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效率的高低,可以从教师所提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中体现出来。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娴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这充分说明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学情的驾驭。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那么教师怎样艺术提问来提高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2.
马利红 《新疆教育》2012,(17):75-75
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这绝不是一篇论文所能涵盖得了的。这里仅浅谈自己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要求使用提问时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这绝不是一篇论文所能涵盖得了  相似文献   

4.
问题式教学手段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发问来促进教学互动和实现教学目的一种启发性教学方式。其中,教学问题由教师提问和学生发问构成。教师提问应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疑点。问题式教学手段应服务于教学内容、要求和主体。其模式包括教师提问模式和学生发问模式两种。教师提问和解答应讲求一定的策略,引导学生发问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一门精湛的教学艺术。师生间共同活动是课堂的主旋律。提问则成为构筑课堂教学大厦的框架。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阅读教学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事实上。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的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精巧设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笔者认为关键问题在于教师应当注意课堂提问的度、量、衡。  相似文献   

6.
提问是师生在课堂上交流的一种形式,对学生来说,提问是一种学习策略,对教师来说,提问是一种教学技能。在英语教学中的提问并不是使用疑问句的形式向学生发问,而是指在缺乏信息或需要信息时作出的发问。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和应答作为师生交流中最常用、最主要的一种方式,贯穿于师生共同学习的整个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有的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教学效果好。因此,合理、有效的问题是教师把握课堂动态生成过程中激趣、诱思、启智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要达到有效、高效,就必须把握课堂提问原则,讲究课堂提问艺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时机的不同,灵活应用各种问法。下面就课堂的提问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一门精湛的教学艺术。既然课堂教学不能“满堂灌”,不能“填鸭”,那么师生间共同活动应该是课堂的主旋律,提问则成为构筑课堂教学大厦的框架。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阅读教学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事实上,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的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精巧设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变成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应当注意把握课堂提问的度、量、衡。  相似文献   

9.
彭柯 《广东教育》2008,(1):94-94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没有一定质量的提问,无法保证学生对文本理解的通透.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提问,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设置问题,开展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语文课堂提问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有:表面性提问,旨在追求热闹场面,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1.
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叶圣陶先生更是提出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以提问和指点替代多讲,这其实对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精妙的教学艺术。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会成功的。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3.
孙仁周 《现代教育》2011,(Z1):128-128
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不论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什么教法,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尤为重要。提问不但是一种教学方法,还是一种艺术。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教学效率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性质和发问的方法中查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严强 《现代语文》2013,(3):36-38
提问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平时听课就会发现,因教师随意提问而导致课堂低效或无效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一位美国教育专家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查。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有效的。"所以教师的有效提问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有效提问的特点(一)指向性有效提问指向明确,必须受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阅读教学完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问题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我常常对人讲,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有了很好的教学法,如果不会运用,也是白搭.把教学法运用得很好,取得很理想的效果,需要有很好的技巧,也就是要掌握教学的艺术.比如,各种先进的教学法都反对灌输式,强调启发式.可是如何运用好启发式,这里边大有学问,是一种艺术.启发式包含两个主要方式:一个方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另一个方式是学生发问,教师回答.这两种方式,如果不善于运用,都会产生不好的后果.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有时候会答非所问,引起同学的议论,把问题引入歧途.学生发问也往往会问得不在点子上,教师既不能置之不理,又不能为此浪费时间,耽误教学的进程.所以教师提问一定要做到能发能收,运用自如;学生发问离题,教师要能够因势利导,纳入正轨.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之一,其作用是勿庸置疑的。课堂提问除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外,更应讲究提问的艺术。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那么,如何讲究提问艺术呢?我尝试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有专家提出:“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察。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提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一要提问。二要指点。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高水平的课堂提问往往能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有的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相对差一些,长期以往会影响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怎样设计提问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等方面谈谈自己浅薄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教学方法。美国一位教育专家曾讲过:“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发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考查出来。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技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可见,在教学中讲究提问的技巧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