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确理解正确对待“综合科目”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决定推行“3 X”科目设置方案。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综合科目”考试。表现出来的认识也很不统一,有理解支持的,也有迷惑观望的。因此,如何理解“综合科目”考试,如何对待“综合科目”考试,是广大师生要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谈一点认识,愿与广大同仁商榷。首先,“综合科目”考试是新一轮高考改革在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方面的重要举措,符合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作为国家确定的高考改革试验区,1999年实行了高考“3 X”科目改革试验。经过一年的试验,在2000年的高考“3 X”科目改革方案中,提出扩大“X”科目的内涵和外延,增加综合科目考试为本科高校必选考科目。为什么要进行“综合科目考试”?“综合科目考试”怎么考?高中学生怎么应对“综合科目考试”?本文就普通高考“综合科目考试”的作用与功能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一、综合科目与综合科目考试(一)综合科目的内涵综合科目是指根据建立在高中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原则与思路而为“3 +X”高考模式设计的考试科目。综合科目起源于保送生的综合能力测试 ,是应“3 +X”高考改革模式需要而诞生的 ,它是“3 +X”高考科目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3+X”高考方案的精髓。综合科目按学科类别划分 ,可分为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按学科内容多少划分 ,可分为大综合、小综合。 2 0 0 0年广东实行的是大综合的考试 ,江苏、浙江、吉林、山西等省实行的是小综合考试。(二)综合科目考试的目标和内容综…  相似文献   

4.
2002年是普通高考改革关键性的一年,全国20多个省市采用了“3 理科综合/科综合”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大家都十分关注考试结果。下面我们对2002年高考“3 X..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综合科目考试应运而生。可以说,综合科目是“3 X”高考科目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3 X”高考方案的精髓。本文拟对综合科目考试的特点与教学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2000年开始,江苏、浙江、山西、吉林四省的高考,将实行所谓的“3+综合”的考试科目改革。由于物理学科将作为综合科目中的学科之一,因此相应的物理综合习题的命制与编拟,就成了物理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心风 《新高考》2004,(11):i005-i006
2003年起,江苏省开始新一轮高考科目改革,科目设置变为“3 2 文科、理科综合”,其中文科和理科综合考试是每位高考考生必考科目。凡参加2005年高考的江苏省应届高中毕业生必须取得文科和理科综合考试合格才能获得高中毕业文凭及取得高考报名资格。应引起广大考生充分重视的是:从2005年起综合考试补考的组织、命题、阅卷、公布成绩也统一由省会考办负责。这里简述两年来综合考试(生物部分)的特点并就复习备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今年高考,北京将实施“3+X”。“3+X”考试难度究竟有多大?综合科目如何考?怎样复习综合科目的知识点?这些都是广大师生和家长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杭州市经过了两年的综合考试,本期我们约请了杭州市教委教研室的老师和大家谈一谈综合考试备考策略。  相似文献   

9.
2000年浙江省将实行“3 综合”的高考改革。“3”是指语文、数学和英语;“综合科目”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综合考试是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教学基础上的综合能力的测试,通过学科内的综合与跨学科的综合试题,考查学生在中学所学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便更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高校选拔人才。新的高考模式,新的考试要求,势必触动中学教学,自然对高中生物学教学也产生很大影响。学习《考试说明》,把握高考动态《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应考的依据,深入…  相似文献   

10.
近日,教育部批准了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四省2000年进行“3 X”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试点,高考将试行“综合科目”的考试。“综合科目”考试是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教学  相似文献   

11.
陈泓 《历史学习》2001,(11):34-35
“3 综合”考试是高考制度的重要改革,“高考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探索更加有利于高校鉴别和选拔能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的优秀学生的途径和方法,综合科目考试有利于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选拔”。分析科综合考试的特点及导向,并改进目前的中学历史教学,以适应高考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启动。继广东“3 X”高考科目改革实验后,浙江、江苏、山西、吉林在今年的高考中也将试行“3 X”考试科目。2001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3 X”科目设置方案。面对正向我们走近的“3 X”考试,你知道该如何准备吗? 本栏目旨在通过设计相关典型自测题的形式,体现“3 X”改革的原则要求:1.总体上将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2.命题范围遵循中学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3.试题设计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题目。希望通过我们推出的一些自测型试题,会对你理解学科内知识和综合能力有所启示,也欢迎你在练习后提出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共同把这个栏目办好。同时热诚欢迎关心这项改革的读者根据以上原则要求,精心设计相关自测题,以飧考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由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社会学系刘军执笔。 今年,我国高考内容和形式的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浙江、江苏、吉林和山西四省进行“3 X”高考考试科目改革,这里的“X”分别为文科(政、史、地)和理科(理、化、生)“综合科目”;广东省的高考科目在去年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文理结合的“综合科目”(理、化、生、政、史、地)。“综合科目”考试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其目的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中学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考试最早采用“综合能力测试”,从1998年起至今已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 19982 0 0 0年综合能力测试题 ,选择典型例题作了简明分析 ,阐述了在目前我国的高考改革中所试行的“综合科目考试”与“综合能力测试”的区分  相似文献   

15.
一、综合科目与综合科目考试 (一)综合科目的内涵 综合科目是指根据建立在高中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原周与思路而为“3+X”高考模式设计的考试科目。 综合科目起源于保送生的综合能力测试,是应“3+X”高考改革模式而诞生的,它是“3+X”高考科目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3+X”高考方案的精髓。 综合科目按学科类别划分,可分为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按学科内容多少划分,可分为大综合、小综合。2000年广东实行的是大综合的考试,江苏、浙江、吉林、山西等省实行的是小综合考试。 (二)综合科目考试的目…  相似文献   

16.
林镜仁 《学科教育》2000,(11):41-44,F003
本文结合1998~2000年综合能力测试题,选择典型例题作了简明分析,阐述了在目前我国的高考改革中所试行的“综合科目考试”与“综合能力测试”的区分。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江苏、浙江、吉林、山西等四省已经实行新的高考模式——“3 X”(X为文、理科综合),2001年,全国将有十多个省也参加“3 X”高考科目的改革试点。这场高考改革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广大中学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和研究高考科目改革的意义,如何以高考科目的改革推动中学教学的改革?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以适应这一高考科目的改革?如何处理好分学科教学和综合科目高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最近教育部确定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将在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录取方式四个方面进一步改革,并以高考内容的改革作为重点。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分步骤推行“3+X”科目设置方案。“3”指语文、数学、外语,为每个考生的必考科目。“X”指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或“综合科目”,由高等学校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1998年、1999年在部分省市进行了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综合科目”考试…  相似文献   

19.
最近教育部确定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将在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录取方式四个方面进一步改革,并以高考内容的改革作为重点。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分步骤推行“3+X”科目设置方案。“3”指语文、数学、外语,为每个考生的必考科目。“X”指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或“综合科目”,由高等学校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1998年、1999年在部分省市进行了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综合科目”考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全面铺开,今年在全国已推行“3 x”科目考试,“x”是多学科的综合科目考试.它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对考生的要求更强调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在近年高考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试题逐渐增多,试题所涉及的知识以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