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话剧从20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至今已近SO年。80年来中国话剧从诞生、成长到发展繁荣,经过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其中产生许多优秀的话剧的剧作家、导演和演员,创作和演出许多有广泛影响甚至国际影响的优秀话剧,成为我国和世界文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1907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陆镜如等共同组织中国留日学生的演剧团体春柳社后,在日本东京先后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热泪》、(热血》等。辛亥革命前夜,他们陆续回国后在上海又和一批戏剧艺术家编演新剧和“文明戏”。这些都是中国早期话剧。…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承德话剧团始建于1948年。50年来,剧团一直重视本团创作,相继创作与演出了近百个剧目。大型话剧《渠水长流花盛开》参加了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荣获演出二等奖。《懿贵妃》、《班禅东行》两戏,1988年应香港艺术节协会及香港联艺娱乐有限公司的邀请赴港参加第十六届国际艺术节,演出盛况空前。《懿》剧被认为是继话剧《茶馆》之后,赴港演出的又一个好话剧,是一次高层次的演出。《班禅东行》被报界称为"史诗般的莎士比亚式戏剧"。《女人》获第二届全国文华新剧目奖;大型民族历史话剧《十三世达赖喇嘛》荣获第四届文华新剧目奖…  相似文献   

3.
开场白未来的话剧艺术殿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也迎着新中国的朝霞悄然诞生。在此后的岁月里,她与祖国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从而成为中国话剧的一颗璀璨明珠。特意开出专栏,以示庆贺。在谋篇布局的最初,我们本想结集成一宏阔大篇的回眸以给读者提供真切光鲜的阅读印象。思量中,猛然想到北京人艺的看家戏《茶馆》。举凡茶馆概为人们畅所欲言、轻松愉快的去处。老舍先生凭空架构了一个真实的“茶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刊物上办个“茶馆”,请茶客们到里面落座聊天呢?这也许更符合谈北京人艺的那种味道和意趣。主意已定,于是我们便邀来北京人艺生的儿子舒乙和两位戏剧评论家王育生和刘平,听他们“做客茶馆聊北京人艺”。  相似文献   

4.
1992年夏季的一个晚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又一次在北京上演了老舍的话剧《茶馆》。这场演出是《茶馆》中几位老艺术家的告别演出。人们蜂拥而来,表现出观众对北京人艺的钟爱,也表明了这个剧院四十多年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受到的尊敬。44年前,也就是1952年6月12日的下午,在北京东城区的一座幽静的四合院里,历史学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代表市政府宣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著名剧作家曹禺出任院长。从这一天起,众多立志献身舞台艺术的演员麋集在此,组成了一个志同道合的群体,其中有人们所熟悉的叶子、舒绣文、田冲、刁光覃、夏淳…  相似文献   

5.
《上海文化年鉴》2005,(1):336-341
汤晓丹(2004年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 演员、导演。原名陶秉钧。江苏苏州人。童年随父母迁居北平,1934年毕业于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艺术师范系,后入山东民众教育馆戏剧训练班学习表演。1935年参加中国旅行剧团,赴天津、南京、上海等地演出《雷雨》、《日出》等剧目。1936年入上海天一影片公司,主演《黄浦江边》、《女同学》、《杨柳村》等影片。后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实验剧团。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上海抗日救亡演剧四队,辗转武汉、重庆等地演出话剧《民族万岁》、《塞上风云》、《自由魂》等。1942年人中国电影制片厂,先后主演《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日本间谍》、《还我故乡》等影片。抗日战争胜利后回上海,入昆仑影业公司。  相似文献   

6.
2007年,是中国话剧一百年的纪念年。1907年,中国第一个话剧剧团春阳社和第一出话剧作品《黑奴吁天录》在中西多元文化共生的上海诞生。自此之后,话剧像其他艺术一样在中国的政治视野和文化生活中发展了百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话剧团是成立于1960年的国营专业文艺团体。在35年的艺术历程中,南京市话剧团先后创作和演出了《雷雨》、《秋海棠》。《彼岸》、《卫星上的交响乐》、《泪血樱花》、《天上飞的鸭子》及话剧小品共60余台剧目,在观众中享有颇高的声誉。1986年,团内一批热爱话剧事业的同仁发起了“小剧场探索运动”,演出了(魔方》、(打麦缸》。(富于朝着田野的房子)、(家丑外拓》等小剧场话剧,受到同行与社会的广泛关注。1989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和南京市文化局联合主办,南京市话剧团具体筹办了“中国首届小剧场戏剧节”,得到全国戏剧界的…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独特的戏剧是观──话剧小剧场演出。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社会转型期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和观众审美情趣的转变,话剧艺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小剧场艺术却悄然兴起。自198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第一部小剧场剧作(绝对信号)以来,小剧场艺术一直在顽强的坚持和发展中。1988年和1993年,由民间发起组织了中国南京小剧场会演和中国小剧场戏剧展演暨国际研讨会,《母亲的歌》、《周郎拜帅》。《特殊军营》、《中国梦》、《娥》、《天边有一簇圣火》、《留守女士》、《火神与秋女》、《泥巴人》、《热线电话…  相似文献   

9.
2007年.是一个有着特别多节日.特别多纪念的年头。而对于一个话剧工作者来说,与他休戚相关的最大的节日莫过于中国话剧诞生一百周年这个纪念日了。能在有生之年遇上话剧百年这样一个盛大节庆,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一种上天的恩典。尤其是当你瞻仰这一百年的历史恢弘长卷,在浩瀚的星光中发现有几颗是你亲手敬奉上去的时候,你的心更会为之怦然。此刻,当我听到由我担任制作人的话剧《红星照耀中国》和《秀才与刽子手》双双入选.将要于四月去北京参加“中国话剧百年纪念演出”的消息时,不由百感交集.十年前的那一幕恍若眼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对于北京话剧剧坛来说,1998年堪称小剧场戏剧年。自1982年北京首次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小剧场演出以来,1998年是小剧场戏剧演出最多的一年。仅以上半年为例,就有16台之多,其中7台是由专业剧团演出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等待戈多》和《雨过天晴》显示他们依然具有戏剧探索的勇气;中国实验话剧院以机无葬身之观和炼凡》的复排证明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剧场保留剧目;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以《花房姑娘》宣告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小剧场,并以仁毛钱歌剧》表明自己仍然是在中国传播布莱希特戏剧经典的主要阵地;总政话剧团以《冲出强气流》突破原有的…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于1952年。剧院创作力量雄厚,演员阵容整齐。40多年来剧院创作、演出了《龙江颂》、《初春》、根峡情祭》、《沧海争流》等几十部话剧。他们多次晋京演出井多次在全国和全省的会演中获奖,还时常演出《雷雨》、《孔雀胆》、《桃花扇》和《吝啬鬼》、《求婚》、《一报还一报》等一批中外话剧名著。是全国较有影响的专业话剧表演团体之一。1988年福建省人民艺术剧院首创改编中小学课本剧演出,首开全国专业剧团演出课本剧热潮的先例。课本剧是新的话剧品种,它将中小学语文一篇篇教材改编成为立体的舞台戏剧,为广大青…  相似文献   

12.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与上海市工人化宫合力合作推出的大型话剧《中国制造》在上海、北京掀起一股狂潮。观众对演员的表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更因话剧揭示的主题而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国制造》犹如一部警世之作,给人们带来强烈的震撼。  相似文献   

13.
《文化市场》2007,(1):24-24
话剧《民工兄弟》是上海市工人文化宫2006年推出的一部新作。由着名剧作家贾鸿源创作。由曾因执导《目击情人》、《今夜请将我遗忘》、《在床上》、《乌鸦与麻雀》、《穿越颠峰》等话剧被誉为“票房”导演的杨听巍执导。是首部反映农民工生活的话剧。2006年PP、P2月连续为在沪务工的农民工兄弟演出十余场.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广大民工兄弟的好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林兆华印象     
常来大陆的台湾演出商林恺私下里说:林兆华导的戏我一概不邀请(到台湾演出)。圈里人都知道,林恺说的是气话(气林兆华从来不配合商业演出的宣传炒作)。林兆华执导的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林恺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笔者作为《宰》剧的制作人之一,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海大剧院就多次看到林恺南来北往、不离不弃地光顾“刘罗锅”的身影。直到2000年8月林恺终于痴心不改地将“刘罗锅”邀请到台湾演出,当然林兆华也在被热诚邀请之列。圈里人都知道,在时下大兴“爆炒”自己的年代里,林兆华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怪癖”——拒绝记者采访。无论是商演运作需要他配合宣传,还是在其就职的“人艺”常规导戏,他都多年如此:雾锁庐山,独标风骨。1999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重排老舍先生的名剧《茶馆》,媒体将此事炒得沸沸扬扬,而林兆华一门心思扎在剧组里,早已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前来探听虚实的记者们大多无功而返。等到新版的《茶馆》立在舞台上时,18张桌子的铺排、沈处长与小刘麻子开着吉普车出现在观众视野里等崭新的舞台调度,使人们看到了演出背后的林兆华和他默默无声但颇富才华的付出。而林兆华执导的话剧《风月无边》则一改人艺以往不事张扬的传统,演出海报深入地铁站、大型商...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生产创作了11台新剧目。7台大型原创新作,其中有专为抗震救灾而创作的文献剧诗《震颤》、彼特执导的莎翁经典喜剧《仲夏夜之梦》、原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徐晓钟执导的大型话剧《浮士德》和音乐剧《马路天使》、雷国华执导的经典话剧《茶花女》、何念执导的浪漫悲喜话剧《罗密欧与祝英台》、话剧版《鹿鼎记》。此外,生产创作4部小剧场话剧。王安忆编剧、吕凉执导的话剧《发廊童话》、法国经典悬疑音乐话剧《八美千娇》、杨昕巍导演的贺岁话剧《和谁去过情人节》、贺炬导演的小剧场话剧《新结婚时代》。2008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复排了《秀才与刽子手》、《商鞅》、  相似文献   

16.
李默然这个驰名中外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在50年的艺术生涯中,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高尚的人格精神赢得了“话剧表演艺术家”。”‘中华影星”荣誉称号,获得了第一届话剧金狮奖荣誉奖、小剧场戏展最高荣誉奖等许许多多奖牌。当然,他最看重的还是最近辽宁省政府授予的“人民表演艺术家”的荣誉称号。因为做一个人民表演艺术家是他毕生的追求。半个世纪里,他成功地主演了《曙光照耀莫斯科》、《渔人之家》、《第二个春天》、《报春花》、(李尔王》、《夕照》等40余部剧目和《甲午风云》等多部影片和电视剧,塑造了库列聘、李健。李尔王、邓…  相似文献   

17.
一出芬兰话剧登上华剧舞台 1992年金秋,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华剧团根据芬兰同名话剧改编移植的《真的、真的》在西安举行首场演出。原剧作者、芬兰著名作家英格丽·基尔毕宁和芬兰作协副主席莱娜·拉乌拉亚依宁女士等专程前往观看。 优美的乐声中,帷幕徐开,新颖的舞美设计、不同凡响的亮相,一下子抓住了观众。故事可能发生在过去也许是将来。精明能干的老妇阿格法已有3个丈夫,但她还要娶年轻英俊的卢巴克为她的第4个丈夫。这似乎怪诞荒唐,可  相似文献   

18.
《人证》的原作者森村诚一森村诚一是日本著名作家之一,他是中国观众熟悉的电影《人证》的原作者。他作为小说家登上文坛以来已有20多个年头,发表的单行本达150多本。他的作品写政治、经济、国际问题等硬题材的占80%,其余均为写男女爱情关系等软题材的作品。他...  相似文献   

19.
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大师果戈理,于1836年发表了他著名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剧情并不复杂: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与人打赌输得精光,一筹莫展,离开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时,却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作为经典,《钦差大臣》被多次搬上中国话剧舞台,它在语言、结构及展示人物心灵等方面独特的艺术魅力,曾唤起中国数代观众的深切共鸣。2003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编剧王景贤将果戈理的话剧《钦差大臣》改编成中国傀儡戏版《钦差大臣》,并倾全力将其推上舞台。同年8月,中国傀儡戏版《钦差大臣…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上海舞台艺术创作与演出继续保护良好势头,出现了一批精品,优品和新品。其中,新创作剧目有京剧《圣母院》、昆剧《紫钗记》、越剧《韩非子》、话剧《茶花女》、沪剧《露香女》等戏剧剧目40台(其中话剧作品21部),音乐舞蹈杂技作品有舞集《满庭芳》、杂技《雕刻时光》等大小节目共69个,一批精品、优品、新品剧目诞生,特别是在国家的各类艺术比赛和展演中取得骄人的成绩,上海京剧院的《成败萧何》在第5届中国京剧节上一举夺魁。话剧《秀才与刽子手》、舞蹈诗剧《天边的红云》入围文化部主办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二期)资助剧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