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运动员竞赛成败归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笔者对运动员竞赛以因素为归因的成败的归因 ;以向度为归因的成败归因 ;以多因素为归因的成败归因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上述三个向度乃是目前研究原因归因时三个最合逻辑的向度 ,也是学习者在解释事件结果时最常用的向度 ,研究者对归因理论有重大的贡献 ,并且正式将归因理论引入教育与体育领域之中 ,以了解各种成就行为的意图及成败因果等人际知觉问  相似文献   

2.
关于现代篮球运动节奏性特征的初步归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长征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4):477-478,481
归因是对事物发展结果的原因认识。从归因理论角度对影响篮球运动节奏的内外源、可控性、稳定性、意向性和整体性进行探讨分析,加深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提高篮球训练水平和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等方法,编制了适合体育领域的归因方式问卷(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简称ASQ)。对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归因方式主要由内外源、稳定性、控制性3个因素构成。  相似文献   

4.
刘勇 《体育世界》2010,(7):56-57
本文通过对归因理论及归因三个维度对情绪影响的的进一步理解、分析,从而从三个方面:确定归因训练的目标;采用有效地归因训练方法;积极正确归因着手切入分析归因训练在运动领域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球运动在中国飞速发展,网球运动的研究也成为体育领域中关注的论题。对网球运动员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鉴于研究应用心理测量法对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进行探讨。了解中国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及归因方式的现状,丰富运动员对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的认识。研究结果显示: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球运动员基本归因类型,在成功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在失败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网球运动员在成功情境下的归因方式没有性别差异,在失败情境下内外源、稳定性存在性别差异;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相关性不高,存在着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球运动在中国飞速发展,网球运动的研究也成为体育领域中关注的论题。对网球运动员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鉴于研究应用心理测量法对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进行探讨。了解中国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及归因方式的现状,丰富运动员对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的认识。研究结果显示: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球运动员基本归因类型,在成功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在失败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网球运动员在成功情境下的归因方式没有性别差异,在失败情境下内外源、稳定性存在性别差异;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相关性不高,存在着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对长沙市高校学生课外武术锻炼态度的调查与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文章以长沙市高校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学生课外武术锻炼的态度进行调查,利用心理学"三维归因模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促进高校武术发展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和可供参考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给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于学习的结果往往会表现出多种归因性判断和推测。心理学界有言:“对一个行为结果所进行的自我归因或他人归因,对人的后续行为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正确归因,乃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不断进步的重要条件。   一、归因理论的源出   海德首创归因理论。海德认为,人们都相信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必有原因,其原因或者决定于客观环境,或者决定于主观条件。进而,其将多种多样的原因简化为能力、努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大学厌学体育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厌学体育行为作归因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本研究主要内容:第一、调查厌学体育学生自我归因的内容及结构,以及厌学体育学生和非厌学体育学生的不同特点。第二、考查个性中的内外倾及情绪稳定性对学生厌学体育的影响以及对厌学体育学生归因的影响,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邵力 《体育师友》2001,(6):14-14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某种行为结果进行推论或判断其原因的过程。心理学家威纳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学生对自己课业成就成败的原因主要归为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大维度。所谓控制源即个人内部因素还是外部环境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稳定性是指那些个内外部因素是否可变;可控性即行为能否控制这些因素。并发现归因与成就动机的两条基本规律:1)失败被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的原因,将会弱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而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外部的、可控的原因,则不会弱化甚至还会强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2)成功被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可控的原因,将会强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而成功被归因于不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的原因则无助于强化甚至还会弱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  相似文献   

11.
女篮运动员比赛中效能期望,归因和情感反应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归因维度和效能期望量表问卷对女子篮球运动员比赛中效能期望、归因和情感反应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效能期望影响着女篮运动员比赛中的归因和情感反应;女篮运动员倾向于把比赛结果归于个人可控制的、不稳定的和内部原因;归因能预测比赛后的情感反应,但并非所有归因维度都与比赛后的情感反应是显相关;比赛成败结果是影响女篮运动员归因和情感反应的重要因素;比赛的效能期望、归因方式和情感反应均存在着显的主力与非  相似文献   

12.
归因训练研究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王斌  马红宇 《体育科学》2000,20(3):79-82
归因训练成上前归因研究的重要领域。作者对归因训练的指导原则、研究历程和发民菜方向等做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分析评述,针对归因训练的理论发展提出了以下理论构想;在模式;探索新的归因训练方法;结合归因效果论开展研究;检验归因训练效果的保持和迁移性。  相似文献   

13.
体育运动中归因研究的发展及现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归因理论来源发展、归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在体育运动中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 ,分析了归因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目前已被国内外学者大加关注 ,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作出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文中列举了有代表性的研究结果。指出国内运动归因研究多偏重竞技体育 ;在大众体育中的研究比较薄弱 ,应该扩大运动归因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体育成就情景(成功与失败)对因果归因知觉进行跨文化研究。在连续的三个比较研究中,中德受试者之间始终存在差异。中国两组受试者(体院学生与高中生)在成功与失败两种条件下均倾向子把导致结果的原因觉察为更为内部、不稳定与可控制。这种在中国受试者身上表现出来的归因理论设计维度与主观维度的不一致,作者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两方面因素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参加2003年全国蹦床冠军赛和五城会蹦床比赛的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蹦床运动员归因以及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基本归因类型为:面对成功或对比赛结果满意时,倾向于外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归因;面对失败或对比赛结果表现不满意时,倾向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蹦床运动员的归因倾向,在性别、年龄、运动等级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文化程度、训练年限上无显著性差异。失败情境下的稳定性维度与运动成绩有显著性意义,优秀蹦床运动员与一般蹦床运动员的归因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将归因理解为一种过程,是指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活动。不同的归因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动机和行为反应。以问卷调查为手段,研究我国高中学生体育运动情景归因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运动情景下的高中学生的归因与学业成就领域的归因存在差别,且存在较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将归因理解为一种过程.是指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活动。不同的归固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情堵、动机和行为反应。我国高中学生体育运动情景下的归因与学业成就领域的归因存在差别,且存在较显着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韦纳"成就归因四因素论"为理论依据,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调查等方法,对大连市中学生体育学习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中学生体育学习成败归因的原因结构不尽一致等结论,旨在为中学学校体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体操运动员"Choking"体验及归因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体操运动员比赛过程中"Choking"的体验和归因进行调查,旨在探索体操运动员比赛过程中"Choking"的表现特征和解释机制.研究以"Choking"过程理论模式为设计思路,组成2个相对独立的质性调查.调查1主要探索体操运动员"Choking"过程中的体验,调查2基于调查1的发现进一步探索其体验的归因解释.采用开放式问卷,通过随机抽取的118名现役体操运动员调查信息的编码整理、文献、语言分析和数理统计研究发现,体操运动员"choking"时,分别在行为、思维和情感3个方面表现出了14种特征,其中,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动作失去流畅的特征;思维方面表现出思维抑制、否认、幻想、接受和合理解释等特征;情感方面的特征则表现在诧异与惊讶、情感宣泄、失助性反应、后悔、自责、负罪感、焦虑和低的自我效能等体验上.进一步对信息数据的百分比统计显示,情感方面的特征最为突出,占总信息量的80.85%.调查2对体操运动员"Choking"体验的归因进行分析.根据Weiner的归因三维度模式对运动员开放性问卷中"Choking"的归因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发现,体操运动员对于"Choking"的归因主要有6方面由部位×稳定性×控制性多维组合的归因,并且主要与内部非稳定的因素有关,特别是与压力状态下过度的努力有关.进一步对问卷中不同运动技术等级运动员的归因方式的频数进行卡方检验发现,不同技术等级运动员在归因方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卡方值χ-31.329,df=15,P=0.008<0.01).同时,对6个失误归因方式的差异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不同技术等级运动员在内部×不稳定×可控(卡方值χ=8.297,df=3,P=0.04<0.05)和内部×不稳定×不可控(卡方值χ2=11.809,df=3,P=O.008<0.01)两个归因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效应.健将级和一级运动员,内部不稳定因素的归因高于二级和三级及以下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20.
运用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比赛成败自我归因与教练员归因特点进行研究,并比较了两者成败归因的一致性.结果表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比赛成功后觉察到的主要原因是努力、身心状态、他人帮助和能力;比赛失败后觉察到的主要原因是身心状态、任务难度、能力和努力.运动员对比赛的归因与教练员对比赛的归因并不完全一致,对于比赛成功的归因,在他人帮助、身心状态和能力上教练员显著性的高于运动员;对于比赛失败的归因,在任务难度上教练员也显著性的高于运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