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所谓“红色经典论断”,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等伟大导师著作的一些论述。实践表明,在历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红色经典论断”,使其明确“红色经典论断”的价值指向,对探讨相关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今日教育》2009,(7):28-29
重庆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丰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红色城市”。在这座城市,总会不自觉地哼几首红歌,背几篇经典,讲几个故事。2008年6月开始,重庆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三大活动已然成为重庆的一大社会风气,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三位一体”的群众性活动成为了一项惠及人民、振兴重庆的塑魂工程,起到了提振精气神的重要作用。“红色文化”正在“席卷”着这座城市,“红色文化”在这座城市扎根发芽、成长壮大。一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在文字的记录中,重温重庆“红色文化”所走过的路……  相似文献   

3.
南梁,地处陕甘两省交界地带,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宝贵的“南梁精神”。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作用,就要强化红色文化的传播意识。从目前来看,南梁红色文化的传播主要依托“在场”的传播和“媒介”的传播,无论是“在场”的传播还是“媒介”的传播都存在较大的传播困境。文章从政府和专业媒介、科技公司聚合传播、新媒介和传统媒介融合传播、重视对外传播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经典"一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在的一些报纸、书籍和影视节目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经典”这个词,如经典葡萄酒、非经典逻辑、民族经典、红色经典电影等等。在这些表述中,“经典”的含义也不尽相同,那么“经典”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对其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5.
“红色经典”作品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将其选编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有其深厚的教学意涵和精神价值。基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红色经典”作品的选编情况和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阅读体验、探索“红色经典”作品课外阅读教学、立足红色资源开展“红色经典”作品教学,将“红色经典”教育渗透每一名学生的心中,使他们自觉承担、继承、发展红色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时下,将“红色经典”改编成电视剧正在成为一股热潮,但是观众对改编后的电视剧的反映却并不理想。“红色经典”改编遇到困境的原因在于几个基本的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其一,什么是“红色经典”?其二,“红色经典”为什么能够重新“热”起来?其三,“红色经典”在改编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尊重原著?  相似文献   

7.
“红色经典“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经典”又称“革命历史小说”。“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等“红色经典”作品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对国人起到的精神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自1988年“重写文学史”讨论开始,对“红色经典”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占据了学术研究的一席重地。论文对“重写文学史”讨论之后的“红色经典”小说文本的研究从角度的变化和方法的多元化做一总体概述(对文革“样板戏”的研究将另文概述),以期对今后“红色经典”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付涛 《天津教育》2014,(23):60-61
红色经典教育,就是以红色经典作为教育的素材,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红色实践活动,使学生接受革命光荣传统的熏陶,发挥红色经典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今,随着社会的变迁及多元文化的冲击,一些青少年缺失了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表现为追星、拜金、追求西化,甚至把革命英雄看作傻瓜,使红色经典教育缺少了适宜的生长环境,缺失了生命力。而学校德育工作形式传统、内容枯燥,也让红色经典教育与时代脱节,缺失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课程被赋予了育人功能,尤其是课程中的“红色经典”,其文学价值、史料价值深厚,成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载体。为了更好地发挥“红色经典”的教学和育人价值,本文以《回忆我的母亲》教学为例,从分析课程特征、紧抓文本特质和立足育人目标等角度,对“红色经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和路径展开分析,让学生在文本阅读和深度解析的过程中,明确红色主题,领会红色精神,显现出语文课程教学的德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影视中的“红色经典”,在20世纪即是一个历史性产物,而今在改编中常常饱受争议,并在争议声中继续被改编。有些“红色经典”改编后毁誉参半,正是接受分析的恰当样本;其间反映出的某些共性问题,折射出当前文化生态的基本状况。文章从“红色经典”在当今文化生态中再生长的角度,研究梳理了一些基本规律,提出了改编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在《挑战》一文中,姚斯主要强调接受主体的历史性,但同时姚斯也并没有忽视文学的创作以及文学作品本身的历史性,而将文本历史性与社会历史发展、创造主体、接受主体的历史性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当事人陈述具有两种涵义,其一为当事人基于诉讼主体地位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其二为当事人基于证据方法之地位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前者为意的表示,性质上属于观念通知,后者为知的表示,性质上属于事实行为。由于两种当事人陈述涵义、功能及性质有别,故应适用不同的制度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现代化社会启蒙的过程和特点,来解读夏天敏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中的人物形象,揭示出当下云南高寒山区启蒙思想的缺失和失败,直射出文学创作中责任和良知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14.
清末新政是一场王朝自救运动,历时十年。日本参与并引导了这场改革,期间中日关系相对缓和,日本亚洲主义影响下的对华政策给这一现象带来了答案。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史上的先锋人物,也是位叙事大师,开创了崭新的叙事技巧,并将其完美地结合在小说的各个环节中,为整个叙事服务.从海明威的巅峰之作<老人与海>中,可以寻找出其聚焦变换的现象,其在整个叙事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在文本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战争形态的演变,"边疆"内涵在不断变化,"边疆"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领土边界线"的框架性解释,而是不断地延伸到各个领域,出现了信息边疆、经济边疆、文化边疆和利益边疆等内涵的扩展。面对新内涵"边疆"带来的各种冲击,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幼年的不幸和深厚的儒学教育养成了他早期“道德至上、国家至上、民意至上”的民本思想。他用这种思想观察和思考辛亥革命后复杂的社会现实,既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又对他抱有极大幻想,希望他作一个强有力领导人统一国家以稳定动荡不定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拥袁反袁的矛盾心态。随着袁世凯本质的暴露和李大钊对西方思想的研究,他开始用西方民主思想改造发展传统民本思想,将“天赋人权”、个人主义与“民为邦本”、“入世有为”相融合,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民彝”思想。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系统地改造传统民本思想,揭示了“仁政德治”的虚伪性和落后性,以新型的无产阶级党群关系取代传统的君主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8.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原因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几十年来史学界已有定论,即客观上反革命力量大于革命力量,主观上由于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执行了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本文试图从统一战线内部就国共两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对改组后国民党性质的认识以及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等方面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主观原因做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党群关系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历史,对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初中化学“综合启发,评价开拓”教法试验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试验优化的标准,运用系统科学原理提出了该教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和要求,并在教学中予于了实施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