提供了跨文化传播语境中重要的文化交流渠道.该研究基于对图书版权输出数据、商品图书出口数据的分析,对2006-2015年十年间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体量规模、地缘特征以及主题类型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分析,结合地缘文化理论、跨文化传播理论、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图书在“走出去”战略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而为我国图书的海外传播战略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2009年至2015年间资助出版项目已公示名录和已出版图书目录,重点从资助图书出版的历年分布、种类、出版机构和作者等角度,分析该工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实施状况和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作为中国政府推动新闻出版走出去的一号工程,经过过去几年的推动实施,拥有了广泛的行业基础和共识,极大激发了行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同时,“经典中国”工程也丰富了国际图书市场上中国主题图书的种类,推动了国内一大批作家作品在海外的出版,使中国主题图书在海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