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懦弱 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样的孩子往往唯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相似文献   

2.
父母打孩子,往往只是因为一时冲动,可是您是否知道: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说慌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能骗就骗,因为对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灾难”。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会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后更会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懦弱如果孩子经常挨打,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这样一种孩子:害羞、胆怯、孤僻、沉默寡言,在听课时,让他回答问题,他会嘤嘤地哭起来,不管问题有多容易,也不管自己是否能回答出来。他经常是一个人独自玩耍,从不愿多与人讲话,如果硬逼着他与人交往,就会表现出惶恐不安的样子,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游戏。老师和家长称之为“不合群”的孩子。不合群的孩子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与同年龄的伙伴交往,表面看上去老实、听话、不惹是生非,因而也经常得到父母的肯定甚至赞赏。但是,他们内心却多疑、敏感、任性、畏首畏尾、懦弱。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往往不…  相似文献   

4.
作为父母,总是希望把最好的给孩子。尽力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希望代替他完成那些在父母看来孩子还无法自己完成的事,这是父母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可是,这种方式在很多时候往往事与愿违,容易让孩子变得胆怯、懦弱,离开父母便不知所措。有一种爱,是放手的爱。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最终能成功驾驭自己的人生——这才是父母之爱的本意。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夏萌信箱     
江苏常州吴以欣朋友问:孩子在父母面前好哭、爱撒娇是怎么回事?孩子和父母最亲,感情最深,在父母身边孩子自觉有安全感和温暖感。因而在父母面前撒娇是常有的事,不足为奇。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亲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不要乖乖、宝贝溺爱过分,应告诉她哭是懦弱的行为:不要事事依赖,应鼓励他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督促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随着独立生活能力的增强,这种现象会好转的。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类人,一旦遇到需要他们表态或作出某种选择时,他们便会显得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追根溯源,这种懦弱性格与儿时不良的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些家庭中,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太小,不懂事”,有的则认为“孩子是我的,我想让他怎样,他就得怎样”。本该放开手让孩子独立的,却一概都是父母说了算。  相似文献   

7.
许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礼貌,有教养。孩子刚满半岁,父母就开始用礼貌用语训练他;孩子会说话后,父母便当上了教练员,见了熟人,不管孩子情绪好坏,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都一个劲地督促:“叫××,叫啊!叫!”孩子甜甜地叫声“××好”,被叫的人高兴,父母满意;反之,父母就觉得丢了面子,孩子受两句责备是在所难免的了。  相似文献   

8.
有的父母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服从自己,而不管自己给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否合适如(?)孩子正在聚精会神地用积木建造“高楼大厦”,父亲却硬要他丢下心爱的游戏去画图画,孩子实在不愿意停下来,就被父亲指责为“不听话”再如,客人来了,母亲硬要女儿给客人表演唱歌或跳舞,女儿不干,母亲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听话啊!”其实,女儿不愿是怕难为情。很明显,类似上面所说的情况是不能怪罪孩子“不听话”的,因为孩子有孩子的乐趣,孩子有孩子的顾忌,作父母的决不能只要求孩子服从  相似文献   

9.
我曾离家出走路玉美有的孩子,不管父母如何骂他、打他,流泪之后,他仍会依偎于父母身前:而有的孩子,父母一声平和的批评,就使他弃家而去。之所以有这样的不同,除去性格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他是否感觉到你是真心地爱他。小时候,我是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长...  相似文献   

10.
幼儿为什么会自卑文赵素华幼儿自卑,主要在于父母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及方法失当。1父母期望值过高,强孩子所难;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能力较差;管教方法粗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有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能从孩子的实际能力出发,不管孩子兴趣如何,强迫他...  相似文献   

11.
“红白脸”教育只是一种教育策略,要想教育好孩子,不管是“红脸”还是“白脸”父母都得统一思想、相互支持,而不是彼此拆台.暗地争宠,这样孩子才能服从管教,并对父母心生敬意。红脸的爸爸周末我在公司加班,便把督促儿子小星练琴的任务交给了小星的爸爸,他爸爸信誓旦旦地说:“保证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2.
美国心理学家F·多德森用切身体会和经验,总结出父母管教子女,尤其是管教5岁以下子女的十二条戒律,值得我国的家长思考。 一、戒瞧不起孩子。诸如有时候脱口而出的“你怎么这么笨嘛”或“你是木头人啊”,这样的讽刺挖苦有损孩子的自尊。 二、戒恐吓孩子。恐吓会使孩子胆怯。胆怯进而懦弱的孩子,难以建立自信。 三、戒贿赂孩子。不要以物资许诺孩子,这样会使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在转为外来,他不是为了自我满足和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外界的物质奖赏。  相似文献   

13.
过度期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过度保护过多、过分的保护,使孩子和社会之间竖起了一道保护墙,使孩子在无形中远离了社会,长大以后就难以适应他所赖以生存的社会。过度保护、包办代替,使孩子到了该长大的年龄却总是让人觉得他长不大,单向的爱使他们的行为能力都退化了。第二是过度干涉儿童好动,难免会有一点危险,如果仅仅为了孩子的安全,处处干涉、限制孩子的活动,不仅禁锢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父母处处担心孩子出乱子,这是父母懦弱胆怯的表现,它会无声地传递给孩子,为孩子所继承,所仿效。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  相似文献   

14.
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仿佛重新经历一次生命之旅。父母应该对孩子负责,这是最重要的。要让他身心健康地成长,要让他感到幸福、快乐,要为他将来适应社会打好基础……合格的好父母无疑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灯——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诚实;父母用爱环绕着他们,孩子就会去爱;父母善于谅解,孩子就会宽容;父母用微笑对待生活,孩子就会满怀欣慰;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地去生活……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一样需要你用心去学习、去感悟。父母培养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本期,让我们一起关注如何…  相似文献   

15.
1."你真笨!"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鼓励的话会使孩子信心百倍,而要想毁掉一个孩子,只需每天对他说:你真笨。2、"妈妈(爸爸)求你了!"这句话一方面意味着父母的缴械投降,另一方面暗示孩子已经不可救药了。记住,不管孩子多么顽劣都不要哀求他,不如找出他的优秀之处鼓励他。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不能在孩子面前体现出自己良好修养的父母,不管他是多么的爱自己的孩子,都可能是孩子的一场灾难。爱,本来是人性中的一朵最美丽最迷人的花,但是,在那些没有良好修养的父母那里,她就很容易变成一把双刃剑,一边让孩子感  相似文献   

17.
潘君 《早期教育》2006,(5):25-25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是与生俱来的,这种责任不仅是家庭的,更是社会的;不仅是现在的,还是未来的,甚至应该伴随我们的一生。我赞成自然、平和又不失威严的宽松型教育方式。因为父母过于严厉,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养成孩子胆怯、懦弱、内向的性格;过于溺爱,则会使其骄蛮任性,自私自利。  相似文献   

18.
失聪前后     
一个小男孩10岁时,被医生诊断出患了当时无法治愈的耳硬化症,医生预言,他的病将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失聪。面对无情的诊断结果,父母都难过得哭了。好在到最终失去听力大约还有4年的时间。父母把他送进了悉尼男子中学,而不是聋哑学校。他们认为,对儿子最好的帮助是提高他的自信心,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正常人,让他像正常人一样接受教育和生活。孩子自己也经历了一场难以言说的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勇敢战胜了懦弱。在学校,他开始与时间赛跑,因为病情容不得他有丝毫松懈,他必须赶在听力丧失之前,尽可能地储存知识,掌握学习和谋生的本领,…  相似文献   

19.
做父母的经常会这样抱怨:现在的孩子真难管,管得太多了不行,不管更不行。我认为孩子尤其是幼儿,还不懂得事物的利害关系,所以做父母的必须管,但这种管不是“堵”而是“导”。儿子总想去摸亮着的电灯泡,我告诉过他,会烫手的,儿子不是记不住我的话,而是不太相信。那一次,我没有阻止他,儿子的手被烫了一下,他大  相似文献   

20.
尹建莉 《云南教育》2014,(23):41-46
“有本事”的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 家庭生活中的“控制”常常在不经意间发生。而且我发现,家长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这种控制越容易发生。所以我们会看到一种奇隆的现象,某些父母能力非凡,事业成功,社会地位出色,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很用心,可他们的孩子却懦弱、笨拙、自卑、消沉,没成为出色父母的“翻版”,却几乎是父母形象的“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