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堂的精彩在阅读。语文课堂教学犹如色彩斑斓的诗,朗读就是悠扬婉转的歌。语文教学的诗情画意通过朗读这扇窗口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显示器和镜子——读是根本。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堂缺失感悟和理解,缺乏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因此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之佳法,语文教师要把"朗读"之剑舞得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朗读,朗朗的读书声是语文课堂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标志。"朗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重要通道。本文作者首先对语文课堂中"朗读"的状况进行审视与反思;接着具体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揣摩文本内涵,领略形式之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自我对话的过程,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最基本的技能"。教师应重视朗读教学,有效创设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环节。针对目前课堂中普遍存在的教师不重视朗读、朗读赶场式、指导形式单一、指导不到位、学生有效朗读时间不够等问题,以下六点尝试或许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的《朗读者》的火热,朗读已受到人们的热捧。对小学生来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他们爱上语文,爱上朗读,是每个语文老师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琅琅书声有"乾坤"。对此,本文从自由快乐朗读、集体齐声朗读和公平竞赛朗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让语文课堂琅琅书声有"乾坤",使学生能在主动参与朗读中找到更多的不一样,获得更多的学习认知视野和思维,丰富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5.
彭艳 《考试周刊》2015,(17):42-45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一项传统方法,在朗读过程中渗透读者的情感意识,使朗读者获得身临其境的独特体验。然而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朗读呈现出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朗读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分析了朗读教学现状、课堂朗读"边缘化"的原因及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改进朗读"边缘化"的有效策略,以期引起人们对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重视和思考,从而助推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新课程改革的贯彻及师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与其他学科课堂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书声琅琅,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堂几乎不能称之为语文课。然而怎么才能将朗读的效果真正发挥出来,这就要看教师对朗读时机的把握是否到位,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朗读,而不是毫无意义的"滥读"。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同学段都应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朗读,更要给予学生必要而系统的朗读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本文主要从"抓住重点篇章和段落来训练学生进行情感朗读、启发学生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持之以恒地进行朗读基本功训练以及坚持范读"等几个方面,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走进语文课堂,我发现语文课堂已从以前的教师一言堂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景象,尤其注重了对朗读的训练与指导。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如何上好"朗读"这一教学环节,让朗读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重焕青春、让学生因朗读而"灵秀"起来,使课堂因有效的朗读而"灵动"起来呢?一、实实在在地读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朗读训练只是流于形式.据此,笔者就自己的观察、体会、做法列举一二,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火遍全国,在中学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朗读热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这是极振奋人心的事儿。可热潮退去之后,我们的朗读又当何去何从呢?恐怕还是要回归朗读的"大本营"——语文课堂。然而,当前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教人不忍直视,最大的问题是学生不愿意"读出来",甚至已经"读  相似文献   

11.
语文名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灵性和情趣呢?笔者认为:真正有效的朗读指导应该体现以下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就应让人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才有"语文味".因此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朗读,做到"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朗读时,讲究方法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贵在创新、求真。语文课堂的创新、求真主要表现在对教材、教学的处理上。那么,在语文教学、教材的处理上如何创新、求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几年来,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课堂教学的"四步曲",能让小学语文课堂呈现光彩。一、朗读训练语感1.《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沿波讨源,披文入情,感受文本的丰富内涵;通过朗读,在不经意之间体验文  相似文献   

14.
朗读教学向来是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它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整篇文章。经常朗读文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但"读"在现阶段语文课堂中还存在一些发展误区,课堂上无须太过花哨的朗读教学形式,简单合理已足够。应合理运用朗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正>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许多名家大师在课堂教学时都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很重视朗读,语文课上一片书声琅琅。但笔者听过一些语文课堂教学,课文朗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1.老师指导不到位,学生朗读时语调呆板统一,没有个性;2.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情感不到位,有时甚至错位,朗读时语气夸张;3.学生"朗读腔"太浓,装腔作势、矫情做作,表演  相似文献   

16.
正朗读历来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我试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就语文课堂中出现的一些朗读现象,谈谈平时在优化朗读教学中的点滴做法,意在对"症"下"药",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一、尝试感悟:真实的朗读——尊重个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正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重点。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朗读训练的形式、方法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一、"有效"诵读,使语文课堂"读"出心裁1."有效"导读——叩击语文课堂的情感大门。叶圣陶指出:"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它的曾经缺失让语文课堂教学少了许多语文味,所幸语文教师们能及时在实践中发现朗读教学是语文细酌入"味"的佳法之一。要使朗读教学指导"得法"、"有效"需教师们根据学情,依据不同文本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探索、实践,如此,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读与不读,就是不一样"的效果,才能真正使语文课堂回归本色。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朗读曾盛极一时.随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兴旺,朗读风渐渐地冷却了下来.笔者一直关注着这波"浪潮",密切注意着它的发展动态.如今,回顾这一历程,冷静地作一番深入的思考,发现这其中还真有诸多的问题,有待反省.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让语文课堂走向阳光地带,让朗读来改变语文课堂的尴尬命运.“朗读”是学习语言的第一要素,不应该只用眼与心,须加用口及耳才好.耐心指导,提高现代文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