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国际刑事法院虽然是为追究最严重的国际犯罪而设立,但它没有可供自己支配的警察、军队或执法力量,其运作严重依赖于国家的合作。《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虽然对国家与国际刑事法院的合作义务做了详细规定,但其规定中充斥着大量的例外情形和限定性条件;在国家拒绝合作时,也没有强有力的制约机制保证国家予以合作。另外,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两大国,美国和中国对国际刑事法院所持的反对态度,尤其是美国发起的对抗国际刑事法院的运动,对国家与国际刑事法院的合作前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际刑事法院主要是西方社会发展的产物,在产生原因、创建基础、主导力量、适用法律等方面反映了西方文化的特点,这和其常设性国际刑事审判机构的性质相违背.国际刑事法院应当汲取世界各种文化因素,由西方文化的表征转变为世界文化的代言人,实现文化层面的真正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基于国际新局势、车臣问题及国际刑事法院自身的缺陷,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存有抵制态度。  相似文献   

4.
论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与联合国安理会职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设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牵涉到许多国际法律问题,其中,如何处理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职权的关系,是学者们和各国政府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若在国际刑事法院的运作中赋予联合国安理会过大的权力,将会使国际刑事法院受到安理会政治影响的制约,并将损害法院的司法独立性和公正性;若完全撇开安理会,又不符合国际社会的现实。尽管《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确定的管辖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联合国安理会职权,但是安理会仍然对国际刑事法院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了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范围和对具体案件行使管辖权的条件,并对《国际刑事法院规约草案》提出了初步的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6.
《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通过,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对惩治国际社会中的严重国际犯罪,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制度的建设及个人国际责任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围绕着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和国家主权的关系,由于各国的利益出发点不同而存在观点分歧。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和国家主权在基本价值追求上是相容的,《罗马规约》的相关规定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国际刑事法院对非缔约国国民犯罪的管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刑事法院按照<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规定,有权对非缔约国国民在缔约国境内所犯的法院管辖范围内的国际犯罪行使管辖,这并不违反紊约相对效力原则.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具有属地性.<规约>规定的国际犯罪,由于其严重性质而被王于各国法院和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之下,国际刑事法院对非缔约国国民的国际犯罪实施管辖有先倒可循,同时,也是有效打击国际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外交理念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和国际刑事法院所蕴涵的西方文化存在冲突,两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融合在一起,必定有一个互相磨合的过程。所以,不加入国际刑事法院就成为中国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文化的全球化和中西文化对于彼此的价值又决定两者必定会融合在一起,中国必将加入国际刑事法院是从文化层面分析两者关系的当然结论。  相似文献   

9.
安理会1593号决议为国际刑事法院对苏丹达尔富尔问题行使管辖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该管辖权本质上是基于安理会的授权而非基于苏丹的同意,故而存在先天缺陷。国际刑事法院对本案所做的任何裁判行为都不构成要求苏丹履行国际义务的法律依据,构成要求苏丹履行国际义务的法律依据只有安理会决议;若想要求苏丹执行国际刑事法院所作出的任何相关裁决,原则上都需要安理会专门通过决议为之。国际刑事法院不具有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能力,最终需要依靠安理会来采取强制措施。安理会1593号决议中所使用的"必须"一词,很难认为是意在施加某种必须履行的义务给苏丹政府;而其中的"敦促"一词,则肯定不能被认为意在施加任何义务给《罗马规约》的非成员国。  相似文献   

10.
《罗马规约》以及相关文书的生效,表明国际刑事法院正式成立,其满足了二战以来国际社会对于惩治严重威胁人类和平与安全的违法犯罪的要求.但同时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公正性受质疑、国际认可度不足、安理会干预和执行困难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章结合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运行的现实境地,对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补充性、自动...  相似文献   

11.
以行政化制度下党外人才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论述了去行政化视野下党外人才的发展以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去行政化有利于党外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形成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构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教育制度的改革,形成文明、和谐的管理环境,构建"教授治校"的大学领导机制;有利于统战文化作用力的发挥,形成政治文明生态环境,构建现代大学教育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诉法第12条规定“未经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种否定式表述只是禁止了有罪推定。而无罪推定的关键是在禁止有罪推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无罪的法律状态。我国刑诉法的修改应与国际通行表述接轨,采用“推定为无罪”或“视为无罪”等字眼准确表述、真正确立无罪推定原则,为人权保障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东突”恐怖势力呈现出国际化趋势,要想有力地对其打击,必须寻求国际刑事合作。但现行的国际法已不能适应打击“东突”恐怖势力国际化趋势的要求,同时由于国际政治及“东突”恐怖组织活动的特点使得进一步推动国际刑事合作面临很大的困境。因此,我们应在巩固和深化原有的双边及区域性反恐刑事合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和强化全球反恐刑事合作。  相似文献   

14.
科索沃临时自治政府于2008年2月17日单方面宣布独立,世界各国或谴责或承认,反应不一.2009年12月7日,中国代表团参加国际法院"科索沃临时自治政府单方面宣布独立是否符合国际法"咨询意见一案的口头程序并陈述我国立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参与国际法院的司法程序,反映了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和平方法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和现象学等方法对国际奥委会建立的国际体育仲裁委员会及体育仲裁院的产生历史、机构之组成及其职能等问题进行了述评分析,并分析了体育仲裁院解决体育纠纷存在的优势以及中国对该机构之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混合法庭是西方列强实现其在近代中国享有的领事裁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上海公共租界混合法庭作为近代中国混合法庭的典型,采用了当时中国衙门的组织形式和西方的诉讼模式,法庭由缺乏法律专门知识和司法经验的陪审官主导审判,它的发展与外人的不断扩权相始终,中国传统法律难于在混合法庭适用。上海公共租界混合法庭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方面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司法进步,加快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非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犯罪要件及其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发生在商品流通和服务行业等的商业贿赂行为尚未得到有效根治。作为一种具有动态意义的违法犯罪活动,其触角已伸入到社会上许多行业和领域,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发展态势。为此,“两高院”先后联合公布、印发了《罪名补充规定(三)》及《适用法律问题意见》,以“非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犯罪”替代原来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贿赂犯罪”,并就当前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问题提出部分意见,从而更加有利于打击日益猖獗的商业贿赂犯罪。然而,此两次仅是有关罪名的改变和部分法律的适用,该罪构成要件并未明确改变。为了加强经济刑事立法,规范刑事执法行为,尚需进行犯罪要件修正,使之更加充实和完善,这有利于开创我国商业贿赂犯罪体系,建构惩防职务犯罪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本文论述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本文批驳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入罪有违刑法不得已性原则”的观点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构成侵占罪或诈骗罪”的观点,解读了《刑法修正案(八)》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