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华武术是从我国古代军事技艺中衍生并发展起来的一支传统体育奇葩.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影响到世界的体育文化,并被世界人民所喜爱.所以,把中华武术仅仅理解为攻防搏击技术的集合,则会导致不少人认为中华武术仅仅是冷兵器技艺遗存或械斗技能的规范,而走上了形似而神失的异路.真正的中华武术不仅仅是腾、拿、躲、闪的攻防技术,还有依据中国传统哲学、医学原理,对拳法进行形而上的诠释和它依据哲学理念演绎创编出新的拳术.更重要的是中华武术是对格斗实践的升华,而武学文化是对中华武术的升华与浓缩.这是一个不同于现代体育运动理论基础的理论体系,只有掌握了解这一理论体系,才能真正认识、学习中华武术;才能真正理解、弘扬中华武术;才能真正推陈出新、发展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2.
运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相关现代性的理论,分析武术的现代化.现代性对武术的影响最初主要表现为传播方式、传播范围、科学化、文明化等隶属于现代性的精神支柱(现代形而上学)范畴的内容,且以积极影响为主.随着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入实质性阶段,现代性对武术的影响逐渐深入到深层的技术和精神文化方面,该时期现代性对武术发展的消极影响逐渐凸显.梳理现代性对武术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降低消极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武术在其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了技击属性、文化属性和体育属性,具体表现为技击属性的淡化与文化属性和体育属性对技击属性的制约,使得武术从野蛮、血腥的搏杀格斗技术嬗变为一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形态。武术的技击属性、文化属性和体育属性是对立统一的。技击属性是武术的本质属性,同时它也是武术发展的内核。只有在突出武术技击属性的基础上,才能使武术的多元属性得以表达。而要突出武术的技击属性,与彰显武术的多元属性,保留整体性的武术的特色,则须以拳种方式传习武术。  相似文献   

4.
系统模式:中国武术传承与发展模式的回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当前武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遇到难题:在西方体育竞技化思潮的影响下,武术由一种有机的文化整体被逐渐从不同维度横向的分离,主要表现为技术体系的横向分离和武术文化的横向分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系统论的观点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中国武术可持续发展之路——传承与发展的“系统模式”。同时,对“系统模式”的操作路径进行探讨,旨在为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发展需求的推动下,武术舞台剧的发展历时20余载,是一种新兴的武术文化产品.武术完成了不同历史时期所赋予的功能使命,现今,武术的多元化发展路线已逐渐清晰明朗,社会对武术功能体系价值定位和取向的侧重,决定了武术发展的方向.武术舞台剧就是在文化多元化、信息全球化、经济大发展的国际环境中发展的,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许多阻力,如中西文化的差异,跨行业的融合等.为了更好地迎合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文章对武术舞台剧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希望为武术舞台剧表演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武术运动员的智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一书中指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心理、智力七个方面,亦可概括为心、技、体、智四种能力。随着竞技武术的日益发展,在武术的科学训练中,对运动员的智能训练与培养,已逐渐被认为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对一个武术运动员来说,除了必备的智商和学习思维能力之外,重要的是专项所需要的套路和技术动作的理解能力,演练意识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7.
守卫中国武术发展的技术底线:打练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打和练是武术发展的技术底线.打、练的分离,使武术所具有的体育功能在逐渐增强,而蕴涵的文化功能在不断减弱,武术的发展已经偏离了其原本存在的意义.文章以中国武术技术中的打和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在文化学、传播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中国武术的技术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武术的打是武术套路的特有表现形式,是支撑传统武术不断延续的重要力量,而武术的练则是实现武术的打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注入的过程.现代武术技术底线的失守使武术朝着打和练两个不同的方向平行发展,从而撕裂了追求整合的中国武术,也造成了现代武术发展的困境.守卫打练统一的技术底线也成为中国武术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1、太极拳是武术吗?答案是肯定的 什么是武术?《百度百科》对武术的解释是“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其目的是打击对手保护自己,在其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化载体,一种文化现象。随着时光的推移,武术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有的为了看家护院,有的为了走货保镖,有的为了强身健体,也有的为了混迹江湖,这是习武者本身的目的不同造成的,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4):F0002-F0002
拳种纷纭,门派林立是传统武术一道特殊而靓丽的风景。然而,何为拳种,何为门派,却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武术拳种是在一定人群中传承,具有完整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的拳术种类。武术门派则是以武术拳种为组带所形成的一种武术组织、由此可见,武术拳种是武术门派的载体,武术门派是武术拳种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0.
<正> 武术,是我中华民族固有的、以攻防技击套路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运动项目。近年来,我们在武术教学中发现有许多教师重“套路”传习、轻攻防技击的教学。结果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逐渐淡漠和学习积极性的逐渐降低。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保持武术教学的魅力,我们试做以下探讨。据考证,我国原始社会初期的武术是人们狩猎求食和自卫防身的一种手段。奴隶社会,由于战争的频繁,武术逐渐成为社会培养“武人”的工具。隋唐时期,武术不仅是战争的手段,而且还逐渐演变成具有实战技击性质和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宋、明、清时期,武术虽形成许多流派,但仍保持着格斗技击和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