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局本     
《津图学刊》2004,(3):60-60
局本指清代各省官书局所刻印的书本。清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之后,以曾国藩创立的江南官书局为起端,先后有淮南书局、苏州书局、浙江书局、崇文书局、思贤书局、江西书局、存古书局、皇华书局、福州书局、广雅书局、云南书局、山西官书局等相继建立。这些官书局是清代以前历朝所没有的。在晚清的半个多世纪中,这些官书局刻印过不少书,还联合刻印过一些书,如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等。有些书校勘精审,刻印精良。像浙江官书局校刻的《二十二子》,金陵书局张文虎校刻的《史记》,就都很有名。局本  相似文献   

2.
官书局是清中后期重要的地方官府出版机构,在中国出版史、文化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光时期金陵、淮南、浙江、崇文、江苏五大地方官书局联合刊刻《二十四史》是晚清官书局的重要出版活动,本文在揭示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的历史背景、刻书缘起、各局之间具体分工的基础上,分析了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的版本特征及其成因,总结了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淮南书局始建于同治八年,是晚清较有影响的官书局之一,由两淮盐运使署管理,地位特殊。刻书60余种,以经部、史部为主,以扬州地方文献、扬州学者著述等为特色。曾国藩、方濬颐、洪汝奎、何绍基、莫友芝、莫绳孙等人对书局的建立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淮南书局可称清代扬州雕版刻书的最后辉煌,所刻书质量在晚清各局中应属上乘。本文首次全面探讨淮南书局创设的时代背景及其刻书活动与成就。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出版史上,清末各省官书局的出版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在同治中短短数年时间内,各地方政府纷纷组织人员,设局刊书,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不仅在清朝绝无仅有,在地方官刻的历史上也无先例。那么,官书局为什么会在几乎同一时间内迅速崛起,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呢?对此,《清史稿·艺文》记载:“曾国藩倡设金陵、苏州、扬州、杭州、武昌官书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中  相似文献   

5.
引用多种史料,论述清同治、光绪间金陵、江苏、浙江、湖北、淮南等5所官书局合刻《二十四史》始末,并就局本《二十四史》的校勘、版刻、学术价值等问题发表了见解。  相似文献   

6.
金陵书局是清末创办最早而且是最负盛名的官书局。在各种相关文献的记载中,后人对它四十余年经营中刻书数量有不同的统计结果,对它与江南书局的关系也有不同的解释。本文是在对国家图书馆大量有关藏书翻检后写成的,从金陵书局初期的刻书情况,到总体刻书类别、版本特征、品种、数量等都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对江南书局刻书也做了统计,并谈了个人对两书局关系的初步理解。  相似文献   

7.
金陵书局是晚清设立较早、影响较大的官书局,多有论者论述,但有些史实仍需辨析.本文结合相关地方志和有关文集、书信、日记等文献资料,以及《中国古籍总目》的著录和查考刻本,进一步论述了金陵书局的创设经历了由私到官、由临时到常设的过程,考察了金陵书局与聚珍书局的关系,进而重新审视曾国藩与李鸿章对金陵书局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因其创办金陵书局而占有一席之地.同治三年(1864),曾国藩在南京创办金陵书局,专司官府刻书事务,从而改变了以往官府刻书多由州县学官或官办书院负责的状况,并带动了之后各地方官办书局的纷纷设立.应该说,曾国藩与金陵书局对其后风云际变时期的清末民初的出版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可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汪家熔先生《清末地方官书局》一文(载本刊1990.1)称“江苏书局,由江苏巡抚丁日昌在同治七年(1868)奏请设局。江苏巡抚驻苏州,所以书局又被称为苏州书局。江苏书局一开始就刻  相似文献   

10.
正19世纪中叶,清政府在各地设立书局,刊刻传统经典著作,试图传播正统的价值观念,重建清廷的统治权威。咸丰九年(1859年),胡林翼在湖北设立书局,刊刻《读史兵略》、《弟子箴言》等书,开晚清地方书局之先河。此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马新贻、左宗棠等地方大员在各地纷纷设立书局,如金陵书局、广雅书局、江西书局、浙江书局、正谊书局等,刊刻因战乱焚毁的经典书籍。这是他们为恢复地方名教、复兴地方文化事业的自觉行为,由此传统文化再次勃兴。然而,书局的运行、书籍的刊刻,均需要大量的费用,书局的经费成为地方官员关注的内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运动后,曾国藩鉴于“公私储籍灰灭,寒唆艰于得书”的现实,首设金陵书局,刊刻经史古籍并廉价发售,开晚清官书局之滥觞。其后,风气所及之处,各省督抚纷纷仿行,多有设局刊书之举。  相似文献   

12.
张鑫洁 《图书馆》2023,(5):108-114
集藏书家与刻书家于一身的曾国藩,其藏书偏好与刻书理念之间,有着莫大的关联。曾国藩藏书喜初印本,包括清代官刻初印本、清代大藏书家私刻初印本及套装书的初印单行本等。正是基于对初印本的热衷,以初印本为校刻底本是曾国藩刻书的首要原则。初印本颇为符合曾国藩“方肥清匀”的刻书审美,亦影响着金陵书局的刻书版式。而曾国藩的读书偏好亦是金陵书局选择刊刻书目的关键因素。作为金陵书局一把手的曾国藩,无论是在刻书版式的要求上,还是在刊刻书目的安排上,都对金陵书局有着直接的影响。金陵书局之所以颇有盛名,与曾国藩的藏刻书理念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寻霖 《图书馆》2012,(2):141-143
官书局刻书为清代刻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湖南官书局目前所知湖南、传忠、思贤三所,在清代刻书史上都有较大影响。但除思贤外,其余二局却少有人论述。  相似文献   

14.
晚清的中国在求生存求发展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力量中艰难前进,出版业也经历了一个剧烈变动的时期,传统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官书局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鸦片战争的失败与太平天国运动,迫使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同时反省自身传统文化,主张经世致用的中国知识分子利用出版重建传统文化秩序,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曾国藩通过创设金陵书局和  相似文献   

15.
傅兴汉 《出版参考》2007,(7S):28-28
马来西亚华文书店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马来西亚有四大书局:上海书局(现称中图上海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他们不仅零售港台出版的华文书籍,也是马来西亚的进口图书分销商,同时也出版华文教材给华校子弟使用。  相似文献   

16.
《出版经济》2004,(8):48-49
龙门书局简介19301930年6月,龙门书局在上海成立,主要是为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大学出版影印教材,陈省身院士、卢嘉锡院士一大批知名专家都是用龙门书局的教材成长起来的。1954年,龙门书局与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合并成立科学出版社,为新中国出版了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高水平的学术著作。1993年,"龙门书局"作为科学出版社副牌恢复使用,主要出版文化、教育类图书。目前,龙门书局共设三个分社和销售部。龙门一分社主要出版中小学生学习辅导用书,其推出的《三点一测丛书》、《双色笔记》、《发散思维大课堂》、《龙门新教案》等丛书曾经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17.
专讯     
江苏大众书局第二届换书阅读节开幕本刊讯十月,江苏大众书局第二届换书阅读节开幕,不仅给读者带来优惠的购书方式,更带来精彩的阅读体验。大众书局换书节旨在帮助读者将家中多余又弃之可惜的图书换成更适合于阅读需求的图书。读者可将图书交至大众书局连锁各店总台,大众书局工作人员根据图书新旧、畅销程度和价格进行评分并发放相应换书券。大众书局收到图书后将统一清理、消毒,并按换书券的分值整理好。10月27-29日,读者持换书券进入大众书局各店换书专区,现场淘选中意的图书,用换书券兑换。为丰富换书的品种,大众书局还将选择部…  相似文献   

18.
扬州诗局是清初除武英殿刻书外一个独特的书局,康熙四十四年奉旨设立,曾刊刻<全唐诗>等书十余种,近三千卷.该书局所刻之书,字体娟秀工整,用纸洁白光亮,着墨乌黑均匀,成为清代雕版史上的佳作和"康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在晚清官书局刻书史上,尤可值得一提的是张文虎和金陵局本《史记》一书。局本《史记》之所以远出他本之上,是同张文虎的精审校雠密不可分的。 张文虎(1808-1885),字孟彪,又字啸山,江苏南汇周浦镇(今属上海市)人。就科举功名而言,张文虎仅为一名在邑诸生,并无许多可称道之处。虽未步入科甲之列,但这却不掩张氏学问之精博。闵萃祥在《墓志铭》中称其为“溯自惠、江、戴、钱诸家而后,可谓集大成也已”,此言虽不无过誉,但张文虎长于小学、善于校书则是毋庸置疑的。其治学的一生亦可视为校书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曲水书局又叫曲江书局,是清末安徽省官书局,为省级出版管理机构,也是全国最早的官书局。早在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刽子手曾国藩率领湘、楚军攻陷安庆城后,就打着重兴文化的旗号,派其重要幕僚莫友芝遍访遗书,着手组建皖省官书局。次年,其弟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