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民族艺术和民俗艺术这两个词,意义虽然很相近,但是内涵是不同的。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性。文章从两个词的概念出发,阐述了二者间的区别与联系。民族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整体的已经固有成形的,能体现民族特色传递民族精神的艺术形式。它更具有权威性、完整性、独立性、传承性、正统性和艺术性。而民俗更多的是指民间民众而非强调一整个民族或国家。它具有普遍性、变异性、地域性、习俗性、集体性。  相似文献   

2.
在西部大开发中,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发展西部传统和民族化艺术是促进西部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应该将本地区、本地域的民族文化进行开发与利用,使其纳入艺术课程的教学中,使教学呈现出多元化,使艺术课程更具特色,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情感,使民俗文化更好地延续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存在观念的落后、人才结构的不合理、行业地区分布的不均衡等问题。作为民族地区的从业人员,除了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科学的知识结构、扎实的文化素养和持久的实践创新能力,更要有深厚的民族情感。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高校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的齐心协力。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其魅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颗明珠,170万年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特殊的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文化的丰富,从古至今,人类南来北往,东来西进,是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汇之处,是中原文化和南亚文化、阿拉伯文化交汇之处。如此丰富、独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孕育了灿烂的民族艺术,构成了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活的灵魂。这活的灵魂正是通过民族艺术教育来浇灌的。本文试图从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着手,探讨云南民族文化建设中艺术教育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众多民族的文明古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而每一个民族的音乐舞蹈都有其独特之处,正是由这些风格各异的民族艺术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7.
由于地域的、历史的以及化传承惯性与观念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包括民族艺术、民族美学在内的民族化,在全球化的化交流中,往往更容易出现种种化落差;因而更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究与调适。一个民族的艺术,以至整个化,只有它是可增长的,才可能是生命力的;民族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必须以美学品质的提高为标志,而要真正实现美学品质的提高,则必须以内在的化积累与发展为依托。新的化背景下的民族艺术,整体而言,它所追求的应该是多重因素促动下的新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8.
“花儿”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演唱艺术。本通过对回族、撤拉族及土族“花儿”的演唱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借鉴与发展,把不同民族的演唱风格,用科学的演唱方法融汇贯穿到演唱中,使“花儿”这一民族声乐艺术取百家之长,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步向多元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原传介质与艺术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播作为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信息交往,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民族文化本身通过一定的介质传播,而民族文化传播原传介质本身也就是一种文化,换句话说,民族文化原传介质本身就是民族文化存储器。文章通过云南少数民族留存下来的壁画、剪纸、乐舞等分析,指出其民族文化的艺术传播,以及艺术传播中对民族文化的保留,民族文化原传播介质以及“活形态”的存在,以及这些对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院校进行设计艺术教学的必经之路。如何将传统民族艺术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是艺术院校设计艺术教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民族唱法声腔美最基本的艺术构成包括三个方面:一、“字正腔‘圆”的歌唱语言;二、灵活多变的发声与共鸣;三、声情并茂的二度创作。这三重因素决定着民族唱法的艺术效果。演唱者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吸取古今中外成功的演唱经验与技巧,从而达到最佳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2.
二胡作为我国的代表性拉弦乐器,新时期下的艺术传统保护与艺术创新呈现出矛盾与对立的发展形势。只有对其各主要发展阶段进行分析与梳理,才能客观、全面的认识新时期二胡艺术多元化发展中艺术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文明的历程中,民族声乐艺术有其一脉相承的一面,也有其不断发展的一面。民族声乐及其发展历程即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差异性,这种普遍性和差异性即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当代社会主导媒介形式的变化.而主导媒介形式的变化则又引起了原有艺术生态格局的深刻变化。其中,民族艺术(以中国的少数民族艺术为对象)的创作、传播以及整个活动形式,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新的形式与特点:传播时空的开放性与超越性;传播形式的视觉化与复合性;传播取势的复制化与规模化;接受“人——机”相对的个体化与随机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全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共同创造的,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精神和情操。本文阐述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等。  相似文献   

16.
张蕊 《上海教育》2004,(8S):47-48
民族精神是几千年来中华明的传承,是激励人们不断向上、积极进取的不竭动力。而京剧集中国戏曲舞台之精粹,素有“国剧”之誉,形形色色的京剧脸谱,更以浓郁的民族风格、独特的艺术魅力,令数以万计的人倾倒。京剧脸谱具有辅助演员的表情、增加戏剧的趣味、辅助观众的了解、唤起观众的注意等功用。不同的脸谱,具有不同的象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剪纸是一种平面纸质雕刻镂空的艺术,容易损坏和腐烂,旧时均为日常生活使用的装饰物,用过即弃,极少保留,所以它的遗留物和典籍记载可谓凤毛麟角。但也不是一点没有,在史前艺术、文献记载、考古发现、流传文物中可以发现剪纸的孕育、产生和发展的蛛丝马迹。在远古时期,以影像作为形象的艺术手法已经被我们的祖先发现并应用,且创造出了在各种材料上透空、镂刻的手法,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类语言。在许多艺术中,如彩陶、岩画,青铜器、汉画像石等都能体现远古艺术匠才技术的精湛。现代的民间剪纸与古代匠才技术在设计的造型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新晃是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民风纯朴,文化底蕴深厚.侗族艺术多姿多彩,以其独特的原生态魅力,散发着耀眼的光彩.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些艺术资源,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激发学习兴趣,不断将本民族的艺术特色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博客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网络传播形式,适合全方位、立体化传播新疆民族艺术,充分发挥博客在新疆民族艺术传播中的作用,对新疆民族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鼻烟是泊来物,鼻烟壶却是饱含中国文化特色的工艺品,在清朝中后期得以迅速发展。鼻烟壶容积虽小。却汇集了博大精深的中华艺术,它把民族艺术和实用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从造型到装饰都迎合中国人审美心理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