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琪在《教育评论》2006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清代书院的膏火奖赏制度是一个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代教育养士观念和供禀制度的变化,是一种以地域为中心的公共性教育资助,且是对“寒士”的一种“补偿”福利,保障了科举选士的公平性。清代书院是明代书院“供给”和“给赡”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并经过了一个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考察清代的扬州书院教育是探索扬州党派的一个切入口。扬州安定、梅花、广陵三书院的掌院中,有些人又是盐商的上宾,盐运使的幕府中,有些人是著名的学者。扬州书院的经费,有两淮盐政、盐商的资助,束修、膏火皆优于其他书院,吸引了著名学者来扬执教,优秀学子来扬求学。这样难得的历史机遇,是扬州学派产生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清代书院是我国历代书院的典型,它在我国教育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继承了历代书院的优秀成果,而且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融入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承担起推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责任。因此,对清代书院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的重视。总结近三十年来学者们对清代书院的研究情况,发现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研究范围逐步扩大;研究成果丰硕;研究内容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发展到清代,其官学化色彩逐渐浓重。道光年间河北巨鹿所设的广泽书院也不在其外。(《钜鹿县志》中收有一则“广泽书院新定条规”,是分析巨鹿地区,乃至河北地区书院制度的宝贵资料。通过对条规中所反映的章程制度、山长聘任、经费运转等进行探讨,映像出清末时期书院官学化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5.
清代广州书院在发展进程中逐步构建起一个层级书院网络,并通过这个网络影响和带动了广州乃至广东的文化教育发展,并有效地调动起商人阶层的求学积极性,争取到商业资本对书院发展的支持。清代广州书院城市化的形成主要得力于清朝的书院政策和科举制度的强力作为,也得力于官、绅、商的有效互动。清代广州书院城市化使书院的社会功能转向了协助地方官府规范和引导区域文化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6.
崔来廷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142-143,145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肇始于唐朝,止于清末,拥有长达一千余年的历史,在科举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鼎盛时期,地处岭南一隅的广东省拥有书院达500余所,其书院数量之多堪称全国之冠。以清代广东书院为范本,对清代书院的办学体制、经费投入与经营机制、经费支出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进行考察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清代通渭书院教育蓬勃发展,先后建立了寿名书院、近圣书院、华川书院、华阳书院等四大书院,为当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化育民风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重点探讨了清代通渭书院设置情况、教育目的、教学制度、经费筹措、教育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清代通渭书院教育蓬勃发展,先后建立了寿名书院、近圣书院、华川书院、华阳书院等四大书院,为当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化育民风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重点探讨了清代通渭书院设置情况、教育目的、教学制度、经费筹措、教育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张伯行是清代著名官员和理学家,他热衷于书院教育,为清代书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张伯行创建的鳌峰书院成为清代福建省的最高学府,培养了如林则徐、张际亮等人才。鳌峰书院形成了完备的教育教学制度,在讲学、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典型性,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张伯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立教育学院是山西省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这所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普通教师大多来自山西大学。学校的办学风格也大体因袭了山西大学初创时中斋的办学风气,即有着"回归书院式"的教育,这具体表现为:课程设置,因人而设,不求划一;教学内容重视传统文史之学,教学方法继承书院考课之法;设立膏火制度,以励品学,等等。山西省立教育学院的种种教育活动反映出,山西大学对山西近代师范教育的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代书院的经费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繁荣时期,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书院经费运作形成独特的体制。探讨清代书院经费的来源、管理、经营、使用的特点,透视书院经费运作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当今教育改革和鼓励社会兴学助学给予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清代是书院发展的鼎盛时期,又以广东地区最为繁盛。从清代广东书院的历史发展、广东书院与清代广东学术源流的关系、清代广东书院的教育特色、清代广东书院的社会影响、清代广东书院人物研究等五个方面梳理清代广东书院研究文献,发现以往对清代广东书院的研究多是片段、零碎的,缺乏系统、动态的研究,对清代广东书院的地方特色研究也不够深入。今后可尝试多学科研究法来研究清代广东书院,使之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局面。  相似文献   

13.
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繁荣时期,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书院经费运作形成独特的体制。探讨清代书院经费的来源、管理、经营、使用的特点,透视书院经费运作的成功经验,能为当今教育改革和鼓励社会兴学助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代学堂收费制度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校收费探源溯本,它的源头可推及至二千年前孔子私学收取的“束脩”,但作为官方的一项制度,其历史并不久远。一百年前,中国官立学校和书院不仅不收学费,而且尚有膏火、廪膳等公费津贴士子童生;晚清社会近代化的巨变,传统公费津贴制和收费制互争消长,使收费制度由民间私塾走向官立学堂,由普通学校走向高等学府,新旧教育的资金配置体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以清代广州的联宗书院为考察对象,对联宗书院兴起的动因、联宗书院的教育功能以及联宗书院在清代兴起的社会功能和在中国书院发展进程的地位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书院兼具教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多种教育功能,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中的瑰宝。书院自唐代在石家庄开始漫长的发展,历经唐、宋、元、明的曲折历程,到清代,石家庄书院不仅在数量上已经达到历朝之最,而且从规模上来看也是空前的。清代石家庄书院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课制度等方面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研究清代的石家庄书院,对于推动石家庄市的教育事业、社会文明和旅游产业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然而,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书院,即作为一种教育机构的书院是否出现于唐代?唐代的集贤书院是否具有教学职能?清代学者袁枚《随园随笔》卷14说:“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从此以后,至今所有有关书院的书院史和高教史论著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书院是中国教育思想传播的重要场所,书院教育虽然以科举为目的,但是古代一些书院还是培养了一大批在各个领域都有很高建树的杰出人才。清代扬州书院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当地盐商雄厚的财政支持。这些重要条件给书院学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以后形成清代扬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期发表三篇论文。第一篇是邓洪波撰《清代省会书院:遍布全国的教育学术中心》。其主要内容为:(一)省会书院的建立;(二)省会书院的特点(经费充足,频频受到皇帝的关顾,师资水平高,肄业诸生须在全省范围之内通过严格筛选方可入院,规模大、招生多,课程设置由朝廷议准通行);(三)省会书院的新生代。清朝中、后期新兴的省级书院,呈现出一种多样化、专门化的趋势,如两湖书院试图以中西结合之方,为传统的书院注入新的活力,求是书院以讲求新学、西学为主,尝试将中国书院制度和西方近代教育制度沟通,皆是书院改革的产物。又如诂经精舍、学海堂在嘉、…  相似文献   

20.
嵩阳书院的历史沿革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中国自北宋到清代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它办学方式灵活多变,弥补了封建官学的不足。嵩阳书院是我国创建最早、影响最大的著名书院之一。它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完备的教育制度、管理制度和学规学约,曾先后荟萃了程颢、程颐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儒学、理学及书院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