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加拿大以历史思维概念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近年来发展迅速。这些概念涉及到历史意义、证据与解释、延续与变迁、因果关系、历史视角与伦理维度六个方面,揭示了历史学科思维的基本特征,内在地包含着历史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以及历史学习方法、能力和价值取向的要求。它们作为一种学科素养融入到加拿大各省区的课程标准之中,引领课程目标的建构、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对中学历史思维能力的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高度重视学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了全党学习的地位、内容及方法.他大力倡导学习,把全党学习摆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紧密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有针对性地建构全党学习的内容体系;在实践中探索全党学习的措施和方法,有效推动了学习工作的深入开展.毛泽东关于学习的理论和实践为当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历史借鉴,对增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自觉性和科学性,迸一步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群体调查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些历史内容时 ,在教师的引导下搜集材料 ,进行社会调查 ,从而开拓视野 ,增进对历史认识的学习形式。这种学习 ,将学习和质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使历史课堂由封闭到开放 ,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课本为内容的学习模式 ,把学生被动接受史实的学习过程变为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一、理论依据群体调查学习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 ,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认识论为基础的活动教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4.
理论认识和学习经验告诉我们 ,以人类文明的发展为线索 ,将丰富多彩、头绪纷繁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 ,是复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学习 (含复习 )历史 ,实质上是运用文明史范式认识和探究历史 ,其优势和长处至少有以下几点 :第一 ,抓住了人类历史的本质。从根本上说 ,人类历史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文明化 ,是演进的基本线索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第二 ,有助于扩大学习者的视野 ,活跃其思维。对于中学生来说 ,首先应按现行教材的体系和观点去学习历史 ,奠定好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学习评价的历史发展回顾,提出了当前体育课成绩评价的指导思想、原则、内容和方法,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历史教育评价核心指向以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根本,与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的主要内容评价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不谋而合,而且最新2009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中就借鉴了PISA评分标准。PISA在世界教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我目的中学历史教育有很大的启示。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旨在提供新课程中学历史教育评价的新方法一-PISA评价标准,并分析PISA评价项目对新课程历史教育评价和历史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高桂时 《考试周刊》2014,(23):125-125
以课标、学生发展为本,加工整合课本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8.
教科书是使学生达列课程标准所规定目标的内容载体,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和手段。此次历史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要求教科书从“教本”向“学本”转变,在内容的呈现上,要注重展现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课程设计模式指的是设计学习过程,确定学习内容的行动框架或行动计划,内容涉及课程基本内容的确定到设计具体程序、方法选择的整个过程。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是以历史课程理念为引领,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核心内容来组织教学的活动过程。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课程标准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和依据,其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得到全面落实。有没有一种吻合历史课程要求,既可让历史课堂生彩,又便于一线教师操作的设计模式呢?  相似文献   

10.
乡土史作为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增强学生爱国、爱乡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作为教育活动的双方,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促进乡土历史教育的发展:教师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可在历史课堂上穿插讲解乡土历史;以乡土历史为内容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以上五点加上学生的配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乡土历史教育的薄弱现状。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需要教师通过整合策略来精选课程内容,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实现整合就要以历史教材文本为依托,通过调整、拆解、分合教材章节内容设计历史教学内容;结合历史教材文本内容,通过添加影视作品、联系现实等教学资源,深入开掘生活中的历史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方面。教学研究的内容必须以培养和发展能力为基础,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究,学会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了解社会,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思考历史和人生价值,从而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习的内容包罗万象,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涉及领域多,知识密度高,学生在学习如此繁多的内容时,如果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造成学习困难,甚至厌学。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应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学法指导,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  相似文献   

14.
高一阶段学生学习科目多,一般对历史学科不太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学生分配给历史学科的有限精力,尽可能提升历史学习的有效性。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依托史料分析历史演进逻辑,通过梳理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内容轮廓,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有效性。下面以“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为例,谈谈我们在高一阶段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发展学生的史学素养,是中学历史课程最主要的教化功能。追求个性化,即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效益(学习目标达成率高),深具灵气(教学思想深邃)和形式新颖(教学过程别出心裁)等,是中学历史教师的最大追求。将发展学生史学素养与追求个性化教学融为一体,应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一般而言,史学素养以时空意识、现实意识、证据意识、问题意识、分层意识与融合意识为核心内容,呈现出由主体内容(客观史实、历史叙事、历史认识、历史评价等)、核心要素(时间、空间、人物、史料等)和主要方法(史学研究和历史学习的一般方法及具体方法)等组成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6.
单元教学设计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单元内容进行优化和重组的教学方式。本文以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为例,构建“基于教材单元,提炼学习目标—整合教材单元,确定学习主题—超越教材单元,创设学习活动—去除教材单元,丰富学习评价”的单元教学模式,建立历史知识横向、纵向和整体联系。以此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建构主义指导高中历史教学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葛龙庆撰文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个人的知识获得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逐步构建起已有的知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其建构过程为“同化”与“顺化”。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高级学习内容以低级学习内容为前提的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因此,为了进一步学习和完善历史认知结构,一方面学生要主动学好基本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采取措施使历史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充实;为了更利于学生的新知识“同化”或“顺化”于学生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揭露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的产生、形成、发  相似文献   

18.
初中历史教师应秉承"以学生为本、学以致用"的作业观,改革历史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布置多样化作业,作业评价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方式转变,引导历史学习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学习方法由记忆向体验与思考转变,学习资源由教科书向多种资源拓展。  相似文献   

19.
历史学科以人类社会为其研究对象,学习历史应该从了解具体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入手,然后通过对史实的分析、概括、比较、综合、得出结论,上升为理论,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从逻辑思维的过程和形式来看,上述过程也就是运用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归纳法的过程,这就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按照上述基本方法,学习具体的历史知识,如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20.
历史课堂应把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变到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主要任务;把以教师或教材作为教学的中心,转变到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占主体地位;把注重学习的结果,转变到注重学习的过程;把侧重学习的内容,转变到侧重学习的方法;把强调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转变到强调教与学方法的结合,尤其强调学生学习的方法;把注重学生识记知识的活动,转变到注重学生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