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和散文家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情文并茂状物抒情的散文。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描写细腻,蕴含深情文章一开头,作者就对一树让人心醉的紫藤萝花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写:“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  相似文献   

2.
讲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前,我把她的另一篇散文《哭小弟》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好好预习一下。 上课我拿出一束紫藤萝花对学生说:“谁来以花为话题说几句话,谁说得最好,这花就送给谁!” 大概是很少见到老师给学生“送花”吧,同学们情绪很高涨。  相似文献   

3.
(屏显紫藤萝图片.) 师:看到这幅图片,同学们能猜出它是哪个地方的什么花吗? 生(齐):前面幼儿园的紫藤萝. 师:是,看来同学们对紫藤萝很熟悉.这是前两天胡老师看到前面幼儿园的紫藤萝不由停住脚步拍摄的一组照片.宗璞说过:“花的美在于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悟的.”今天,我们就追随作家宗璞的脚步,一起去遇见另一树紫藤萝.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紫藤萝瀑布》一课.  相似文献   

4.
《紫藤萝瀑布》是当代女作家宗璞的一篇借景抒情散文。宗璞一家,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此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家庭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文章先从紫藤萝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盛开的藤萝,像辉煌的淡蓝色的瀑布,“在流动,在欢笑”,“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仿佛是有了生命。藤萝盛开着,尽情绽放着自己的生命。虽然是静静的,但那挨挨挤挤的繁盛让人觉得它们在骄傲而坦荡地为自己美丽的存…  相似文献   

5.
<正>《紫藤萝瀑布》文字优美,情感饱满细腻,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是阅读和写作不可或缺的好素材;阅读此文既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场心灵盛宴。本论文拟在《紫藤萝瀑布》“形”与“神”的刻画和联结上,为学生提供灵感借鉴,助力写作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本设计以“听,花开的声音”这一美丽诗意的主题作为串连整个教学过程的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地走进文本,感悟文章的“美”。一、初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三分文章七分读”,语言优美生动的美文更需要通过吟咏朗诵来传情和悟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能力。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品味与朗读。(下文为发言摘录,朗读略。)师:宗璞描绘紫藤萝花的笔触细腻传神,通过刚才的自由朗读,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美的体验想要彼此分享,现在就请大家踊跃举手,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这样处理朗…  相似文献   

7.
曾黎  杨银莲 《湖北教育》2023,(12):47-48
<正>《紫藤萝瀑布》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的教学内容,作者用细腻优美的文笔描绘了眼前的紫藤萝瀑布,又由眼前之景回忆起十多年前的紫藤萝,在“今昔对比”中抒发了对生命的力量和永恒的独特感悟。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描摹紫藤萝之美的方法,梳理作者的感情变化,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中,笔者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以检测学”的主体性教学策略,依托“六环三问”教学模式,构建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8.
《紫藤萝瀑布》是女作家宗璞的散文精品。作者将一株盛开的紫藤萝化作一条瀑布,把每一朵小花比成一只只“张满了帆”的生命航船,“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从而构成一个耐人寻味的意境。全文分四部分。开篇(第一部分)“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大有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9.
“伤痕文学”的产生是“文革”结束后带来的一场知识分子的众神狂欢,他们企图在对“文革”历史政治资源的批判中回归“五四”,再建知识者的启蒙命题。但是,事与愿违,他们身上无法逃离的历史无意识积淀蔓延于他们的周身。与其回归“五四”,不如说与“十七年”更为靠近。  相似文献   

10.
李元凤 《学语文》2012,(6):17-18
著名女作家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是一篇促进学生构建审美意识系统的佳作。作者通过对审美对象——紫藤萝的直觉观照,以一个女性作家特有的敏感、细腻的心灵解读了什么是超越死亡之后的生的喜悦。如何引领学生跟随作者的审美体验而感受生命的短暂和恒久之美并认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生命若花:穿越古今的人生感悟人的审美活动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情感,即  相似文献   

11.
《紫藤萝瀑布》(以下简称《紫》文)有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这已被广大的中学一线教师所认同,于是这篇课文便成了在课堂上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资源.但是许多老师进行教学时,总是用“贴标签”式的讲解来分析课文,用“赏花—忆花—悟花”的套路完成课堂教学,把生命教育放在最后一个“悟花”的教学环节,这样做看似合理却是经不住推敲的.“悟花”是在“赏花”与“忆花”之后吗?  相似文献   

12.
《紫藤萝瀑布》一文情文并茂,话中有画,画中摹景,景中写人,化静为动,以动制静,欢快活泼,展示出一幅流光溢彩的流动画面。一、眼前的景致在流动对于紫藤萝绚丽的色彩、郁郁的幽香、蓬勃的生命的描绘,作者泼墨如水,极力勾画了一幅动态的景致,这种动感是从四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第一、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示流动的景致。文章首先将紫藤萝花比喻为“瀑布”,结尾又说这条瀑布是“花的河流”,这就从总体形象上赞美花之繁盛,隐含着生命的绵延长远,入眼就给人一种流动的感觉。接着写“泛着点点银光”的紫花就像“迸溅的水花”,将花具体动…  相似文献   

13.
真题在线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宗璞文章《紫藤萝瀑布》的开头.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经历?什么让你的脚步停住?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 请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4.
解读生命     
李凤华 《师道》2006,(10):61-61
透过水和树。我们解读着生命——苦乐相依!漫过花香.我们同样可以解读生命:“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是现代作家宗璞《紫藤萝瀑布》中的话。文中作者从眼前的实景——盛开的紫藤萝花写起.融情于案,由情入理.在写花中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5.
在散文《紫藤萝瀑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作者紧紧围绕紫藤萝花抒发感情,由看花到"忆花"再到"思花",层层深入,把紫藤萝花的恣肆风流、辉煌灿烂,又端庄淑雅、耐得寂寞的性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大量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营造出许多新奇生动的意象,把紫藤萝花的生命力形象化,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相似文献   

16.
【现象点击】 《紫藤萝瀑布》的教学片断 (文章的标题将“紫藤萝”比作“瀑布”,那么在对紫藤萝的描写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句子同“瀑布”或“水”有关。老师让学生再默读课文,将这些同“瀑布”或“水”有关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在完成赏析眼前的紫藤萝瀑布的特点之后,教师开始发问。)  相似文献   

17.
《紫藤萝瀑布》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佳作,作者从眼前的实景——盛开的紫藤萝花写起,融情于景,由情入理,在写花中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看图画、读课文、说感悟、写小诗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看图画——赏“藤萝”之美语文课要回归文本,而解读文本则必须要依赖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已有的经验,给他们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从而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能从语言文字中看到色…  相似文献   

18.
范教育要把学生带入美的世界去进行“美点寻踪”,对美文进行欣赏品读,设计一些有创意的美读活动,语文教师首先应使自己成为美的设计师。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有较高的审美能力。首先教师对于课文要花时间、动脑筋去读,要把理解、分析、品评、鉴赏的眼光深入到课文深处,细细地咀嚼,深深地钻研每一篇课文,力求发现其深刻奇美之处,以便教学中能引导和培养学生感知鉴赏美文中的结构、意境、风格的美,并感知、捕捉蕴含中的美。例一对课文《紫藤萝瀑布》一文的美点寻踪”①美在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渲染。作者对藤萝花的渲染动人心魄,这表明作者是在写藤…  相似文献   

19.
品花     
此文成功有二:一是情节曲折——欲摘紫藤萝花而罢手。二是深入分析——由“动态的美冲淡了心中的挫折感,进入到愉悦的气氛里去了,使我没有把紫藤萝摘下来”到“环境能改变人的心境,激情者可以使遇挫者受到鼓舞”,再到“人生在世,须使可爱的见了‘我’更可爱,须使见了可爱的‘我’而变得更可爱”。第一自然段中的“叫”应改为“鸣”,因后面有“让人心里感到格外的舒畅”。  相似文献   

20.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两处写到紫藤萝,一处花繁似锦,一处花朵稀落。两处紫藤萝生长于不同的时期,它们的盛衰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也给了我们不同的启迪和联想。作者笔下的紫藤萝不只是它客观形象的写照,还隐约闪现出时代生活的影子。眼前的紫藤萝是盛世的投影。吸引作者伫足的那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