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济 《科技风》2012,(12):27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概念和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培育中介组织、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强引导规范等方面提出如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土地承包期限内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许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在现实中是具有可行性的,本文首先通过论证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可以转让的用益物权.提出土地这一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的可能性,从而肯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的正当性,接着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进行法律制度构建,一方面保障合理流转的出资者的权利,明晰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农民能通过正规的企业机制分享到土地的收益.另一方面则要规范流转中的作价制度的程序和内容,促进和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新模武探索,积极推进土地集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的法治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汪国华 《科技广场》2012,(4):193-196
当今,农业越来越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在现有体制下发展规模化经营,振兴农村经济,缩小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已成为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含义,然后分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然性和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进行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给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开辟了新的途径,拓宽了土地流转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正>农村土地流转全称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户把自己承包的部分或全部土地以一定的条件流转给第三方经营。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陈艳蕊  赵凯  王志晓  薛欧 《资源科学》2011,33(3):528-534
本文在河南省内黄县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对各社会经济特征变量做了Pearson相关性检验,然后以LnWTP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最后采用意愿评估法(CVM)对耕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进行估算,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城镇居民家庭年收入、受教育程度与支付意愿值呈显著正相关;②农村居民年龄和承包耕地面积与支付意愿值呈显著负相关;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和年农业收入呈显著正相关;③经估算,河南省内黄县耕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单位值为11649.45元/hm2(776.63元/亩)。因此,应在估算耕地资源总价值、确定征地价格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和耕地资源保护决策中应充分考虑耕地资源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弊端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原则,并引入永佃权概念,试图更好的规划农用地使用权的流转方式,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姜宛贝  刘同  孙丹峰  周连第  李红 《资源科学》2012,34(9):1681-168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我国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又一项重要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本文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在镇域尺度上通过对流转土地斑块景观特征的刻画,并运用主成分回归建立流转率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认识土地流转的景观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地流转具有一定的规模但空间分布不均衡,流转后土地有明显的非农化趋势,并且东部乡镇的流转斑块在面积和形状上的差异普遍较大;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农民生活水平是影响土地流转发生规模的最重要因素,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农村旅游产业也是影响流转的重要因素。因此,促进土地流转首先要考虑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积极开拓非农化就业渠道;而面对流转后土地的非农化趋势,要积极引导转入方进行大规模农业经营。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稳定和完善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十七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实现农村土地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笔者在本文就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对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农地流转制度,打破体制障碍,健全法律法规,做到产权明晰,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顺畅、安全流转。  相似文献   

11.
刘洪彬  吕杰 《资源科学》2014,36(10):2084-2091
本文从农户投入行为角度出发,以农户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大城市郊区不同区域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差异及其影响机制理论分析框架。采用农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农户家庭模型回归分析法,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为例,研究结果表明:(1)大城市郊区农户由于受工业化、城镇化的影响不同(其实质是受社会经济政策环境影响不同),其土地投入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随着离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农户土地投入强度逐渐增加,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逐渐增强;(2)其影响因素对不同区域农户土地投入行为的作用方向、影响程度与显著水平均有所不同。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政府应该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培训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等方面引导与规范农户土地投入行为。  相似文献   

12.
李彪  邵景安  苏维词 《资源科学》2013,35(1):216-224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数理模型,分析阻碍三峡库区土地流转发生与发展的因素,为土地使用权的灵活使用打开一条流转双方可有效对接的便捷通道.首先假设农户为“理性经济人”,将农户综合净收益分解为生产、流转和非农三项,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和非农就业的不稳定性,库区土地流转双方对接受阻的困境在于双方均想借助土地流转将所持资源最大限度地动员起来,以追求综合净收益的最大化目标能否实现为基准.然后基于双方净收益最大目标求解模型,理论解析库区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作用轨迹:承包土地面积、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收益安全系数和家庭拥有资本量共同影响农业生产的净收益,属流转双方作出流转决策行为的基础依据;单位面积土地流转年租金和流转年限共同控制土地流转净收益多少,属流转双方评判流转净收益的根本指标,是有效流转发生“博弈”的关键;非农就业概率和非农就业工资显著影响非农就业净收益,是开启农户对土地依赖性松动及拉动土地流转发生的根本力量和最主要的外施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新疆库尔勒市6个乡镇23个行政村454户维吾尔族农户的调查数据,总结出当地农户农地流转的基本特点:①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积极性较低,农地流转率为35.02%;②农地流转的主体多样,其中与汉族人发生流转的比例为57.86%;③农地流转期限较短且不稳定,一般为3~5年;④契约化特征显著,流转中有89.21%签订了正式流转合同.通过建立农地流转决策行为与资源禀赋特征、农户家庭特征、户主特征、家庭经济特征等解释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库尔勒市维吾尔族农户农地流入决策的主要因素包括家庭总人口、非农业人口、非农业收入比重和地块数;影响农地流出的主要因素包括户主年龄、农业劳动力人数、种植业收入比重、家庭农地面积等,其中农业劳动力人数和种植业收入比重对农户农地流出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彭开丽  彭可茂  席利卿 《资源科学》2012,34(12):2224-2233
农地除了能够依靠其生产功能而具有经济产出价值外,在空气和水的净化、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景观的提供及社会保障与安全稳定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市场机制的自身缺陷,人们对农地价值缺乏充分认识,导致农地资源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本文在将农地功能划分为经济生产、社会保障和生态服务的基础上,以2009年为评估期,尝试构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和用近似市场法对我国1994年-2009年30个省份农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动态估算。结果显示:无法通过市场价格表现的社会保障价值与生态服务价值均远远大于农地经济产出价值,农地的社会保障价值在农地总价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比例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农地的社会保障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无疑是农地价值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土地管理者和农地非农转用决策者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5.
王宏娟  石敏俊  谌丽 《资源科学》2014,36(11):2263-2272
不符合规定途径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现象在现实中大量存在,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却受到了很大阻碍。本文以北京市为例,研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利益主体即地方政府、村集体、农民和用地方,发现导致流转的根本原因是各利益主体的利益驱动,各利益主体间均存在利益冲突,并从利益主体的视角分析导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利益冲突的深层次原因,认为地方政府与村集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为主要矛盾,政府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关键,提出应从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明确地方政府职能,协调利益主体之间的收益分配,运用行政手段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服务等利益协调策略,为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重要的资源和资产,也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明确要求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即市场化配置。但实践中,部分地方政府为招商竞争等原因而实行低地价政策,将地价定位于工业用地最低保护价,"多地一价"现象普遍,致使工业用地市场流于"有形",势必影响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结合市场机制进行工业用地市场化分级,以土地市场交易平均地价为自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地价影响因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构建地价模型,通过测算地价、交易均价、最低保护价的比较分析,得到以下结果:①三类地价总体格局相当,由南至北呈"高-低-高"的格局,形成以环太湖为主高点、邳州市等为次高点和宿迁为谷地的区域分布格局;②工业用地市场受最低保护价政策影响较大,偏离土地利用实际情况;③1级、2级、3级市场交易均价分别为测算地价的107%、108%、85%,说明在非有效市场环境下地价平均偏低了15%;④1级、2级、3级市场最低保护价分别为测算地价的97%、95%、85%,表明如与2级县市相当,3级市场最低保护价至少可以提高约10%。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点整理中的利益分配——以陕西省东樊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茜宇  张占录 《资源科学》2015,37(7):1376-138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中的利益分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利益分配优化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利益来源于城乡土地区位差别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指标出让收益,利益分配主要是对指标出让收益的分配;2东樊村项目的利益来源是建新预留区的土地转为城市工业用地而产生的级差地租,中介方和政府、东樊村村集体、B村村集体或村民、东樊村村民和其他方的指标出让收益分配比例为56.32%、26.01%、12.31%、5.11%和0.25%;3现状利益分配存在着土地增值收益范围难以确定、政府在项目中的收益分配界线模糊、中介方收益比例在资金分配结构中比重过大、村民间利益分配存在局部不公平的问题。研究提出5个方面的建议:1界定土地增值收益的概念和范围;2确定各主体利益分配的合理区间;3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平台效应;4建立农村土地和房屋流转制度;5加大农民参与力度,来完善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18.
面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运用管理、制度和政策的手段来建设节水型社会逐渐得到了我国决策者的高度重视。文章从治水理念和治水手段两个方面讨论了在建设节水型社会中面临的一些水资源管理问题。治水理念转变的关键是努力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的转变;在实现治水理念的转变中,同时要特别注重从分散水资源管理体制向综合水资源管理体制的转型。在治水手段的转变方面,如何实现从原来的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和制度等手段(如水价、水权和用水户参与管理)转变是关系到需水管理策略能否有效实现的关键与保障。尽管我国在水价、水权和用水户参与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如何有效实施还面临着很多挑战,尤其在农业用水部门面临更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要求加快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而准确评估工业用地市场发育水平对于客观评价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绩效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7-2013年中国32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工业用地出让数据,从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溢价率和出让方式市场化两个维度揭示中国工业用地市场发育水平的时空特征,并分析了影响地区间市场发育水平差异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用地市场发育水平由2007年的7.66上升至2013年的32.16,但是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仍未合理体现资源稀缺性和市场供求所揭示的工业用地价值,市场化改革还停留在转变工业用地出让方式阶段,尚未深入到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工业用地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层面;东、中、西部工业用地市场化进程均在深化,东部地区市场发育具有水平高,推进速度快的双重特征,而中西部地区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仍处在由被动配合中央政策规定向主动引领改革过渡阶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工业用地需求强度与工业用地市场发育水平呈现显著正向关系,地区土地资源禀赋则有显著负效应,而地区间激烈地“土地引资”竞争显著抑制了中国工业用地市场化进程。因此建议:在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要把完善土地出让制度和建立良好地土地市场生态作为改革重要方向,把促进工业用地价格向合理资源价值回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作为改革落脚点。  相似文献   

20.
水价是水资源市场配置中的核心因素。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我国水价制度的历史演变,分析了我国现有水价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提出我国的水价管理制度应该把握的几项原则。最后,提出合理的水价应该能够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状况、水资源的社会成本以及水资源在市场的供求变化状况,故合理水价应该包括资源水价、成本水价和环境水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