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全国个人赛冠军是棋手们共同的梦想,那么历届象棋大师赛则成为众多大师级棋手跃龙门、成特大的捷径之一。自1998年首届"迈特兴华杯"全国象棋大师赛以来,该赛事一共举行了十届,广东庄玉庭、上海万春林、厦门郑一泓、辽宁苗永鹏、浙江陈寒峰先后成为这一赛事的受益者。同时也有杨德琪、黄海林、洪智、赵鑫鑫因胜率不达标或其他原因,无法晋升特大留下的遗憾。2008年岁末第十届"北仑杯"全国象棋大师赛在宁波如期举行.本届大师赛分为男女两组.共72人参加,其中男子棋手50人.女子棋手22人。  相似文献   

2.
谢军 《新体育》2003,(12):22-23
旅行拾忆 因为要参加世界各地举行的比赛.棋手难得长时间生活在一个地方.一年中面临最频繁的一件事就是旅行。国内比赛也就罢了.但国际比赛大多在欧美地区举行.不乘上“大铁鸟”飞那么十万八千里.就根本别想和外国棋手过招。经常是今天还在北京享受着夏日的炎热.转眼又跑到澳洲过冬天了。人在异乡.免不  相似文献   

3.
7月25日至29日,在有299名棋手参加的第7属三星杯世界围棋公开赛预选赛中,35名中国棋手参赛,10人出线,出线率远超日韩。特别是最后一轮,除了4名中国棋手内战之外,8名中国棋手在与日韩棋手的对决中无一败绩,是中国棋手在三星杯赛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次。这样.在8月底开战的三星杯本赛中,中国棋手将以14人之众的空前规模参赛,中国棋手有史以来最为精彩的三星杯之旅也许从此打开帷幕。  相似文献   

4.
罗洗河是个怪人,年龄不足十七,就已相当怪了.下棋的人大概都奇怪,而且棋艺长了,怪癖也跟着见长,恰成正比.中国围棋队的棋士们,每人一种怪法.罗洗河的怪法在于,段位只有五段,但怪癖则有九段.罗洗河是今年棋界的一个新闻人物.8月16日,他在深圳杀出名人赛循环圈,把战书下到了马晓春九段城下,成了名人赛历史上年龄最小的挑战者.罗洗河回头一看,觉得非常意外.听到消息,很为他高兴.被称为天才的棋手不多,罗洗河却是不多中的一个.当年藤泽秀行曾有预言,罗洗河将是中国棋手中的“四大天王”之一,前途很大.几年过去了,和他一茬的棋手如常昊、刘菁、周鹤洋,一一找到了出头之时,只有罗洗河还显得寂寞,声名在外,空戴一顶旧帽子.这次,罗洗河给自己出据了一段证词.  相似文献   

5.
第7届春兰杯赛于2008年3月在杭州开幕,两轮比赛过后,有7名中国棋手打进八强,另一名棋手是李昌镐九段。有人说,八强战是中国棋手给李昌镐布下的“七星阵”。历史上这样的“七星阵”仅有2002年LG杯赛出现过,那一届LG杯八强中有7人是韩国棋手,周鹤洋九段单骑闯关.败于元晟溱九段,四强被韩国棋手所包揽。  相似文献   

6.
绰号     
《围棋天地》2008,(16):17-17
曾经有不止一位棋手和我们说起,现在媒体和爱好者经常挂在嘴边的棋手绰号都是他们开玩笑互相取的,并不适合广泛流传。绰号和绰号其实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7.
局外札记     
做一个好棋手不容易,一个人兼具元帅与士兵的职能,很累,也很奇妙。一个好棋手应该学会应付各种恶劣局面,以高超的技艺来化险为夷,在危难和艰险中游刃有余。 我曾经是一个专业棋手,但没有达到好棋手的境界,那枰前的紧张、仓皇、急躁、沮丧,局外的祈盼、焦虑、彷徨………内忧外患,岂能入局?心剑不合一,哪得出好棋。乏斗志,无佳绩。斗  相似文献   

8.
徐元良 《围棋天地》2006,(10):73-73
我无意推崇数字的权威,但我尊重数字的真实。 一、职业棋手的生活 在《围棋天地》2006年中统计出的有等级分职业棋手403人,其中未列入名册有等级分棋手125人;在2005年《围棋天地》第23期中的统计得知围甲联赛有12支队伍,共有65名国内选手(另有4名外籍选手),其中队员兼教练的有6人,另有教练8人。也就是说,围甲联赛共有国内73名职业棋手参加,占有等级分职业棋手的18.11%。  相似文献   

9.
棋手凌志     
以前上网主要是下象棋,现在不是了。在那里混得久,就会认识人。比如凌志,一名棋手。我们年龄相仿,聊过几次,聊得来,算是朋友。他告诉我,棋手是一个严肃的词。现实生活中,凌志战胜过几位专业象棋大师,但赢得了大师,不等于赢得到大师称号。凌志只是一名棋手,我们不曾谋面。  相似文献   

10.
青涩的热爱     
很多棋手的外表都是相当有特点的,谢赫七段也不例外。然而,谢赫之所谓有特点,和其他棋手的有特点还是有些不同的,即他的特点不但在常人的角度看来是特殊,在棋手的角度看来也称得上是特殊了。  相似文献   

11.
台湾围棋向来不缺乏优秀的代表性棋手,从林海峰老师、王立诚老师、王铭琬老师直到现在的日本第一人张栩九段,来自台湾的棋手一直是日本围棋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也深为我国广大围棋爱好者所熟悉。  相似文献   

12.
1996年是世界围棋战线拉得最长的一年,也是中日韩三国棋手全面冲突的一年,八项重大棋赛相继展开,韩国棋手全线告捷.1996年的三国高手中有两对“冤家”,上半年为李昌镐、马晓春;下半年则是刘昌赫、依田纪基.而两位韩国棋手犹如双头巨兽,并吞了胜利果实.  相似文献   

13.
从这几天网友发的帖子来看,大家对于中国围棋的担忧主要有以下几点:1.战绩差,世界冠军不论,连进四强都勉强。2.棋手素质差,而且有滑坡之势,尽管不可一概而论。3.棋手生存困难,后顾有忧。4.棋迷数量少,围棋市场萎靡。5.中国棋院实体化,地方棋院空洞化。第一点实际上是整个中国围棋现状的一个具体表现和必然结果。棋品如人品,人品亦如棋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素质很差的棋手能下出好棋来,一如中国足球。一个时常为生计担忧的棋手也是不可能下出流芳千古的好棋来的,藤泽秀行先生曾引用过一句古话:人无恒产则无恒心。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的全国围棋个人赛,今年在风景秀丽的杭州举行。参赛棋手共190人,按照棋手的等级分排名,分为男子甲组、男子乙组和女子组三个组。男子组均为职业棋手,女子组除了职业棋手外,业余棋手也可以报名参赛,如果取得了前三名,还可以定为职业初段,对女子业余棋手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相似文献   

15.
段嵘 《围棋天地》2008,(16):49-55
中国棋手在三星杯预选赛上的历史最好成绩是2002年的十人出线,今年三星杯预选赛,中国棋手14人进入决胜轮,中韩两国棋手上演十人对抗赛,结果中国队8比2大胜,加上两盘内战,中国队又一次取得了10人出线的佳绩。  相似文献   

16.
很多棋手之所以成不了高手,他一定缺乏两项技能:应变力与预战力。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应变,棋的内容就显得比较单调,缺乏创造性,当然,缺乏创造性并不意味着不能赢棋;大多数的棋手,都是在走一条捷径,是在走一条前人用脚踩出来的路 但在复杂的中盘战中,不知如何应变就很危险了。如果棋局的进展超出了自己的预计,比如对手弈出好棋或自己下了坏棋,就会惊慌失措。丧失逆境求生的意志和争取反败为胜的欲望及信心,棋艺一定不会太高。应变能力很大部分取决于天分,有围棋天赋的人经过实战练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有些棋手被誉为围棋天才,…  相似文献   

17.
韦一郎 《围棋天地》2005,(11):F002-F002,1
LG杯结束了前两轮比赛,中国棋手有6人进入八强,这是自LG杯1996年创办以来,中国棋手在前两轮中成绩最好的一次。  相似文献   

18.
职业棋手在网上下棋已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仅是低段职业棋手频繁现身,实力超强的高段棋手也时不时身披“马甲”上网小试牛刀。就连围棋第一人李昌镐也曾作昙花一现,其吸引力可见一斑了。但职业棋手“网练”到底有利还是有弊,抑或是利弊参半,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来说,年龄偏大的职业棋手对“网练”  相似文献   

19.
职业与业余     
李赫 《围棋天地》2011,(21):102-102
圈里有一种调侃,“职业的业余棋手,业余的职业棋手”。初听,一笑了之,细琢磨,却无论如何不能够笑出来了。“职业的业余棋手”主要指冲段少年和业余豪强,前者日复一日没黑没白练棋,比之职业棋手好不辛苦!后者如“胡马白王”,一天到晚天南地北到处比赛,比之职业棋手好不热闹!  相似文献   

20.
韩国棋界发展到今天,职业棋手已近200人,亲戚同为职业棋手的现象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有父女棋手、兄弟棋手、夫妻棋手、叔侄棋手。韩国棋院专门负责组织比赛的事业部,在安排比赛时,避免亲戚问过早相遇已成为一项不大不小的麻烦事。也正是因为如此至今还没有出现过一次亲人在正式比赛中相遇的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