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藩,字子屏,号郑堂,晚号节甫,江苏甘泉(今江苏扬州)人.生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卒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自幼长于苏州,先后师从惠栋的两位弟子--余古农、江艮庭,“博问强记,无所不通,心贯群经,折衷两汉”,16岁即习作《尔雅正字》,后又承惠栋遗志,撰《周易述补》.清嘉庆年间,他发愿总结一代学术史,相继完成《国朝汉学师承记》并附《国朝经师经义目录》及《国朝宋学渊源录》。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读后肖谢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史的研究,先后有江藩《国朝(清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以及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要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对近代学术作出新的研究,确实有一定...  相似文献   

3.
張求會 《中国文化》2010,(1):190-197
<正>胡文辉君的《陈寅恪诗笺释》(以下简称《笺释》),从打印稿算起,在前后近六年的时间里,我先后研读了三遍。六年前,承文辉不弃,约我为《笺释》作序。既已佛头著粪在先,索性狗尾续貂於后,三次校读的所见所感似不得不书。  相似文献   

4.
考察贾谊《新书》对《记》文的征引情况并梳理贾谊的学术师承渊源,可知其礼治思想与《记》文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贾谊论礼治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论以礼别异与以礼防乱,论礼治的目的与实现途径等,其说多取自《记》文。贾谊积极地汲取《记》文中的礼治思想与政治智慧,作为其推行礼治、维护君权和构建新制的重要理论依据,也作为解决时代重大课题的具体策略与途径。从另一方面看,当时单篇行世的《记》文正是由于贾谊等汉初重要学者的高度重视,其影响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促进了《礼记》的编撰成书,贾谊实为《礼记》学一大功臣。  相似文献   

5.
李雪涛 《寻根》2008,(2):26-30
2006年6月至9月,我在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做了近4个月的访学,汉学系图书馆收藏颇丰的民国学术期刊使我对那一时期德国汉学与中国学术的互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作为当时执西文汉学牛耳地位之《华裔学志》,  相似文献   

6.
正曹雪芹在其《红楼梦》第二章中借宝玉之口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而在西方,亚当却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圣经·创世记》2:23)东西方对人类的出处有着截然不同的想象:东  相似文献   

7.
茅海建 《中国文化》2013,(1):131-144
一由中国史学会主编、翦伯赞等人编辑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从刊·戊戌变法》,是一套影响力很大的资料书。其第4册节录了张之洞的《抱冰弟子记》:……某中丞素与龃龉,及罢官归,语人日:"为我致谢张公,吾父子惟有感激而已。"盖力劝其勿附康党,言之四次也。(按某中丞指义宁  相似文献   

8.
从西方传来的情人节刚刚过去,而关于"情人"的种种作秀或矫情也收场了。很偶然的,就在情人节这天,我拾起一篇凄美的散文读了起来,是石评梅的《墓畔哀歌》。由《墓畔哀歌》又想起林觉民的《与妻书》,便找出读了两遍。有种动笔的冲动,想了想,便捱过当晚,  相似文献   

9.
本刊2014年第一期《本期人物》栏目刊载《国际汉学家北京集结》一文,简要介绍活跃于当今国际汉学领域的翻译家、学者的学术简况及其在“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座谈会”(下称“座谈会”)的发言梗概,使读者对于国际汉学家群体有了概略性的了解与认知。我刊自本期开始,将在《中外学苑》栏目陆续选登“座谈会”部分与会者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论语今读》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今读》前言李泽厚I缘起我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後记》中说,“……这本书讲了许多儒家,其实我的兴趣也许更在老玄禅,这本书都是提纲,其实我更想对其中一些问题例如宋明理学的发展行程作些细致的分析”。十年过去了,这两个“其实”,看来一生也做不成了。时日如...  相似文献   

11.
《寻根》2014,(1):F0003-F0003
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的意见》,由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牵头,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武汉人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台湾师范大学东亚文化与汉学研究中心等尊位协同参与,  相似文献   

12.
"前四史"现一般皆指《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四部史书。其实这样的统称并非一蹴而就。"三史"的概念诞生更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史"指《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书;唐代起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进入"三史"。南宋以后,《三国志》渐趋流行。至清代,《三国志》大热,"(前)四史"概念被进一步接受。在"前四史"之形成过程及确立后,对其中史书的比较研究贯穿其间,此亦为这一流变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正陕西临潼"骊山之顶"(巅)有"人祖庙"一座,又称"仁祖庙"、"仁宗庙",现为道教正一派骊山明圣宫分院。按《临潼县志》:"《游人祖庙记》:骊山东岭离邑二十余里有人祖庙,相传为天皇氏邑,亦云即露台祠遗址。"《太平寰宇记》:"露台祠,即始皇祠也。"(秦)始皇祠——露台祠——人祖庙前后承袭沿用两千多年。但前人对此亦有不同观点:(1)清代孙楷《秦会要·宗庙》载:"始皇二十七年,作信宫渭南,已更名为极庙。二世  相似文献   

14.
毕庶金 《寻根》2012,(5):81-84
《寻根》2011年第5期,发表彭令先生的《钱梅溪手稿〈册封琉球国记略〉发现记》一文(后文简称《发现记》)。我进行认真研读,深知彭先生下了不少功夫,最后定义为“仅有此件,暂为孤本”一说,我觉得很不理解,所以提出如下质疑。  相似文献   

15.
《寻根》2020,(3)
正《马可·波罗游记》(后文简称《游记》),一名《寰宇记》。现存最早的版本是由西班牙托莱多教会图书馆收藏的塞拉达拉丁文抄本,其书名为《对世界的描绘》,其他抄本和印本大多采用"游记"或"行记"一类名称。不久前,美国作家拉塞尔·弗里德曼与俄罗斯裔插图画家巴拉米·艾巴图林合作写了一本由十分精彩的文字和极为精美的插图组成的新书  相似文献   

16.
《〈台静农先生诗稿〉序言》後记叶嘉莹当我为《台静农先生诗稿》写了前面一篇《序言》後不久,就因国内南开大学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所方面工作的需要去了天津。台先生当年的知交好友原任南开大学外文系主任的李霁野先生退休後家居在津,于是我就于九六年二月上旬的一天,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重庆民间《寻谱记》与《寻根记》为例,以重庆客家人寻谱、寻根的文化辙迹与行动者自我言说为蓝本,结合文献记载与田野调查资料浅描血缘亲情生脉不息、深植人心的当代图景,理解人们"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生活世界,思考寻谱寻根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林芙美子是日本现代著名女作家,她在成名作《放浪记》的开头写道:“我是命运决定的流浪者。我没有故乡。”《放浪记》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其中有虚构的情节,也有很多闪烁其辞之处,但是,读者大都认为书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因为林芙美子的前半生,就是一篇不折不扣的流浪故事。林芙美子的母亲菊是鹿儿岛一个中药商的女儿,在芙美子出生之前,已生下一个私生子,后来在樱岛又认识了比她小十四岁的行商宫四麻太郎,  相似文献   

19.
南宋赵汝适所著《诸蕃志》,是研究古代中外关系史的一部重要古籍。近日阅读杨博文先生撰写的《诸蕃志校释》(中华书局,1996年版)一书,获益匪浅。但对该书中的一处注释,却想提出些许商榷意见。《诸蕃志》“大秦国”条末尾引用了唐代杜环《经行记》中的一段文字。其文曰:“拂桑国在苫国西,亦名大秦。其人颜色红白,男子悉著素衣,妇人皆服珠锦。好饮酒,尚干饼,多工巧,善织络。地方千里,胜兵万余,与大食相御。西海中有市,客主同和,我往则彼去,彼来则我归。卖者陈之于前,买者酬之于后,皆以其值置诸物旁,待领值然后收物,名曰…  相似文献   

20.
高贝 《华夏文化》2013,(3):28-30
陕北流行一句名谚: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米脂女性被当作一个独特的群体———"婆姨"记载进去。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米脂婆姨贡米"、"米脂婆姨服装"等品牌,同时米脂婆姨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鲜活人物,如贾平凹的《米脂婆姨记》,黄复主编的《米脂婆姨的风采》,著名作家朱千华也在其地理人文随笔《中国美女地理》中,对"米脂的婆姨绥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