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福建教育》2007,(12):6-9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教育是基础、保障、后劲和支撑……要进一步研究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并以此带动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举措,真正体现教育先行、教育优先,为海西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在2007年全省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省委卢展工书记的一席话在全省教育系统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广大教育工作者因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关心重视而深受鼓舞,为十六大以来的教育发展成就而深感自豪。大家豪情满怀,信心倍增,正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以更新的作为、更大的提升,扎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麒麟文化之乡”——惠州市小金口街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近几年来。小金口街道在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注重科学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使全街道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推进新一轮发展中.小金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提出要把“教育强镇”与“经济强镇”“文化大镇”齐抓并举.实现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电大的发展机遇,促进电大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深刻理解电大发展的内涵,准确把握电大发展的定位,积极探索电大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发布实施,为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也为全面推进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更高要求。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和规划纲要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推动我市高中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宣威市是典型的农业县级市,有142万人口,属国家重点扶持开发县。宣威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打造宣威教育品牌,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宣威教育的发展态势,被云南教育界形象地称为“宣威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上半年,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教育现代化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认真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按时或提前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省教育改革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与问题。这些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来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7.
在2009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同时进一步扩大规模,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要切实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整个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突破口,继续巩固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振奋精神、全力以赴,坚决完成今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60万人的历史性任务。为此,各地要强化对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统筹领导,下大力气调整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浑源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02年以来,新组建的科教局领导班子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在注重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方面下大力气,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凝心聚力谋发展,开拓进取求实效,教育事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协调、规范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9.
沈健 《江苏教育》2014,(7):8-11
2014年上半年,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教育现代化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认真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按时或提前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省教育改革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0.
吴举 《农村教育》2007,(7):44-46
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实践、探索、研究、反思和不断积累的系统工程。地处滇西北的丽江,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教育发展起点低,且不平衡。2003年9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决策和一系列重大部署。丽江以此为契机,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稳步推进全市教育综合改革,使丽江的教育与社会同进步,与经济同发展,驶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11.
《宁夏教育》2010,(5):11-12
银川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积极拓展中小学党建有效途径为突破口,创新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受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高度评价,并作出了“他们的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的重要批示,进一步坚定了我们以抓学校党建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2.
《安徽教育》2010,(3):10-10
<正>本刊讯2月10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邀请中央驻皖及省内奋战在教育宣传战线上的新闻工作者欢聚一堂,共叙合作之情,喜迎新春佳节。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向与会媒体介绍了2009年安徽教育取得的成绩,并描绘了2010年安徽教育发展的蓝图。省  相似文献   

13.
又到橘黄时     
又到了深秋时节,每到这个时候,橘子就上市了。每当我看到黄中略带着青的橘子,我就会想起那张天真的笑脸。去年我担任六年级某班的班主任。初秋的一天中午,我快到教室时,看见我班的郑新同学站在教室门口。我说:"郑新,你来早了吧!"  相似文献   

14.
丁立英 《广西教育》2008,(31):14-15
近年来,随着教育政策的支持和教育形势的发展,各个乡镇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集中办学。“在每个乡镇重点建设1-2所寄宿制小学”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镇小学教育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发展和问题永远是孪生的,如何解决乡镇寄宿制小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又好又快地推进乡镇寄宿制小学的发展呢?笔者任职于乡镇寄宿制中心小学,处在小学寄宿教育的最前沿,对此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如今,我国基础教育已取得辉煌成就,同时仍面临一些挑战,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基础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基础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都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研究,把握大局,因地制宜,艰苦奋斗,为促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是教育文化的主体。虽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不同时代和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当前,强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教育经过一个阶段改革和发展之后的历史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教育》2008,(6):20-21
2007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与规范、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普适与特色、管理与服务、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并重,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推进了重庆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我市中职招生规模再创新高,达到20.2万人,超过普通高中招生1.8万人,在校生达到51万人左右,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持平,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到84.5%,提前实现了高中阶段普职教育发展规模大体相当,为我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吕梁全市教育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条例》为主攻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体育需求为根本,大力实施"1235"工程,即围绕一条主线,推进两个发展,抓好三项建设,实现五个突破,推动全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特别是彭阳县被确定为“基础教育学校综合管理质量工程”试点县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工程实施方案,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强化学校管理为重点,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幼儿教育进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了普及,高中教育向规模办学集中,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民族教育得到了有效巩固和提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的科学论断,并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作为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写进报告之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结合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在十七大前夕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围绕十七大系统阐述的教育发展的目标、途径、任务与要求,本文强调了"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提出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首要任务;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所在"的具体思考与落实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