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书是养人的。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医愚"前提是"善读"。所谓"善读"就是必须吸收书中的养分,并融  相似文献   

2.
“仿写”     
正这是一节三年级的作文指导课《介绍我自己》。在指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时,年轻的女教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该文写得很有趣,大概意思是,我很喜欢读书,在家里,常常因为读书而忘记了其他。有时候,要不是妈妈提醒,或走过来拿走我的书,我还会忘记吃饭。有一天晚上,我看书看得入迷,妈妈给我端来红枣,我就一边看书一边随手拿起红枣吃。当我又一次伸手拿起桌上的"红枣"往嘴里送时,一咬,咦,怎么味道不对,而且咬不碎?我连忙把"红枣"从嘴里拿出来,一看:糟糕,我把橡皮擦当红枣放到嘴里了!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曾留下了自己宝贵的读书方法以示后人。鲁迅有"跳读法",老舍有"印象法",华罗庚有"厚薄法",爱因斯坦有"总、分、合三步法"。名人的读书方法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我认为,名人的读书方法未必就适合自己。因为时代的不同,环境的差异,性格的出入,都会影响到读书方法。个人觉得,读书最重要的还是专心致志,沉思其中。所以为了做到自己读书时心无杂念,我便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专心度,提高自己的读书效率。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一方面,我读书时手中必定要拿一支笔,边读边思考,有时有了一点不同的观点,便及时地写在书的旁边;另一方面,当自己心思  相似文献   

4.
语文园地一习作要求: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交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围绕“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再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做书。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与书为伴了。我对书最早的认识是,妈妈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我想:书真是太神奇了,怎么有这么多好听的故事呢?我喜欢听故事,我喜欢写满故事的书。长大了一点,妈妈就给我买了很多故事书,我每天都沉浸在奇妙的童话故事中。每到看书时间,我都会迫不及待地…  相似文献   

5.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书。爸爸经常给我讲故事,我躺在床上,在柔和的灯光下,听着爸爸给我读书。我被书上那些奇形怪状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所吸引,从一开始单纯地听变成了边看边听。渐渐地,我认识了许多字,开始自己读书了。"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书成了我最好的伙伴。在书中,我认识了白雪公主、灰姑娘、罗兰、玛丽、宙斯、维纳斯、杨过、小龙女、赵敏、基督山伯爵,我了解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欧洲各国的文化,我知道了风的形成、水的变化、有毒  相似文献   

6.
我的读写情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长大了,成了一名教师,天天与书本打交道,并没有让我厌倦了书,相反,教学之余,我仍然喜欢读书。书读的多了,也拿起笔写读书心得或者生活随笔,渐渐地,我喜欢用读书与写作充实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尊敬的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 我是一个17岁的女孩,现在正读高中一年级。我是你们的忠实读者,我热爱文学、喜欢读书,因为文学的宝库赋予我广阔的读书空间,而读书给了我深深的思考,让我懂得书中只是个小世界,书外却有个大世界。我们在港湾的小世界里学凫水,正是为了到沸腾的大海中去破浪远行。正因为我喜欢读书,所以可以准确地得出一个结论:  相似文献   

8.
颜彦 《安徽教育》2010,(11):48-48
<正>著名摄影师解海龙的那张《我要读书》的照片相信大家都看过:一张黑白照片,片中一位小姑娘手拿铅笔,睁着一双大眼睛望着前方……解海龙自己评价说,这张照片,无需任何语言,就能从"大眼睛"里读出那种强烈的"渴望"。是的,透过那双大眼睛,我们可以读出那个小姑娘渴望读书,渴望通过读书来获取知识,渴望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张照片也使我深受启发:我们老师也有一双眼睛,老师给学生上课时不单单靠语言,也不是靠一本书、一支粉笔或靠多媒体就够了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借助于眼神,完成教学任务,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具体地说,教师利用好眼神有三大好处:  相似文献   

9.
金晓是一位看上去有些内向的男孩,他不喜欢与同学交往,空闲时喜欢一个人关起门来读书.他的心里有很多苦水,却不知道该向谁倒.终于,在最要好的朋友的建议下,他给我写了这封信. 老师: 您好! 就在我给您写这封信的时候,隔壁的屋子里还传来父母你一句我一句的彼此攻击声和争吵声.我告诉自己不要太在意,像往常一样,我戴上耳机,任音乐震动我的耳膜,再拿起书——我知道,过不了一会儿,自己就能在书中找寻到那份平静.  相似文献   

10.
《家教世界》2014,(7):4-8
正《让孩子在读书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家是一个伴着浓浓书香的快乐之家,家庭成员谨遵"耕读传家"之祖训,工作之中以书为师,工作之余以书为乐。平时我们非常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注重孩子的品格培养和知识学习。女儿快七岁了,一向喜欢读书。她自还没认字起,每晚睡前都会要求我们给她讲一个小故事,如果遇上她最爱听的,就要求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再  相似文献   

11.
我很少为了什么去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只有在自学考试难以坚持时才苟同这种观点。也不是因为大部分人认为的所谓的用功去读书,我最尴尬的是,每当我捧着一本书读得入神的时候,时不时有人(包括我的朋友)都会来一句:“这么认真?休息休息。”很多时候,我就报之以苦笑:休息?我这就在休息,读书使我的心最为安稳宁静,读书是我最好的休息方式。我是因为喜欢书而去读书。就像有人喜欢打牌、有人喜欢看电视、有人喜欢上网、有人喜欢逛街、有人喜欢闲聊、有人喜欢旅游一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读书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时间我只读我喜欢的书。如果哪一天不读书,我就觉得这一天少了什么,在每个劳累了一天之后的夜晚,孩子已静静睡着,月亮温柔地定格在窗眼里,疲惫的身躯舒服地靠在床头,然后捧一本书,这是我一天最幸福、最放松、最适意的时光。  相似文献   

12.
书是我们的朋友、老师。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每个人都离不开书,我也喜欢读书。我对书的认识是从陌生到了解,从不感兴趣到热爱读书。现在,读书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早在上幼儿园时,我就经常抱着一些卡通书看,那时,我就只认识那么几十个字,大多数字我都不认识,只是觉着那些彩色图案很好看,所以,喜欢卡通书,这可能也算是我读书生活的开始吧!随着一天天过去,我上学前班了,这时的我,已不像上幼儿园时那样无拘无束了,老师要求我,爸爸妈妈要求我,他们都要求我  相似文献   

13.
我爱看书     
我从小便喜欢读书,凡是带彩色插图的、有识字卡片的书一概都拿来读。后来慢慢长大了, 渐渐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来阅读。一、二年级时,我只喜欢读童话书:小猫小狗小松鼠的故事,热闹而有趣;慢慢地,我喜欢上散文类书籍了,清幽曼妙,就像沙沙细雨一般“润物细无  相似文献   

14.
读书,就像和朋友促膝谈心,获得的是精神上的安慰。读书人爱把书比作"友人"或者"伴侣",案头的那些书是最知己的朋友,翻开新书的心情就像在寂寞的旅途上为自己搜寻新的伴侣,而随手打开一本熟悉的书则像是一位不期而遇的老友。凡是真正爱书的人,都领略过那种读书时的澄明的心境。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本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循,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读书人以书为友,便以买书、读书、写书为人生莫大的快事。我大量地疯狂买书是在外地上学,因为那时有家庭固定的汇款赞助,伙食费也由公家出,况且书价也不太贵。毕业时,我的书已有好几个纸箱。工作后第一项重大开支,便是打了一个书  相似文献   

15.
田永明 《高中生》2008,(5):28-28
一次,朋友出远门,回来后,我们自然要小聚一下。和朋友小酌,酒酣耳热之际,朋友对我说:"我知道你喜欢读书,所以特意给你捎回了一个保证让你喜欢的书签。"说着,朋友从包里取出来。我一看,果然不错,是一个合金做的十分精致的书签。朋友见我十分喜欢,当然也很高兴。但是,朋友又问我说":你知道这值多少钱吗?"我回答不知道。他说:  相似文献   

16.
书店里相遇     
编者按"相遇"有很多种。《"你也在这里"》一文,写的是爱读书的作者在书店里与同班同学的喜遇,表现的是朴素而美好的读书情怀;《你好,奇遇》一文,既有文中人物西川在书店与"博尔赫斯"的"命中注定的相遇",又有作者自己对喜欢的书遍寻不得然后突然找到的"奇遇",写出了西川的"温暖"感受和"喜不自禁",也写出了作者的"狂喜"和思考。它们,都与书店有关。  相似文献   

17.
我的母亲是文盲。也许吃了不少不识字的亏,常对我们姐弟俩说:“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供你们上学。”母亲并不知道读书能给人带来什么,她就知道读书好,因而即使家境贫寒,母亲也很慷慨地给我买书钱,从看图识字到中华成语故事,从神话传说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我的书架上也堆起了一排排的书,家中荡漾着书香。不奢望自己能做什么大学问,只求平实普通的生活中有一份灵魂的宁静精神的充实。我把一本本自己喜欢的书买回家。在夜晚的灯光下,在双休的闲暇中,捧着自己心爱的书本沐浴在智慧的海洋里。古人云:开卷有益。养成—个爱读书的习惯是…  相似文献   

18.
你们家很看重读书吗? 有一个早年的记忆是自己出麻疹--那时我肯定只有4岁左右,爸爸就给我朗读<柳林风声>.我躺着听那些故事,一点没觉得自己在生病.我的父母都喜欢读书.妈妈是个书痴,读了很多书,蜷缩成一团看书是她最高兴的事.这对我影响很大.妈妈是在一个出了好几位教师的家庭里长大的,我想,爸爸喜欢读书是受了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因为喜爱读书,所以隔三差五便会往书店转转,看到有喜欢的书或者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书,通常都会掏钱买回家,等着有空时再读。那天,再次走进一家新开的书店,在买书时,店主的一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书店老板说:你是看书的,我是卖书的,我们并不是同行,我们的目的也不一样,我从不看书,我只卖书,你是看书的,你买书是为了看书,我卖书是为了挣钱。他的话显得很俗气,  相似文献   

20.
<正>女儿杉杉发表一些作文后,在我的朋友中经常就有人这样说:孩子受了我的遗传,喜欢写东西。其实这与遗传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与我对她的影响和鼓励却是密不可分。从幼时读书给她听,到教她识字,带着她一起读书,再到她自己阅读,这一路走来,总有书香陪伴,这才是她喜欢上写作的缘由。书,是打开她写作的"钥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