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对"朗读"是这样下的定义:"朗,明也","读,诵书也"。"读书"首先要会"读",朗诵是读的基本方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朗读摆在第一位,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做好语文朗读的教学工作,能让学生感受文章之魂,提高理解能力。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朗读的重要性,提出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抛砖引玉,希望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朗读的评价用语不仅要有激励和引导的作用,更要具体形象生动,贴近文本、人物、生活,以达到一种与文本、课堂相互交融的理想境界,让其迸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从针对性地赏识评价、形象性地诱导评价、多角度地启发评价、多元化的主体评价等方面入手,提升读后评价用语,让孩子的朗读更出色。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积累、语言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等。语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古文经典的阅读。如何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是重视文言文的朗读。电视节目《朗读者》一经播出,颇受大众追捧,充分说明朗读教学有它深厚的基础和存在的合理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的文言文,读来荡气回肠,颇受学生喜爱。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就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因此,朗读训练应从低年级抓起,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教给基本的朗读知识技巧,进行多样化朗读训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朗读在对课文的感知、课文文本的理解、学生语言的训练和情感的体验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朗读能力训练目前已经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能力训练环节之一,《新课程标准》中对于低、中、高学段的朗读训练的评价都有明确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朗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这种再创造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准确、自然、清晰、含情"。本文重点阐述了朗读时如何"含情",即"如何做到有感情的朗读"的问题,那就是要求朗读者一定要处理好感情、语气、语调三者的关系,做到"以气托声,以声传情"。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中,朗读教学就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积累的有效教学方式。然而,当前的朗读教学却存在着"弱化、边缘化朗读"、和"朗读机械化、模式化"等问题,需要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新认识朗读的意义,并且改革教学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等,以提高朗读教学的地位。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当前的朗读教学现状展开分析,并且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赵风云  刘小虎 《科教文汇》2009,(17):110-110
朗读是文学鉴赏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通过教师的典范性朗读和学生的演示性朗读,发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知觉力、感悟力和鉴赏力。作品中对于人和客观事物的具体生动描写,是作家以审美的眼光感受生活的结果。朗读则可以弥补、延展与升华生活经验、生活感受、生活经历、生活视野的局限。朗读的水平是朗读者审美修养的重要标志。在朗读过程中,朗读者既是作品情感的传播者,又是作品情感美的接受者和表现者。  相似文献   

11.
2006年,电视台"故事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据统计,在全国省市级60多家电视台中,都设有故事性节目或栏目。访谈型的如《鲁豫有约》、《艺术人生》、《天下女人》、《名人面对面》等;专题性的如《讲述》、《拍案说法》、《背后故事》、《财富故事会》和《诉说》等,还有大量的法制故事栏目。四川卫视,索性将自己定位为"故事频道"。2006年"故事会化"的最大特点是将"真实故事"栏目化,成就了大量所谓的"栏目剧"。1.本色的叙事性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新年伊始,江苏卫视重磅推出酝酿已久的大型电视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该节目源自德国节目《Super Brain》,号称科学达人秀,它成功填补了国内"科学真人秀"的空白。与以往的益智类电视节目不同,《最强大脑》并非展示参与者的知识涉猎和反应  相似文献   

13.
张军花 《科学中国人》2014,(2S):245-245
《小学语文新课标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其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可见,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语文课堂上,诸多原因使朗读教学不能真正完成任务:有的是教师的讲和问代替了学生的读;有的是读前没有明确要求、读中没有适时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反馈;还有的是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有限,朗读指导方法单调机械,只重形式。  相似文献   

14.
范艳雄 《知识窗》2011,(2X):41-41
<正>课堂上时有这种情况:同学的发言和朗读出现小差错,引来其他同学的哄笑。哄笑者有善意鄙视的,有随声附和的,他们都比较开心。殊不知被哄笑者面红耳赤,很是难堪,悔不该发言或朗读。就是这种哄笑,严重伤害了发言朗读者的自尊心,严重挫  相似文献   

15.
李媛洋 《知识窗》2010,(2X):55-55
<正>《索溪峪的"野"》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轻松愉快的心情。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品读文章的方法。让学生借助朗读,品味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一个号称"明代郑和用过的明永乐青花热水瓶"因出现在央视《寻宝——走进晋江》节目上而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时的"奇谈趣闻"。节目上,鉴定专家们直率地调侃  相似文献   

17.
赵同燕 《今日科苑》2008,(2):294-295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朗读能训练正确的语音、语调和适度的节奏感。就发挥朗读作用;创设朗读环境;培养朗读技巧;拓宽朗读渠道等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朗读。  相似文献   

18.
声音     
《科学与生活》2009,(11):10-10
<正>"应当让大熊猫自行绝迹。"BBC英国广播公司生态节目《秋季野生观察》的主持人克里斯·派克汉姆(ChrisPackham)称大熊猫已经被困在了"进化死胡同"中,并称"我认为我们应该就此放手"。  相似文献   

19.
《云南科技管理》2011,24(4):116-116
<正>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实云南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方案,恢复、提高我省主要城市及附近农村地区省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水平和解决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问题,云南省财政投入4642万元"分两批实施云南农村省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项目。该项目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云南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边境县和藏区县,投资1611万元);二是省级节目无线覆盖工程(非边境  相似文献   

20.
1.《对话》节目简介《对话》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部2000年7月推出的一栏演播室谈话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目前播出时间最长的严肃节目。经过近七年的运作,《对话》节目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操作过程:每期节目制作之前,主创人员结合当时的社会热点、难点策划好选题,确定节目的播出时间,邀请参加《对话》的嘉宾和征集现场观众,并在国际央视网站上进行预报,编辑人员会在节目当中提供每次话题的相关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