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外交部长李肇星3月5日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前后,都是一路小跑,但他还是没有突出“记者重围”。在与记者的对话中,李肇星三次将记者问得哑口无言。“你读过三个联合公报吗?”李肇星每向前移动一步,都要有20余人同时配合,当被问及台方宣布“废统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越来越残酷的媒介市场竞争的需要,编辑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越来越被强化。在整个新闻报道的过程中,编辑的创造性已由局部环节发展成为决定因素。《北京青年报》要闻版主编王林有一句话代表了《北京青年报》乃至北京新闻界的意识流。他说,报纸的工业化意味着记者时代的终结,编辑时代的到来,编辑要能指挥记者,成为报纸的主管。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有这样一类人,他(她)们的降临仿佛天生就是为了某一项事业的创造和推进。题记如果说人总是因为一种感应和沟通而偏爱和关注某一个事物,那么《北京青年报》作为十几年被读者经久不紊地偏爱和关注的一张地方报纸,在它从众多报纸中脱颖而出的初期和中期,一种叫做“社会大特写”的报道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体裁的一个重要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就是北京青年报记者杨菊芳。有人曾经讲过这样的话:“有的人是通过《北京青年报》认识了杨菊芳,有的人是通过杨菊芳认识了《北京青年报人”从被称为“北京青年报社会大特写的里程碑”、评为全…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也能当记者吗?能!并且能当好记者。这就是北京中学生通讯社向社会做出的证明。自1985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召开了成立大会,这家由北京各校中学生组成的下属《北京青年报》的业余组织,已经走过了6  相似文献   

5.
从《燕赵晚报》头版上,突然见到“顾行同志去世”的黑框消息。心中一惊,许多往事在叹息中浮现眼前。“你知道吗?你是我当记者后,第一个采访对象。”这是顾行同志1957年末,闲谈中对我说的,那时,我从《北京青年报》刚调入《北京日报》文艺部。老顾是50年代初,从前门区委宣传部调入《北京日报》的。他刚当记者,就主持报上一个“小红入队为什么难?”的讨论栏目。50年代初,我因《北京儿童》报停刊,留在北京团市委少儿部工作,正抓少先队组织发展中关门主义的倾向。所以,老顾采访了我。1958年3月15日,《北京晚报》创刊。在筹备晚报…  相似文献   

6.
黄枫 《今传媒》2006,(10):4-6
张延平,男,1958年出生,现任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兼北青传媒董事长。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又获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学位。1981年考入《北京青年报》,做了三年记者、四年部主任、十年副总编、四年总编辑、四年社长。1983-198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87年获“全国青年报刊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3年被选为“全国青年报十佳记者”,2001年获得高级编辑职称,2004年获得“韬奋新闻奖”。1982年采写了青年楷模钟铧的长篇通讯,被收入高中写作教材,1984年创办第一家中学生业余新闻组织——学通社,1993年主持创办了《北京青年报·新闻周刊》,1996年起每年策划一次大型集团采访,2004年兼任改制后的北京儿艺第一任董事长,同年参与了北青传媒香港上市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辛妍 《传媒观察》2004,(3):11-13
近年京城的报业市场热闹非凡,新媒体纷出又纷争。有人说,面对京城报业的博弈,有一个人比较从容。此人即是原《北京青年报》社长、现《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的社长崔恩卿。“他之所以从容,是因为看到了规律”。《北京青年报》以他领军,在90、91年就开始明确地走向市  相似文献   

8.
近年京城的报业市场热闹非凡,新媒体纷出又纷争。有人说,面对京城报业的博弈,有一个人比较从容。此人即是原《北京青年报》社长、现《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的社长崔恩卿。"他之所以从容,是因为看到了规律"。《北京青年报》以他领军,在90、91年就开始明确地走向市场化,开始把广告经营推到前沿,成为中国报业发  相似文献   

9.
《出版参考》2006,(36):22
名字来自于两部书稿《卡帕记者丛书》名称来自于《北京青年报》主任记者张力以及广西记者徐歌的书稿。张力的书稿是以他在台湾牢狱248天的亲身经历、体验写就的;而徐歌的书稿也是以他在南非做记者的亲身经历写成。两部书稿都表现了作者非凡而独特的经历,以及他们为了自己所钟爱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2月2日星期四 今天距离澳门回归祖国还有18天。 中午,我们乘班机从北京飞往珠海,再从珠海赴澳门。在飞机上,我们看到《北京青年报》已经登出了有关我俩的消息《我国新闻媒体又创第一人民日报派出网络记者参与澳门回归报道》。前一天,报社网络版就我们赴澳门采访一事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与会的记者对此很感兴趣,我们也成了被采访对象。我们被叫做网络记者,这个称呼有这样两层意思:我们首先是中国传统媒体的记者,其次我们是在传统媒体兴办的同站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我们既脱胎于传统媒体,又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新闻…  相似文献   

11.
贝内特晚年得志《先驱报》后来居上詹姆斯·戈登·贝内特是一个地道的记者出身的报人。他1795年生于苏格兰,1819年移居美国,当过教师,后来在南卡罗林纳一家报纸当采访员,不久又转到纽约,为几家报纸当采访员,因工作出色,得到《问讯者报》主编诺亚的赏识,于1827年12月派他当该报常驻华盛顿记者。  相似文献   

12.
1993年8月6日。北京,全国记协新闻发布厅。建国44年来首次举办的全国青年报刊“十佳”记者评选在这里揭晓。来自河南《青年导报》的记者部主任范庆锋,面对这份崇高的荣誉,眼睛禁不住湿润了。不是他感情过于脆弱,而是一个中原汉子经过十余年苦苦求索,梦想成真后那别样的思绪别样的情。一、难以忘却记者梦还是在不谙世故的少年时代,范庆锋就做起了他的记者梦。在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曾写过的《我的理想》的作文里,范庆锋的理想不是“长大要当解放军”,也不是“当科学家”,而是“当记者”,并且要当“好记者”。幸运之神对他似乎并不垂青。1978年恢复高考后,作为应届高中毕业生的范庆锋,憋足劲要考新闻系,通知书下来了,被录取到一个师范专科学校学物理。师专毕业后,范庆锋本来已经分配到令诸多大学生向往的地区机关。可一纸调令,他被调到了最基层——豫东某县的一个乡政府办公室。作为出生在黄河故道的农家娃,能够有这么一只“铁饭碗”,范庆锋无论如何也该满足了,可他偏偏又拾起了童年时的记者梦。这梦对他尽管是那么遥远,那么苦涩,可他依然是那么痴迷。当时,《中国青年报》正在开展人生观大讨论,他禁不住拿起了那支“三寸秃笔”,就那么摇啊摇,一直摇了  相似文献   

13.
王应文现任《焦作日报》农村部主任。1968年3月参军,在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政治处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干就是5年,1973年元月转业到河南省修武县委宣传部当新闻干事,1983年《焦作日报》复刊后到报社当记者,最近,他被评为“第三届省优秀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你读过新闻著作《新闻采访方法论》《记者的素养和技巧》吗?一定会被书中所作的某些新探索所吸引吧!这是人民日报记者艾丰从事新闻工作的宝贵经验谈,也是他的主要著作。这些新闻理论指导他进行了新闻述评写作的实践,他的作品受到了读者好评。艾丰是河北省玉田县人,生于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在广播电台工作过较长时间,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毕业后获硕士学位,分配到人民日报当记者。他常常感慨万分地回忆自己在求知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06,(12X):22-22
名字来自于两部书稿 《卡帕记者丛书》名称来自于《北京青年报》主任记者张力以及广西记者徐歌的书稿。张力的书稿是以他在台湾牢狱248天的亲身经历、体验写就的;而徐歌的书稿也是以他在南非做记者的亲身经历写成。两部书稿都表现了作者非凡而独特的经历,以及他们为了自己所钟爱的职业出生入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我们被叫做“网络记者”(1 999年 1 2月 2日 星期四 距离澳门回归还有 1 8天 )今天距离澳门回归祖国还有 1 8天。中午 ,我们乘班机从北京飞往珠海 ,再从珠海赴澳门。在飞机上 ,我们看到《北京青年报》已经登出了有关我们俩的消息《我国新闻媒体又创第一 人民日报派出网络记者参与澳门回归报道》。前一天 ,报社网络版就我们赴澳门采访一事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与会的传媒记者对此很感兴趣 ,我们也成了被采访对象。我们被叫做网络记者 ,这个称呼有这样两层意思 :我们首先是中国传统媒体的记者 ,其次我们是在传统媒体兴办的网站从事新闻编采工…  相似文献   

17.
田利平 《传媒》2000,(3):47
一位太原读者致电本报,问是否出过《北京青年报》“益肾兴阳专刊”。他传来报样,果然有《北京青年报》的报头。 记者随即赶赴太原见到了这位读者手中的报纸。报纸4开4版,“北京青年报”报头几个字上有“益肾兴阳专刊”字样。内容全都是介绍一种壮阳药的,在一版有“媒体关注”栏目文章《国药当自强》,4版印着“新闻周刊”的报头,旁边有“记者行动”,内容是一些男性性功能障碍的调查情况,最终也推出了这种药的名字。 该报纸上还印有该种药的太原直销地址,一共是4家正规药店,此外还有热线咨询电话  相似文献   

18.
去年7月,当王宏林参与采写的新闻作品《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后,笔者提出要给他写个专访,他笑着摇了摇头。4个月后,当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从北京开会回来后,笔者再次要求采访他,他又是直摆手。他说“:咱当编辑记者的写别人写惯了,写咱自己心里总感到不自在。再说,咱那点事儿值得写吗?”直到前几天,《军事记者》主编打来电话约稿,王宏林才勉强应允下来。那么,就让我们走近王宏林,走进他执著于军事新闻事业的心路历程吧。“我就是一条道走到底了”1986年,王宏林从郑州高炮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某高炮…  相似文献   

19.
李根蒂同志是《群众日报》记者,1953年调到《人民日报》,后又调到上海《文汇报》,任《文汇报》驻京办事处主任。他在工作中一直保持着延安时期的采访作风,处处以普通人身份出现,人们认不出他是记者。他采访容易了解到真情,写的稿子比较扎实。这一点给我的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也能当记者吗? 能!并且能当好记者。这就是北京中学生通讯社向社会做出的证明。自1985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召开了成立大会,这家由北京各校中学生组成的下属《北京青年报》的业余组织,已经走过了6个色彩烂漫的夏天。这6年,学通社记者的名字,在中国好多报刊上出现过,其中包括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日报、光明日报。在全国新闻比赛中,他们获得了好多好多的奖。他们写的专访、通讯,有的还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此外,学通社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