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的《兰亭集序》是《兰亭集》的序言。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召集谢安、谢万、孙绰等四十一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了上巳节的修禊仪式并借此写下了一系列的同题《兰亭诗》,会后这些《兰亭诗》被整理成《兰亭集》。王羲之挥毫泼墨,为集子写下序言。传说这篇序文用鼠须笔写在蚕茧纸上,被认  相似文献   

2.
东晋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等人在兰亭雅集,留下了两篇序文和37首兰亭诗。如果从后代传播效果上看,兰亭在不断的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文人雅集的经典范式;雅化了上巳习俗的文化内容;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与意象,兰亭也成为后世文人浪漫的文化记忆。而王羲之《兰亭集序》行云流水、令人叹为观止的书法则加速了兰亭雅集的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邓华 《现代语文》2004,(6):45-45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今浙江绍兴境内)聚会,行修禊事,流觞赋诗,结成一集,题名为《兰亭集》,王羲之为其写一序言,即《兰亭集序》。  相似文献   

4.
《兰亭集序》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公元303—361年)于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与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人在兰亭集会上饮酒赋诗后作的一篇序言。文章按书序的体例,先叙述兰亭修禊事,述群贤少长一觞一咏作诗,抒发欢乐的情怀,然后从相  相似文献   

5.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汇编了一本诗集——《兰亭集》,最后由王羲之为该诗集写了一篇序,说明作诗的缘由,描写作诗时的情形,“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说明了成书经过,并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了《兰亭集》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第一册入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激起了不少师生对《兰亭集序》学习的兴趣,更引发了希望了解王羲之与兰亭的愿望。笔者长期生活、工作在绍兴,借着近水得月之便,来介绍一下王羲之与兰亭。  相似文献   

7.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世居会稽山阴,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青年时期颇有美誉,朝廷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的一生写下了无数精美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则是他最成功的杰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等41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流觞曲水,饮酒赋诗,吟成许多妙诗,结集为《兰亭集》。51岁的王羲之于酒酣之时,用蚕茧纸、鼠须笔趁兴疾书,为此诗集作了序,这…  相似文献   

8.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在会稽山阴的兰亭。王羲之同谢安等四十一人举行修禊之礼。并流觞作诗。应众友要求,王羲之为大家所作的诗篇写序。当时他酒酣意足,凝神运气,乘兴写下了这篇情文并茂的不朽名作——《兰亭序》。  相似文献   

9.
据传,《兰亭集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亲笔写的序。原序共书写28行,324个字。序中凡是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其中“之”的写法, 更是变化多端。《兰亭集序》成了王羲之书法中最好的珍品。  相似文献   

10.
山阴记(下)     
正/一/绍兴大街上载客的三轮车篷,大都写着广告词"书圣故里",王羲之《兰亭集序》也是好散文,乘酒意一挥而就,顾后且瞻前,惆怅而眷恋。一千六百年前,王羲之、谢安及其门徒友人凡四十一人雅集兰亭,流觞曲水,抒怀赋诗,辑成《兰亭集》。王羲之乘酒兴作序,一挥而就《兰亭集序》。我坐一辆三轮车去会稽山下的兰亭。有四十四名演员在扮演王谢及其门徒,着前人衣饰,仿前人姿态,在"之"字形的细微曲水边缘列座、流觞、赋诗。"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王羲之  相似文献   

11.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上巳节,王羲之招集谢安、谢万、孙绰等四十一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了一次恬然飘逸的雅聚。名士俊逸们竞骋文才,挥毫泼墨之间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兰亭集》。诗人们或描绘山水,或借山水抒情,或以玄对山水,整个诗集如同一轴水墨山水长卷,情韵流淌,玄思幽远。  相似文献   

12.
兰亭诗人群体及《兰亭诗》《序》产生于东晋中叶,道、释、玄、儒种种理念交织于此,乐天知命、顺应自然的新型生死观念成熟于此,山水之美的发现与入诗发轫于此。作为一组大型诗群,《兰亭诗》的出现反映着东晋中叶悄然发生的诗格嬗变与新型时代心理之凝成,其流风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清明之际,在会稽郡山阴县(浙江绍兴)西南的二十七里处有兰渚,渚有亭,曰“兰亭”。时王羲之与陈郡谢安、太原孙统、孙绰、王蕴、广汉王彬之,高平希昙,释支遁,并其子凝之,微之等十余位文人墨客,相邀春游,聚会临水“修禊”。古时风俗,每年三月三日这天,人们到水边嬉戏,用水来消除不祥,谓之“修禊”。诸学士临溪水而流觞痛饮,抒胸中块垒以赋诗唱和,将诗稿聚集一起称《兰亭诗》,推王右军挥笔撰写序言。乘着酒兴,他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写,字字遒媚  相似文献   

14.
徐能 《四川教育》2003,(1):36-37
公元353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之初,王羲之等一群名士相聚于浙江绍兴城外的兰亭。这一天,惠风和畅,天朗气清。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林间溪水潺潺,清流激湍。老少咸聚,都是一时的贤能名士。所谓“曲水流觞”,即兴而赋,诗成,合为一集,定名《兰亭集》,众人推举王羲之作序。羲之酒酣耳热,当众提笔一挥而就,言辞写作俱佳,博得众人赞赏。这就是千余年来脍炙人口的书法名篇、被推崇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至此,书法的光辉才得以展现。千年以降,书法早已深深植根于国人的生命情怀和意识体系之中。“观夫悬…  相似文献   

15.
徐能 《教育文汇》2008,(3):50-51
公元353年,东晋穆帝永和9年,暮春三月之初,王羲之等一群名士相聚于浙江绍兴城外的兰亭。这一天,惠风和畅,天朗气清。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林间溪水潺潺,清流激湍。老少咸聚,都是一时的贤能名士。所谓“曲水流觞”,即兴而赋,诗成,合为一集,定名《兰亭集》,众人推举王羲之作序。羲之酒酣耳热,当众提笔一挥而就,言辞书写俱佳,博得众人赞赏。  相似文献   

16.
《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全文生动地记叙了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一群文人墨客"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临川赋诗的盛况.本文立意高远,慧心独运,于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使文章真切自然.也正因为其立意深远,文笔清新流畅,浸透着生命哲理.将这些意境同读者的阅读体验与作者的创作初衷得以共鸣,...  相似文献   

17.
丁鼎 《现代语文》2007,(2):24-24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癸丑年三月三日,会稽内史王羲之,五十又一岁,会亲友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兰亭,参加者即时赋诗,当时所赋诗歌缀篇成集称为《兰亭诗集》,王羲之为诗集作序,即《兰亭集序》。这次集会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散文代表作,写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因此,又称为《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关于这篇文章的背景,《晋书·王羲之传》曾有记载:“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  相似文献   

19.
"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宗白华《美学散步》)《兰亭诗》里的王羲之闲逸旷达,《兰亭集序》里的王羲之深情真诚,它们都是王羲之对生命领悟的一部分,合在一起,才能看到王羲之对生命的完整领悟,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人生目的上,都追求优雅脱俗的艺术化,以之突破一时一地一人的生命局促境地,实现对生命的超越。魏晋风度最令人神往之处,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兰亭集序》的说理思路及情感意蕴的问题,读者历来意见不一。这两个问题是阅读与教学《兰亭集序》不可回避的内容。解决该问题,可行或较为有效的方式是“联读”《兰亭集序》书法(尤其是其中的改笔)、王羲之“兰亭诗”、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石崇《金谷诗序》、刘琨《答卢谌书》等文本共同体。其中,《金谷诗序》给我们理解《兰亭集序》的思路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而“兰亭诗”为我们挖掘《兰亭集序》的深刻意蕴提供了契机。通过对相关文本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兰亭集序》的艺术性、思想性及经典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