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志怪小说是古典小说的一种。志怪,就是记录怪异的事情,主要在两汉魏晋时期流行。志怪小说受到两汉魏晋时期盛行的道教神仙方术以及佛教流行的社会风气影响,表达了当时民众对强权政治的反抗以及对爱情的追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量秦汉简牍的出土,为研究文学史提供了新的契机。放马滩秦简中有关志怪故事的记载,把志怪小说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和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书房的名号,“志”是记述,“异”指离奇的故事。近300年来,《聊斋志异》以它奇诡靡丽的采、曲折灵幻的情节和渊雅精深的意蕴,风靡天下,不仅标志着我国传统志怪小说的中兴.而且代表了言小说的最高成就。它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的浪漫主义传统。又吸收了唐传奇的现实主义手法,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把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把幽冥世界世俗化,通过狐魅鬼怪的故事来揭露和抨击社会现实,抒发了作内心的强烈愤懑。  相似文献   

3.
唐传奇精怪题材继承魏晋志怪小说,使精怪的人性化、世俗化趋势愈加突出。作品通过精怪传奇人性化、世俗化的描写,再现现实社会和士人阶层的生活、情感面貌,反映社会现状和士人的心理以及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4.
六朝志怪小说与诗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受到中国诗歌传统的影响,六朝志怪小说中,有许多诗歌恰到好处地融入小说,这些诗歌与小说相融合,对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及意境的开创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形式影响了唐传奇的创作,成为我国古代小说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就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发展而言,六朝志怪小说是唐传奇的前身,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多共性。本文从小说作者的创作意识这一角度,阐述了二者尤其是六朝志怪小说的特点,旨在说明六朝志怪小说与唐传奇创作意识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6.
六朝时期,志怪小说作者继承先秦以来的魂魄分离思想,且受到外来佛教思想的影响,将此二者应用于志怪小说创作,逐渐产生了以描写离魂故事为主的小说,是一种文学类型的兴起,为后来的离魂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深刻的影响了唐传奇的创作,虽艺术价值不高,但实有开创作用,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相似文献   

7.
就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发展而言,六朝志怪小说是唐传奇的前身,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多共性.本文从小说作者的创作意识这一角度,阐述了二者尤其是六朝志怪小说的特点,旨在说明六朝志怪小说与唐传奇创作意识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8.
王雨燕 《保山师专学报》2002,21(1):23-24,33
魏晋志怪小说与唐代传奇前后相继 ,魏晋的鬼神志怪孕育了唐传奇。但志怪只是小说的萌芽状态 ,而传奇已是成熟的小说。虽然它们产生的背景不同、反映的内容各异 ,但都对后世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古镜记》是志怪小说走向成熟的开山之作,它具有圆融混合的结构和离奇怪异的情节,因而成为唐传奇艺术史上的奇葩。从叙事策略的角度去考察《古镜记》贯穿各自独立的单篇故事所运用的手法,分析故事情节彼此相互映衬的错综呈现的方式,从叙事时间的角度来梳理故事线索。  相似文献   

10.
就小说的整体叙事看,《柳毅传》的成书更集中、更直接地受到了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河伯婿》的影响。从故事性质和情节结构、故事地点和人物设置、故事缘起和结局及某些细节方面,对《柳毅传》成书问题进行补充阐述,重新认识该小说的创作过程并加深对唐传奇源于魏晋志怪小说观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迟子建小说中的狐仙神话深受儒教、佛教、道教、中国古代先民的神性意识多元文化的影响。根据比较故事学的理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狐仙神话可以看作为母题链,能够从中提取出动物托梦、轮回果报、修炼成仙、白色动物和动物感恩五个母题,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折射出期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层寓意。  相似文献   

12.
《道藏》除了收录道教教义、符箓、科仪、仙传故事之外,还收录了先秦诸子、道教徒诗文集、文人对道教经典的注解等。《道藏》杂而博收的特点曾遭儒、释两家非议,然细观其所收书内容,几乎每部典籍都与道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道藏》收书情况反映了道教"杂而多端"的特点以及编撰者通融开阔的视野,凸显了道教的普世情怀。  相似文献   

13.
<让儿子独立一回>是作家凌鼎年先生最新推出的最具中学生人气的微型小说名作选.作品题材多样,是一扇观察社会、记录社会的窗口."超级想像""科幻天空"等栏目,美文连珠,恰似一篇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把中学生带入色彩斑斓的梦幻世界;"两代之间",构架教育传道的桥梁,将探索的眼光涉猎到独生子女教育与成长棘手问题,为家长与孩子心灵沟通铺平了道路;"社会百态",关注当代中国的热点,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公开抢劫与精神麻木、作家签名售书暗箱操作等种种社会问题,纳入作品的精妙构思中;"文化意蕴",凝聚传统文明的沉思,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求索与阐释.  相似文献   

14.
《醉茶志怪》是晚清志怪传奇小说集,其作者李庆辰则是天津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文言小说作家。据笔者考证,他约生于1838年,卒于1897年。李庆辰一生著述除《醉茶志怪》外,尚有诗集《醉茶吟草》以及未刊手稿《獭祭编》。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本细读和与中国相关文献的对比,发掘出化仙飞天、道法降鬼、尸解化仙等关键元素,揭示出神仙道教在《日本灵异记》中的沿袭与变异之特征。通过考察,可以认为该书是受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影响编撰而成的佛教说话文学著作,不仅受佛教、儒学影响至深,而且神仙道教文学也是其成书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李白从神仙道教的角度驾驭神仙题材来传达其思想感情,吸收《楚辞》游仙的精神内核与表达形式,突破了六朝以来一味升登求仙而企慕长生的游仙题材与颇为单纯的游仙意象,结合自身遭遇,融合现实时事,在浓烈的性情中涂抹上相当个性化的梦幻色彩。在诗人“仙”气弥漫的梦幻世界里,别具三种游仙文化形态,即:超凡之人、奇幻之境与至诚之情,同时又创造了“以幻写仙”、“以梦写仙”与“以游写仙”的三种抒写游仙世界的新异模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游仙面貌与深刻意境。其才力之大、想象力之丰、个性之显,洵无愧“诗仙”之名,而其广阔的堂庑,既为道教神仙世界努力拓展人性化的空间,也为游仙诗史竖起了一座继往开来的丰碑,具有不朽的诗学价值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玄幻小说与童话有着同质同构的关系,具体体现为四点:直线式的情节;主人公的中心叙述地位;奇妙的想象世界;幸福圆满的结局。故文章认为玄幻小说就是青少年的当代童话。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文本理论,对于解读中国古代文本佳构有很大的启发。聂隐娘故事,戏其隐含着许多道教母题,便于世俗化,从而有效地将道教理想充分文学化,并且作为一种文本中介,向后世的通俗小说扩散。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与文学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明代道教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而呈现出新的特点:世俗化和商业化。文章以道教新特点对白话小说的影响为考察对象,运用文史互证的方法对其间的关系尤其是道教之对小说的影响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儒学、佛教、道教发展到北宋,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局面。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佛教、道教也积极向儒学靠拢,由此形成"以儒学为主体,以佛、道为辅翼"的文化特征。历经发展的儒、释、道三种文化呈现出新的面貌,糅合并倾向于世俗化,对北宋社会民俗风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