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源于现实世界,但又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因而似乎很具体,其实又很抽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时,往往掌握不好,  相似文献   

2.
刘沣 《青海教育》2013,(6):40-40
“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小学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和图形与位置等。  相似文献   

3.
有关空间与图形部分的知识是小学数学知识主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知识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关系,以及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4.
“空间与图形”主要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在小学阶段,其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选用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呢?  相似文献   

5.
空间与图形     
邓晖 《贵州教育》2011,(3):70-80,48
复习目标“空间与图形”部分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空间与图形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6.
现实世界的诸多事物总按一定规律运动、变化,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许多问题必然都是动态发展的,也就是所谓的动态几何问题,形容、解决此类运动变化问题,不但可以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还可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活动过程,渗透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函数方程等数学思想.培养空间观念、几何直觉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第一节 图形的认识 【最新中考动向分析】 图形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点、线、面、直线的位置关系;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四边形及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性质的探索:圆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视图与投影等.新课程增加了丰富的图形世界、视图与投影等与生活联系密切的题目,中考中对这部分的内容尤其偏爱.考点主要集中在: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等:新课程对三角形、四边形的知识采用的是螺旋式的学习方式.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更注重能力的考查,考题灵活多样。更贴近生活:新课程加强了圆中的计算,淡化了圆中复杂的证明,利用圆的性质进行计算,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主要以填空题和选择题为主:证明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相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数学中的空间想象能力是指对物体的形状、结构、大小、位置关系的想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对基本的几何图形必须非常熟悉,能正确画图,能在头脑中分析基本图形的基本元素之间的度量关系及其位置关系(从属、平行、垂直及基本的变化关系);二是能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客观事物的空间形状及位置关系;三是能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用语言或式子表达的空间形状及位置关系;四是有熟练的识图能力,即从复杂的图形中能区分出基本图形,能分析基本图形和基本元素之间的基本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几何教学就是图形教学。由此可见基础图形教学在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9.
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个学习领域中变化最大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关系及其变换。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在认真分析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特点及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如下教学策略。策陷一:学生已有的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将数学知识拓宽到生活空间,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找准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的位置关系,在观察、操作、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0.
腾敏健 《辽宁教育》2007,(12):40-42
一、学习误区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空间与图形”有哪些学习价值呢?作为数学课程的四大内容之一。“空间与图形”主要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空间与图形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涉及现实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小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时以外部动机为主,推理思维能力局限于眼前的具体情境或熟悉的经验,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在教学中用直观手段再现知识,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手动、眼看、脑想,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更好地理解几何形体的知识。现在,多媒体进入了课堂教学,利用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多媒体的演示下有声有色地动起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如何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下面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正动态几何问题是以几何知识和几何图形为载体,渗透运动变化的一类问题,通过点、线、形的运动,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等把图形的有关性质和图形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看做是变化的、相互依存的状态之中,要求对运动的变化过程伴随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进行探究。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体现开放性,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图形的想象能力,动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积极的作用,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关注和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数学月刊》2011,(8):1-13,61
【本章概述】 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它不仅是探索一些图形的性质,认识、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关系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要真正认识轴对称,应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开始.因此探索简单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是本章内容的重点,特别是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是重中之重.学好本章内容,掌握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描述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发展直觉思维和空间观念,提高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运动变化型问题常常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数形结合,有较强的综合性,近年来,这类问题在各地的中考中已屡见不鲜。解决运动型中考试题,需要用运动与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图形,把握图形运动与变化的全过程,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和变化关系,抓住变化中的"不变",以静观动,以"不变"为"向导",并特别关注一些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等。常见的运动变化型问题可分为三大类:点动型、线动型、形动型。运动型问题解决过程中,主要要把握图形  相似文献   

15.
吴关芳 《考试周刊》2013,(22):14-15
<正>动态题是近年来中考的一种常见题型,各地中考越来越关注动态问题.动态问题在中考中大多以压轴题出现,集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于一体.综合性、探究性较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探究、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的整合能力,所以也备受关注.动态图一般指题目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动线、动图,它们在折线、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有关动态问题的综合题要特别关注运动与变化中的不变量不变关系或特殊关系,注重在图形形状或位置的变化过程中寻求函数与方程、函数与几何、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的联系.下面主要探讨与四边形有关的动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动态平面几何问题是以平面几何知识和图形为背景,渗透运动变化观点的一类问题.它包括点的运动(点由特殊位置运动到一般位置)(点动型),线段(或直线)、图形的平移(平移型)或旋转(旋转型),图形的滑动(滑动型)或翻折(翻折型)等.此类问题综合性强、开放度高,是近年来各地中考的热点、难点问题.考生往往破解无门,无从下手.破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图形运动过程中各几何元素之间的位置、数量关系,动中觅静,变中求定.这里的"静"和"定"就是问题的不变量和不变关系,只有抓住了问题的不变量和不变关系,才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那么,如何抓住问题的不变量和不变关系?本文给出破解此类问题的基本策略——三"抓"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通过数学的眼光,可以实现从现实世界的客观现象中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图形。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好契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厘清知识间的联系,把握知识的内涵,从而建构知识的体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丽 《教育》2011,(34):56-57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变换,是学生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从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着手,帮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认识几何体的特征,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觉。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空间与图形"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策略。动手操作建构表象小学生要想获得直观几何知识并形  相似文献   

19.
一、新课标下空间与图形内容与分析 (一)新课标下的<空间与图形>与以往大纲教学目的的区别 1.凸显生活化和现实性.新课标将建国以来一直沿用的"几何"范畴拓展为"空间与图形",其目的是要加强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建立丰富表象、形成直觉思维,加强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世界的诸多事物总按一定规律运动、变化,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的许多问题必然都是动态发展的.形容、解决此类运动变化问题,不但可以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还可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活动过程,渗透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函数方程等数学思想,培养空间观念、几何直觉与创造能力.以下分类简介初中数学中的运动变化问题,并提供有关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