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与发展》2011,(2):95-95
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和美国密苏里植物园2010年12月29日在伦敦联合发布了由全球多个植物研究机构合作完成的《植物名录》。这部被业界称为“陆生植物大全”的文献收录了约125万个陆地植物名称,包括各个物种的正式学名和各种别名。  相似文献   

2.
<正>一项大型报告称,过去一年发现了1700多种新植物,其中一些物种能够在未来提供食物。在1730种新植物中有5种来自巴西的新木薯,它们可以在热带作为第三种重要的新粮食作物。位居第二位的英国皇家植物园裘园发现了9种爬山藤黎豆属新物种,它们被发现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此外还发现7种可制作南非茶的新物种,另外在土耳其还发现了欧洲防风草的一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植物研究     
《科学中国人》2022,(2):12-13
接骨木属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胡光万等人对全球接骨木属植物的民族植物学、植物化学、毒理学和已知药理学特性等开展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民族药理学杂志》(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越来越多的药用植物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它们的安全性被广泛关注。在接骨木属植物中,大约包含29个公认物种。  相似文献   

4.
曲籽芋属在中国的分布源自对采自海南的一号标本———W.T.Tsang(曾怀德)553=L.U.16052(1927年8月27日采)的错误鉴定。这号标本被E.D.Merrill定名为曲籽芋Cyrtosperma lasioides Griffith,并分藏于国内外的标本馆。因此,《海南植物志》第四卷、《中国植物志》第十三卷第二分册、《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以及吴征镒的《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一文等都记录了曲籽芋属。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英国邱皇家植物园和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W.T.Tsang(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3):320-321
正推荐单位: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完成单位: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成果简介中科院武汉植物园针对国内猕猴桃产业现状,利用国家种质资源圃丰富的种质资源,创新种间、种内杂交等系列育种方法,近五年培育出11个猕猴桃新品种,研发了猕  相似文献   

6.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控制水稻氮吸收效率和产量的基因。研究成果已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据介绍,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以水稻为主食。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已成为现代农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188-188
版纳植物园生物入侵生态学研究组冯卡龙研究员与美国蒙塔纳大学、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和印度德里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利用同质种植园试验在版纳植物园比较研究了中国恶性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入侵种群(中国和印度)和原产地种群(墨西哥)叶氮向细胞壁和光合机构分配的差异,及其生理生态学后果。与已有的研究相比,该研究不仅明确了“资源”(氮)及其分配部位(光合机构和细胞壁),探讨了氮分配进化的生理生态学后果,  相似文献   

8.
欧美植物园引种中国植物遗传资源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建勇  薛达元  赵富伟 《资源科学》2013,35(7):1499-1509
披露遗传资源的来源与原产地是《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名古屋议定书》的要求与内容之一.本文以英国皇家爱丁堡植物园、美国哈佛大学阿诺树木园和美国伊利诺斯州莫顿树木园为例,依据活植物保存数据库及名录,筛选引种自中国的植物,建立了名录数据库,统计了到目前为止各植物园(树木园)引种中国植物种类,分析了各植物园(树木园)引种中国植物种类数量、主要类群及包括种类数目、特有种数量及比例等.研究结果表明,3个植物园(树木园)引种中国植物种类均占其活植物种类总数的10%以上,其中40%~50%为中国特有植物.皇家爱丁堡植物园目前保存活植物17000多种,其中引自中国的有1 700多种,近900种为中国特有植物;哈佛大学阿诺树木园目前保存活植物4000余种,其中引自中国的有440多种,200多种为中国特有植物;莫顿树木园目前保存活植物约3 500种,其中引自中国的有近430种,150多种为中国特有植物.本文还结合《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名古屋议定书》相关条款探讨了在处理植物园(树木园)历史引种问题上存在的欠缺和国家对有关生物遗传资源保护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植物园有引进和改良植物的长期历史,对粮食、香料、树木和种植作物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植物园对数万种植物进行了引种栽培,是自然界之外保存最大量植物多样性的场所。近来,植物园主要致力于保护,有时也进行再引进野生植物种,特别着重于那些珍稀或濒危品种。  相似文献   

10.
近代植物园具有供作植物学研究、保护植物、普及植物学知识和参观游览的园地的多种职能。植物园的中心任务是进行植物的广泛收集、引种、栽培和驯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在保护、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方面已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若干年来,植物园日益重视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及种质资源,为珍稀和濒危植物提供“避难所”,特别是拯救那些在科学上和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植物,从而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植物园还逐渐加强了它的植物学教育功能,把科学和美学贯穿于建园之中,吸引了众多的生物学爱好者和观光游客,起到了美化人类生活环境和普及植物学知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检查美国哈佛大学Gray标本馆(GH)、英国邱皇家植物园标本馆(K)和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BM)的中国翠雀属Delphinium L.植物标本,在王文采有关工作的基础上,对P.A.Munz1967-1968年在其《亚洲翠雀属(狭义)植物纲要》一文中有关中国种类的错误鉴定进行了进一步订正,给出了有关误订标本的重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情况 中国科学院所属的12个植物园分布在我国10个省市、自治区。它们在全国140多个植物园体系中所占的数量比重虽不大,但多数建园历史较长,规模较大,具有很强的科学研究实力。在植物迁地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基础研究和科普教育等方面在中国植物园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在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工作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并均被国家有关部委及所属省市、自治区命名为科普教育基地。其主要优势和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功能 中国科学院植物园的设计和建设都是围绕植物学研究,植物种质资源保存…  相似文献   

13.
以呼和浩特市植物园为研究对象,进行植物的生境调查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植物园生境的了解研究,以生态学为基本指导思想,与园林美学等相关理论结合,对植物园的实地调查,与呼和浩特市自然植物适宜生境下生长状态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植物园在植物生境上建造的不足之处,并予以适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海南省兴隆热带植物园兴隆热带植物园科普基地依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建设,位于海南省万宁市兴隆温泉旅游区,2004年被认定为"海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植物园收集保存热带香料饮料植物、特色热带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药用植物、棕榈植物和热带珍奇植物等2300多种。植物园划分为植物观赏、试验示范、科技研发、立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植物园的要求也从原来单一的植物资源丰富变成了集娱乐、休闲、科普教育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固为此,近日对唐山植物园进行了调查与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结果为:唐山植物园植物资源丰富,配置合理,各专类园特点突出,注重各群落模式的种植,互相辉映,体现群体美。达到了人们对植物园植物种类、植物配置、文化底蕴等各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肖云 《百科知识》2022,(23):14-17
<正>现代植物园起源于欧洲,历经400余年的发展,如今,全世界有2000多座植物园,分布在上百个国家。优秀的植物园不仅有华丽的温室、丰富的植物、厚重的历史,让人们能够一年四季欣赏到美丽的花朵,还会承担起保护植物多样性、成为珍稀植物庇护所的职责。1.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邱园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植物园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植物园,更是植物分类学研究的中心,因位于伦敦西南部泰晤士河畔的邱镇而得名。邱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59年,原本是一所私人皇家植物园,最初只有3.5公顷,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扩建成为占地约120公顷的规模宏大的皇家植物园。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世界1600个植物园中,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无疑是座享誉全球、首屈一指的名园。不论她那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植物收藏,在植物研究、应用及保护领域的突出贡献,还是她那素负盛名的大型温室,美不胜收的秀丽风光,无不令人心驰神往。邱园的历史可追溯到1759年,那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先生说:“严小龙是国际公认的优秀科学家,在植物营养基础理论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突出贡献,他的离去,对国家、对学校都是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大众科技》2008,(7):2-2
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由该园承担的“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近期在广州通过了专家组验收,这标志着我国首个热带亚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已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20.
莎草属植物营养器官高度一致,小穗、花极小,难以解剖,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分类学疑难类群。很早以前科学家们主要利用解剖学、孢粉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的证据来解决莎草属植物分类学问题。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扫描技术观察莎草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以及果实表皮微形态来研究莎草属植物并对其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