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课时目标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领悟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品尝一种水果,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我们一起感受了石榴的美。但是,有的同学仍然意犹未尽,想看看石榴的成熟过程,想品尝石榴的味道,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石榴园去看看,好吗?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石榴》是二期课改语文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喜爱石榴,热爱自己故乡——枣庄的美好感情。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按课文内容把石榴的生长过程说清楚;圈画文中描写石榴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尝试为枣庄的石榴设计一  相似文献   

3.
《石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以季节的变化为时间顺序,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生长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用词说简短的话,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陶冶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精彩语言。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3.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6课《石榴》以优美的文笔,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随着季节的变化逐渐成熟的过程。这篇课文需要学生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学习这一课的时候,石榴刚好已经成熟,课后又有模仿文中描写石榴味道的写作方法写一种水果的练习,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先从实物入手,尝一尝、说一说,然后重点抓石榴的叶、花、果及作者是如何通过词句描写突出这三方面特点的方法来理解全文,达到从生活走向书本再从书本走向生活的教学实践进程。教学活动按我预先设计的步…  相似文献   

7.
《北大荒的秋天》是第一篇写景课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感受月亮湾村前村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学习按顺序观察景物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老师自罚     
王艳 《上海教育》2009,(7):61-61
《石榴》一课里有一个句子:“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上新课时我把句中“绿黄色的叶子”读成了“黄绿色的叶子”。学生发现老师出错了,马上来了精神,他们兴奋地喊道:“老师,你读错了!”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 《西风胡杨》是人教社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是一篇感物吟志之作。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阅读这篇文章,会使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不仅可以使人陶醉,还可以给人震撼;我们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丁春红 《广西教育》2011,(34):32-32
目前的教学研讨活动中,多数教师都会对第一课时“避道而驰”,因为他们认为上不出亮点。但最近聆听了朱金华老师执教的《石榴》第一课时教学,我对“夯实基础,打造高效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下面我截取朱老师的课堂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春天在哪里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观察途径了解春天里的变化,初步发现春天里的特征。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感受春天到来。 3.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培养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石榴模式"是作者根据交叠影响域理论提出的实践模式,它是指把每个石榴籽看成是一个远程互动成员所代表的一个家庭及儿童个体,他们共同生活在班级这个大的石榴果实里,同时正如石榴里面有隔膜分隔的小区域一样,每个孩子所代表的家庭也会在交往中形成半封闭的小团队。本文作者从(一)多通道互动交流形式,建立平等沟通平台,实现家庭全关注、...  相似文献   

14.
教材简析:《石榴》是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  相似文献   

15.
一、激发兴趣,自主写作《石榴》一文最后一段写了作者摘下石榴并品尝石榴的过程。剥开外皮后的石榴让人无比喜爱,石榴的味道更叫人垂涎三尺。尽管只有两句话,却可谓文字简洁、描写细致,十分适合三年级学生模仿习作。在教学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图片出示草莓、西瓜、香蕉等几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榴》一课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作者通过对石榴的详尽描摹,表达了对家乡、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这一自然段共五句话,前三句写了石榴成熟过程中外皮颜色的变化,后两句写了石榴成熟后的可爱模样。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感。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3.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教材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体会“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一、激发兴趣。自主写作《石榴》一文最后一段写了作者摘下石榴并品尝石榴的过程。剥开外皮后的石榴让人无比喜爱,石榴的味道更叫人垂涎三尺。尽管只有两句话,却可谓文字简洁、描写细致,十分适合三年级学生模仿习作。在教学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图片出示草莓、西瓜、香蕉等几种常见的水果,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6课。 【教学目标】 1.品词析句,朗读、感悟、想象,体会作者对国旗的尊敬与热爱。 2.学习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