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在陕北地区,陕北民歌中的衬词与衬腔就是其最大文化特色之一。陕北民歌中的衬词与衬腔在民歌中不仅是一种音乐符号,而且还是陕北地区人民情感表达的符号。同样的衬词与衬腔在不同的歌曲总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民歌中的衬词可以辅助正词表达音乐情感,渲染歌曲的气氛。对民歌衬词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歌唱者演唱时的表现力,更好地投入音乐氛围,感染听众。本文以扬州地区的民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简要地分析了劳动号子和抒情小调中衬词的外在语音形式及其来源,从发音的角度探究扬州民歌中衬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衬词衬腔是黔东南苗族民歌中独具民族特色的重要元素,从它在苗歌中出现的位置,我们可将其归为五类:曲前衬词衬腔、每句词后衬词衬腔、曲中(或段落、或乐句)衬词衬腔、曲尾衬词衬腔和曲前曲中曲尾衬词衬腔。文章介绍了五类出现在不同位置衬词衬腔的特点,分析了其与苗族民歌整体风格统一、一致的原因。文中对黔东南苗族民歌中衬词衬腔的研究,将进一步加深对苗族民歌的音乐本体、苗歌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汉族民歌体裁丰富,民歌中的衬词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它与民歌优美的旋律融为一体,令人称绝。文章介绍了汉族民歌衬词的分类及其在民歌中的不同作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汉族民歌中衬词的状态以及对其性质的分析。而对民歌中衬词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汉族民歌的音乐形态、特点,对继承优秀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衬词是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衬词的加入使民歌的地域性特点更加浓郁,歌曲的感染力更强劲。文章从云南腾冲北部汉族民歌的地方性、民间性着手,介绍了腾北汉族民歌衬词、衬腔的特点,对我们学习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探寻边地民族文化融合、社会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衬词作为民歌语言的一部分,加强了歌词语言的民间性、地方性,增强了音乐语言的表现性。昭通汉族民歌衬词的特点体现了这两方面的内涵。在歌曲创作中,恰当地运用衬词,会使作品的色彩大增。  相似文献   

7.
陇南民歌中大量的衬词,运用得准确而且巧妙,它使歌词更为生动风趣,不但对体现歌曲地方性特征和民族风格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塑造音乐形象、表达特定情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民歌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陇南民歌劳动号子和花儿中的衬词为基点,对衬词的规律与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探究其在民歌中的特殊功能与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侗族浩瀚的音乐文化中,其中侗族多声民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和声织体丰富立体,演唱声腔独特韵味,衬词应用纷繁多变,具有独树一帜的民族特色与和谐的审美追求,是侗族音乐中一枝绚烂的奇葩,从它的成因、表现形态、声腔特点、衬词特点来探讨其丰厚的艺术底蕴。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18,(5):84-89
衬词是歌曲用来传情达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地区民歌的表现不同的地域风格特点的重要表现手段。不同地域民歌的衬词的构词特点、衬词作用也不同。对东北民歌衬词归纳与整理,找出其中规律,为歌唱者更好的把握东北民歌的衬词,准确地进行二度创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过山瑶民歌"飞柳飞"是一种仪式音乐,因其中的衬词"飞柳飞"而得名,音乐旋律在五度音域内来回变换,独具韵味,通过独唱、对唱和齐唱的形式,在祭神祭祖祈福美好生活中演唱,音乐简洁淳朴,民族风格浓郁,探析悠久的瑶族音乐文化,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和今天乡村振兴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上饶民歌中衬词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体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极大地丰富了上饶民歌的表现力.本文试图从衬词这一切入点初步探索上饶民歌的艺术特色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歌浩如烟海每个地方的民歌都有它动人的色彩,它们都在各自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在民族声乐的舞台上绽放着各自的美丽,以下就是对两首经典的民歌演唱和风格分析. 湖北民歌《龙船调》具有丰富细腻的民族特色,歌词在叙事的同时并营造着柔美抒情的意境,并配合使用湖北的特色方言渲染故事气氛,将歌中的土家妹子与艄公两个艺术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龙船调》作为土家族的民族特色音乐,大量使用了衬词,通过对单衬,双衬,实衬和虚衬"嘛"啊"啰"咿呦喂"等词的运用不仅使歌曲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也让整首曲子轻快活泼了许多充满了诙谐幽默.音乐语言生动形象,每一句歌词后面都有一句衬词,生动刻画了人们划船时的景象,仿佛浮想在我们眼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桑植民歌于2006年被录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优秀的民间文学遗产。意在对桑植民歌歌词中的修辞格——衬词进行观照,整理出其在桑植民歌中的不同表现类型,同时揭示衬词这一手法在桑植民歌中的诸多修辞效果。期望挖掘桑植民歌富有特色的衬词形式,为修辞学的衬词辞格研究提供有特色的语料。  相似文献   

14.
衬词是民歌构成中最具民族特色的结构要素之一,在巢湖民歌中衬词的运用比较普遍。民歌衬词反映出巢湖人的日常语言习惯,同样也是歌唱艺术在生活中的一种具体反映和表现。歌曲演唱中衬词的不同含义,彰显出巢湖的地域风情,有助于巢湖民歌的演唱方法更加多变。民歌衬词的独特内涵,决定了作曲者和演唱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歌唱技巧和审美价值。对巢湖民歌衬词的功能以及运用的研究,有助于对巢湖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创作方法的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儿童歌曲中恰当地运用衬词、衬句 ,对丰富音乐形象 ,加强感情的表现都起着重要作用。1.各个民族的衬词、衬句是各个民族音乐风格的一种体现。我国是一个地域广大 ,民族众多的国家 ,由于语言、生活的不同 ,在民族民间歌曲中使用衬词、衬句也各有特点 ,如藏族的“呀拉索”、彝族的“赛 口罗 赛”、蒙族的“阿哈嗬咿” ,以及北方民歌的“呀得一哟”等等。因此 ,准确地选用衬词、衬句 ,对形成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儿童歌曲的风格和特点将起着重要作用 ,切忌张冠李戴。2 .衬词同特定的景物联系起来 ,能启发儿童的联想。使用拟声手法创作的儿童歌…  相似文献   

16.
山西民歌以符号形式呈现具有生命活动的意义与情感。山西民歌衬词中的符号功能以山西民歌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意义为依据,山西民歌衬词中符号的情感意义是在其认知功能和传播功能上体现的。本文从山西特殊的地域形态入手对山西民歌的符号功能以及山西民歌衬词中符号的情感意义出发,来解读山西民歌形态本源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信阳本体民歌中的歌词含有许多语气助词,它们或长或短构成了民歌中的衬句。衬句作为民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音乐语汇,在运用最初仅仅是情绪表达的需要,随着衬句在歌曲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程式化,就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有的在民歌中发挥着连接或舞蹈作用,有的主要体现为抒情功能,有的则是制造悬念,引起听众情感的期待。探讨信阳本体民歌衬句功能的多样性,便于我们深入地了解信阳本体民歌音乐结构流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张艺鸣  黄淘 《教育艺术》2003,(9):15-15,1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有着自己的音乐文化。民歌在民族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悠久的传统,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民歌中的衬字、衬腔和衬句,是生活语言的升华,在民歌中具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功能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歌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衬词(字)”在中国民歌当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为中国民歌增添了许多魅力。由于中国民歌多姿多彩的“衬词(字)”形成,使其成为有利于外国民歌的标志之一。“衬词(字)”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流传几千年,它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它在中国民歌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本文试图从社会学、心理学、风俗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黄冈民歌中大量地使用了衬词和衬腔,且衬腔的种类多样,内涵丰富,体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极大地丰富了黄冈民歌的表现力。本文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省黄冈地区分卷》中的近六百首民歌作了全面地考察并分析了号子、山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生活音调等各种体裁的黄冈民歌,对其中所出现的衬腔进行了分类,概括了黄冈民歌中衬腔的特点及其作用,试图从衬腔这一切入点初步探讨黄冈民歌的艺术特色和地方特色,希望对研究、演唱、继承和发展黄冈民歌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