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秋科苑》2008,(10):192-192
一、生活习性 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亦称青杨枝天牛或山杨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是杨树的危险性害虫。该虫在杜蒙地区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的坑道内越冬。竖年5月初开始化蛹,5月18日进入羽化盛期,成虫飞出羽化孔4天左右开始交尾,1~2天后开始产卵。卵的孵化盛期是6月7日。初孵幼虫取食韧皮部,继而取食木质部,最后蛀入髓心。被害枝干形成纺锤状虫瘿。  相似文献   

2.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jnnaeus)世界性害虫。一年发生l代,幼虫在卵内越冬,越冬翌年5月孵化,危害树木,7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在树干等处吐丝固定虫体化蛹,不解茧。7月下旬至8月上旬羽化,不久开始交尾产卵。招引天敌,其中:山雀、杜鹃等。介绍了舞毒蛾的分布、危害、寄主、形态、生活史及习惯、天敌,并提出对舞毒蛾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消灭飞蝗     
飛蝗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螞蚱,在中國有亞洲飛蝗和东亞飛蝗兩种。亞洲飛蝗分布在新疆一帶,东亞飛蝗分布在江苏、河南、山东、河北、台灣等地。在內蒙古薩拉齐附近蝗区的飛蝗,可能是屬于亞洲飛蝗。这兩种飛蝗在外形上、生活習性上及分布地区上有許多区别,这里所介紹的,主要是东亞飛蝗。 飛蝗在我國的为害是很大的。根据我國書籍上的記載,从公元前707年到1935年,2,600多年間,一共發生蝗灾800次以上,平均每3年發生一次蝗灾。据1929年不完全的統計,全國受害面積有3,600余万畝。 飛蝗的生活史 飛蝗一生分卵、蝻、成虫三个时期。 (1)卵:飛蝗的卵是產在土中的。蝗卵在土里結合成椭圓形的卵塊。卵塊長40—60毫米,中間稍  相似文献   

4.
经2007-2010年对方格星虫进行亲体选择和多种方式催产试验,累计孵化出6亿多粒海球幼体,总结出:方格星虫亲体首次挑选时间选择5月下旬至6月初,可通过观察卵子数量进行挑选,依体色简单鉴别雌雄,雄雌比1-2∶10,人工催产使用水泥池浅沙培育催产,暗光环境、升温环境和水温27℃以上易诱导产卵成功,产卵多在夜间进行.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人》2002,(6):44-46
孔雀雉别名金鸡。雄乌体羽为乌褐色,密布近白色细点和横斑。头顶具发状冠羽。背,两翅及尾均具金属蓝带紫色大型限状斑。嘴黑色,脚黑褐色。栖息于海拔150~1500米的常绿阔叶林及竹丛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以昆虫、蠕虫、果实、种子为食。2月下旬至3月初开始进入繁殖期。多筑巢于密林中的沟谷地及山区耕地附近的次生林,巢在自然下凹的地面。每窝产卵2-5枚,偶见6枚。孵卵期21天。产于云南、海南。  相似文献   

6.
对双条杉天牛在鄂尔多斯地区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了研究,双条杉天牛Semanotusbifasciatus(Motschulsky)以初龄幼虫钻蛀取食危害侧柏、圆柏、扁柏等树木的韧皮部,随虫龄增加逐渐向木质部钻蛀。该虫在鄂尔多斯地区一年发生一代,8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在树干木质部的蛀道内开始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成虫从树干钻出,4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中旬产卵结束,5月中旬幼虫进入韧皮部危害,8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出孔期喷施苯氧威2 000倍液直接致死率可达83.3%,存活的16.7%虽能交尾,但苯氧威药液已对它的生殖系统造成破坏,致其不能产卵,防治效果较好;用诱木诱杀成虫防效极显著,诱集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苑》2008,(10):192
一、生活习性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亦称青杨枝天牛或山杨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是杨树的危险性害虫。该虫在杜蒙地区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的坑道内越冬。竖年5月初开始化蛹,5月18日进入羽化盛期,成虫飞出羽化孔4天左右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02,(4):40-42
白鹤别名西伯利亚鹤、黑袖鹤,在内蒙古、黑龙江繁殖;长江中下游越冬。大型涉禽。栖息于芦苇沼泽湿地。以水生植物根、茎为食,也兼食少量蚌、鱼螺等。5-6月份繁殖,筑巢于沼泽中。每窝产卵2枚。幼鹤85天后具飞翔能力。我国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世界上最大的白鹤越冬地,近年来已发现来这里的白鹤有2896只之多,占全球白鹤总数的98%以上。鄱阳湖成了举世瞩目的白鹤王。  相似文献   

9.
张前 《知识窗》2013,(15):59-59
生活在牙买加的大额母蟹.会在凤梨科植物叶腋部积聚雨水所形成的小水滩中产卵。产卵完毕后.母蟹会巡回于左右,须臾不离,以防林中蜘蛛等动物对卵造成伤害。为使幼蟹能顺利生长.母蟹还会对其生活的小水滩进行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  相似文献   

10.
在高级动物——哺乳动物中,是没有性变可能的。然而,对于脊椎动物的鱼和昆虫中的不少种类,性变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鱼类中,性变(也称性逆转)最典型的要属黄鳝了。据动物学家研究,黄鳝从受精卵孵化成幼鳝,到长成成鳝,都是雌性,而且都能够产卵。但是,在产过一次卵以后,它们的生殖系统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的卵巢转变成精巢,于是产生精液,这就由雌鳝变成雄鳝了。黄海中的黄鲷鱼,长到110毫  相似文献   

11.
侯鸟是指随季节不同做定时迁徙变更居留地的鸟类。它们通常在一个地方产卵、育雏,到另一个地方越冬。有时从山的南坡来到北坡,尔后返回。有时虽远涉重洋也毫不畏惧。例如,金鸥每年秋季从北冰洋迁往南半  相似文献   

12.
皇竹草的植株高大,茎节粗壮,外形似竹,有竹的功能,但它又属草类,具有草的用途。 春节栽植至11月下旬停止生长,其茎节高度可达3~4米,每株可分蘖20~30株,每亩可达5~8万根。其叶片较宽、柔软、脆嫩、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是草食动物和草鱼的理想饲料。  相似文献   

13.
奇妙的世界     
《科学大众》2009,(6):32-33
蜻蜓为什么要点水? 蜻蜓有时在水面上飞翔,尾尖紧贴水面,一点一点地用尾尖点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蜻蜓点水”。其实这是雌蜻蜓在产卵。蜻蜓通常在小河边、池塘里的水草上产卵。卵排出后,在水草上孵化出幼虫,叫做“水虿”。水虿要在水里过很久的爬行生活。少则1年,多则七八年才能羽化成蜻蜓成虫。水虿是除害虫的能手,它专吃蚊子的幼虫“孑孓”。  相似文献   

14.
《科协论坛》2004,19(7):4-5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落实执行《科普法》,在全社会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推动科普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促进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在《科普法》颁布两周年之际,中国科协各级组织及所属团体于2004年6月下旬至7月初,在全国范围广泛组织开展了全国科普日活动。  相似文献   

15.
王胜男 《科教文汇》2008,(20):216-216
唐代竹文化发达,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竹以其独特的表征价值获得了文人群体的青睐。“不可居无竹”的恋竹情结成为潜藏于整个文人群体的普遍文化心理现象。竹大量入诗,并在唐诗中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涵蕴。拨开唐诗中竹意象的层层枝叶探向深处可发现,唐代诗人在诗作中与竹意象间涌动着深层的感应关系。这种人与竹之间的互动关系大体表现为“疏离”“对话”“融合”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周兴涛 《科技新时代》2009,(11):106-106
并不都是这样,虽然大多数青蛙在繁殖时只要找到一片合适的水域、将蛙卵产在水中即可,但还是存在一些异类,例如某些把卵挂在树枝上的林蛙,还有会造窝的“竖琴蛙”。生活在我国台湾省的竖琴蛙会在地上挖出直径约5厘米、深约3厘米的小洞,在里面产卵后再将四周围上屋顶一般的围土,只留中间一个小缺口。  相似文献   

17.
胆道蛔虫病就是蛔虫经过总胆管从十二指肠的入口处钻进了胆道,引起难以忍受的剧烈的腹部疼痛。若不及时使蛔虫退出来,不仅腹痛不止,而且有造成胆道感染和肝脓肿的危险(图1)。过去只有用外科手术,切开胆道取出蛔虫的治疗方法,现在,我国医务工作者找到了不少不用开刀的驱除胆道蛔虫的方法。蛔虫是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据调查全世界20亿余人,有10亿以上的人有蛔虫。蛔虫的繁殖力很强,一条雌虫每天可产卵20万个。蛔虫卵分未受精卵、受精卵和感染卵三种。感染卵就是卵壳内已经形成了一条细长幼虫的卵。感染  相似文献   

18.
萧淑贞 《知识窗》2013,(21):30-31
毕业典礼在英语中是Commencement,源自拉丁文,原本是为了庆祝毕业的硕士即将走向社会任教。哈佛大学于1636年建校,六年后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因此,哈佛的毕业典礼始于1642年。中间仅有9年,因为战争或瘟疫等原因,没有举行毕业典礼。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固定在每年6月的第一周举行(从2010年开始.因开学时间从9月中旬提前到9月初,毕业典礼也随之提前到5月下旬)。  相似文献   

19.
罗强 《知识窗》2011,(10):30-30
每年的10月.成千上万的三文鱼将由太平洋洄游到自己出生的河流,循着水道产卵、繁殖。可是.一座水电站的大坝却挡住了它们的归途!20世纪初.美国掀起了大坝建设的热潮.出于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将大坝造成的环境生态影响抛到了脑后。1921年.在三文鱼的产卵地——华盛顿州艾尔华河上.一座高达210英尺的水坝.  相似文献   

20.
拉萨周边越冬黑颈鹤的分布和种群数量在近年出现减少的趋势,黑颈鹤可利用的生境的不断萎缩是导致其种群数量趋少的原因之一。文章以堆龙德庆区为例,分析由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对黑颈鹤分布的潜在影响。例如城镇化发展涉及的工业用地、基建用地增加,退耕还林还草导致林地、草地和耕地比例发生变化,这些改变导致黑颈鹤可利用生境趋于破碎化,进而影响到黑颈鹤的生境质量,最终影响到黑颈鹤在此区域的分布。2011年以来的调查表明,堆龙德庆区越冬黑颈鹤的种群数量逐年下降,在2015年之后甚至多次出现了零记录的情况。笔者认为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或影响越冬黑颈鹤的分布,建议根据黑颈鹤越冬习性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现有的黑颈鹤可利用生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