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三的政治复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困惑:辛辛苦苦背了许多课本理论,知识多如乱麻,头昏脑涨;政治主观题读完命题指向和背景材料后常常跟着感觉组织答案,导致挂钩的理论点与参考答案不大吻合;面对试卷中材料信息有限、命题指向范围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常常会有畏惧心理,一方面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另一方面是不知该怎样找"米"的困惑。创设游戏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指导学生习作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金同祝 《师道》2012,(2):32-33
参加科学“做中学”实验项目的教师常常反映,他们最大的困惑是课堂上不敢让学生放开,因为一放开就不容易“收拢”了,特别是实验时学生的小嘴巴常常会不停地嘀咕。也不知说了什么,可谓手动嘴也动,基本上做不到安安静静地实验。班额大,课上要多次组织教学,但课堂教学常规还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姚婷婷 《小学生》2013,(11):124-124
小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常常会发现很多小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他们喜欢富有感情的语文课,却不喜欢逻辑性强的数学课;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会数学应用,会让他们背一些数学公式或数学口决,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他们觉得这些知识太枯燥,自己又很容易把内容记错;教师有时布置数学作业给学生做,学生常常用敷衍的方法做数学题,比如他们胡乱写答案或者干脆  相似文献   

5.
"探索性问题的求解"是高考的热点,也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感到困惑,常常会给问题做出一个错误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教研组活动中,几位青年教师正在研究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单元的课该怎么上.在上了"5的乘法口诀"后,大家觉得这个内容不好上."学生大都已经会了,学起来兴趣不高""很多学生会背口诀了"……老师们找到了我,提出了困惑.是啊,学生已经"会了""会背了",课堂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哪里呢? 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呢?如何引领这些青年教师呢?老师们纷纷要求我"以身试教",我笑着答应了,立即传来一片欢呼声!……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教研组活动中,几位青年教师正在研究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单元的课该怎么上.在上了"5的乘法口诀"后,大家觉得这个内容不好上."学生大都已经会了,学起来兴趣不高""很多学生会背口诀了"……老师们找到了我,提出了困惑.是啊,学生已经"会了""会背了",课堂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哪里呢? 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呢?如何引领这些青年教师呢?老师们纷纷要求我"以身试教",我笑着答应了,立即传来一片欢呼声!……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课堂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也很流畅,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往往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行云流水"的背后掩盖了学生的许多困惑和问题,造成学生缺乏对数学内涵必要而深刻的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缺乏针对性,没有找准学生的困惑之处、需要之处.  相似文献   

9.
正在英语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知识点细碎,不好让学生掌握,或者是内容过于复杂,语法点过于拗口不好记,学生记混记串,做题没有效果,会背语法却做不对题等这一类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常常需要老师的灵巧与智慧,将语法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如何去实现这样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10.
邹雪晴 《教师》2012,(16):82-82
一、诗词教学的困惑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了《唐诗宋词选读》,学生刚刚拿到这本书,倒也挺高兴,摇头晃脑读得不亦乐乎。但也有学生提出问题:“学诗歌除了读读读,还能做什么呢?”“还可以背背背嘛!”有学生调侃了一句,教室里一片笑声。  相似文献   

11.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初中阶段,语言积累运用部分要求学生能背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文名言警句,那么背书是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常常遇到这样难题:烂熟于心的东西临考时脑子一片空白;背熟的东西合上书所剩无几,给出下句接上句往往要想一会儿才恍然大悟,有时绞尽脑子也不知所措;尤其是早读效率一无所获……如此多的困惑让学生身心疲惫,更要命的是门门学科要背。背不好书而得不到分的经历始终如噩梦一般刻在学生的记忆深处,有道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相似文献   

12.
曹鸿雁 《成才之路》2014,(26):84-85
正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先后担任过初中、高中历史教师。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划出条条块块让学生背,学生嫌死记硬背太多,兴味索然。多补充些历史小故事呢,学生倒是比过去爱听了,可成绩并不见提高。我也曾尝试突破,但都把突破的重点放在"讲"上,生怕一点讲不到,学生就会学不到。结果考试中发现,不少题目刚做过刚讲过,甚至课堂上反复强调过,学生还是会丢分。这显然不仅仅是学生的原因,我的教学肯定有问题,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当中。2012年,我校开始推广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学校组织一线教师学习了该模式的相关理论,受到了启发。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存一些思维盲区,如果不加以克服任其发展,最终会严重阻滞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注重在教材编者和学生之间建立纽带,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上"边框",在学生产生困惑时提供支点,帮助学生顺利走出思维盲区。  相似文献   

14.
<正>教过低年级数学的教师,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学生为什么有时会听不明白教师在说什么;题目看了很多遍还是不明白意思:口诀背了很多天还是只会背那几句;题目要求打√却总是把得数算出来……一次听到学生读语文课文,受到启发,我开始在数学课上让他们读要求、读问题、读口诀……小试牛刀后,我发现这样的"读"竟然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理解题意的速度加快了……我开始探索——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龄的增加.自我感觉在教学上不断地成熟.但随之而来的无奈似乎也常常困惑着我们.如:学生在做练习过程中,明明不会做的题目,他居然也可以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做出个答案,然后把作业上交:课堂上有时预设一个很烦的解法,学生听完似乎很能接受而很少会有异议;  相似文献   

16.
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你要学生背诵课文,有学生会说:"老师,你先背一遍给我们听听。"你布置学生写作文,有学生会说:"老师,你写一篇让我们学习学习。"总之,我们要学生做到的,学生都希望老师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学生的要求,有时弄得老师很尴尬。但平心  相似文献   

17.
立体几何中的证明问题是初学者心中的一道坎,老师就题论题的讲课方法会让学生更加困惑:为什么会想到找这条线呢?我们不能简单地抛出一句:做多了自然就会想到,来搪塞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困惑.要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让他们的大脑能像计算机一样照着程序运转起来.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思维的学科,让学生"会思考"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笔者在教学中,就立体几何中的垂直证明问题尝试了"逆向推理"的思维模式,解题时教学生书写思维流程  相似文献   

18.
沈媛 《宁夏教育》2013,(12):55-55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常常为这样的问题感到困惑:学生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课外表现的又是一套;教师把道德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即使会背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但不一定能律己,把它转化成行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收效甚微,如何来改变这种知、情、意、行相脱节的现象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梁营 《生活教育》2011,(12):58-59
在英语阅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what引导的从句,what从句的高出现率证明了其在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这也使其成为高考知识点考查的一个重点,但不少学生对what从句的运用感到困惑,做题目常常出错,阅读时也不解其意,形成理解障碍。在这里,笔者将详细分析what从句,以使学生灵活掌握what从句的用法,解决运用中的困惑,提高解题正确率和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小时候学数学,教师通常会让我们"背法则",先把法则背熟练,再依据法则一步一步做,做熟练了就会掌握。至于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法则,是从来不问的,就像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一样,既然是法则,自然是天定的,哪有为什么呢?现在,我们在教学生学数学时,通常会有一个设计,让学生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