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口语交际”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生动的交际情景,交际活动的设置和开展,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及口语表达水平的一种课型。然而在农村学校,“口语交际”的教学常出现“死课”(不肯交际)、“乱课”(游离目标)的情况。如何改变现有教学情况,提高“口语交际”水平?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王开中 《广西教育》2004,(9A):22-22
口语交际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实践课,教师组织教学时,必须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忌上成单纯的语言技巧课。作为教师,对交际活动的策划和设计要高屋建瓴,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以引发学生“深层互动”为前提,以“活化教材,深化教学”为方略.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交际对每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基础语文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将过去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并且将“口语交际”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并提,构成语文教学的整个体系。口语交际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上好口语交际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有效途径。但是,口语交际课在一单元中只安排一节,学生专门接受训练的机会非常有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小学生正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时期。因此,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在多向互动的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素养。下面结合语文出版社s版三年级下册《有趣的发现》一课的教学,谈谈我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特别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许多一线的老师积极投身于口语交际教学,使新时期小学口语交际呈现了许多新的动态。  相似文献   

6.
成世铁 《湖南教育》2003,(13):36-37
农村孩子胆子小,口语交际能力低,平时上课就怕发言。面对新型的“口语交际”课,老师不知怎样去教,学生不知怎样去学。要想改变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这种现状,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时,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充分利用文本资源,使学生有话想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应在教学对话过程中,利用文本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例如,在教《丑小鸭》一课时,可进行丑小鸭和哥哥、姐姐之间的对话练习。通过口语交际练说,去了解童话世界中的人情冷暖,感受丑小鸭出走时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应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加强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让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能做一个“会说话”的人。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口语交际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的“口语交际教学”已不同于老“教学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教学”。纵观其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及至评价建议,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鲜明特点。课程理念的前瞻性。“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这种课程理念的表述,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把“听话、说话教学”改为“口语交际教学”并不只是名称的改变,它是课程理念的突破性进步。什么是“口语交际”?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  相似文献   

9.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训练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及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通过开设口语交际课,利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晓虹 《福建教育》2006,(9A):25-26
一、教学场景生活化 很多教师觉得口语交际课难上,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沉闷,使得口语交际课不好把握。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课如何解决“教师难于指导学生懒于开口”这一难题?还是让我们从于永正老师《学会赞美》(苏教版第八册)的教学案例中去寻求答案吧。  相似文献   

11.
口语交际课是新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的基本能力而设置的新课型。怎样上好口语交际课,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通过初步实践,笔者对口语交际课中碰到的四个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了口语交际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头戏。立足于农村小学,通过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力争从口语交际课、语文课堂、特色活动等方面着手为提升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口语交际课是小学语文学科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增加的一种课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大纲也规定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提高不尽如人意。“口语交际”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设置口语交际课,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待人处事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思考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周晓彦 《湖北教育》2007,(12):33-3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昕、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为了培养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进行了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6.
叶燕芬 《小学语文》2011,(12):40-41,54
“口语交际”是此轮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课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口语交际课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识字教学等相比,缺少了笔试评价的要求,因而常常被边缘化。如何让口语交际教学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成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一个重要体现,还得根据教材特点,在单元综合联动中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口语是人类日常生活最便捷、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手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由此可见,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本人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明军 《四川教育》2002,(11):37-37
“口语交际”是一种新课型,与听话说话相比,它更侧重于应用和实践。笔者以为,“口语交际”应注意五个要点:贴近生活,激发交际兴趣。浓厚的兴趣是获取知识的不竭动力。在组织教学中成功激发学生兴趣,唤起交际的欲望,把训练内容生活化,贴近生活、贴近儿童,是“口语交际”成功的前提。低年级的学生均爱新奇、喜活动,通过看录像、CAI课件演示、参观、学生表演等多种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有一位老师在口语交际课时,先让学生看了一段小男孩喂小兔吃东西的录像,启发道:“同学们养…  相似文献   

19.
李妍 《华章》2013,(27)
口语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交流,为了使口语交际课更能体现“交际性”,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使话题凸显交际性,在课堂上创建亲切的“交际”情境,设计丰富的“互动方式”,授予交往技巧,注重交际得体。过程中要注意建立互动氛围,巧用评价杠杆,让每个学生都乐于交流,从而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李廉  戴瑜 《煤炭高等教育》2009,27(5):119-120,125
在回顾交际和交际策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口语课上三种主要交际策略(迂回表达策略、澄清策略、确认检查策略)教学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在其他教学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控制班和实验班分别进行普通口语教学和导入策略口语教学。研究发现在口语教学中引入交际策略,能加强学生对交际策略的理解,增加学生使用交际策略的频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