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翻译"忠实"标准:回眸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翻译忠实标准在翻译理论中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传统翻译忠实标准的局限性,从多元系统理论和目的理论的角度论述新时期翻译"忠实" 标准的演变.指出忠于原文不是唯一的标准,译者的根本任务是要达到翻译的目的和任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种种翻译现实活动,对曾有的一些典型的翻译的定义、原则和标准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它们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提出:能包容一切语际翻译现象的翻译定义应该是:根据特定的目的,把一种语言的话语行为或文本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话语行为或文本,而不能给予更多的描述和限定。文本翻译的原则和标准是一个以忠实和对等为核心的动态多元体系,其中“忠实”和“对等”随着翻译的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而变化,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忠实和不同层次的对等。  相似文献   

3.
翻译标准是从事翻译活动的主要依据和基础。西方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和中国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提出以后,中西翻译理论家对于翻译标准进行探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本文从中国翻译的三次高潮中回顾翻译标准的演变,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的依据,中西方的翻译理论家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一直都在进行,提出了各种不尽相同的观点。本文回顾了中西方翻译标准的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指出我们不应用一种绝对的、纯客观的标准去衡量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5.
覃晓霞 《海外英语》2012,(15):144-145
在诸多翻译理论中,"忠实"是不可忽视的翻译标准和原则,但是"忠实"的程度并未有具体标准。完全"忠实"原文是理想化的,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进行改译是必然的。而功能翻译论提出"忠实程度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这意味着"忠于原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该文将以黄果树瀑布景点英译为例来在考察翻译中译文和原文的"求同"与"存异"同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翻译标准是翻译研究的核心问题,它关系到翻译理论实践和翻译事业的繁荣发展,也一直是翻译界关注且争论不休的重要课题。翻译标准是翻译实践的准绳和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历来众说纷纭。一些中西方著名翻译理论家给出了关于翻译及翻译标准各种不同的定义,也提出了关于翻译标准的主要观点。翻译标准不是永恒不变的,时代和实践赋予“忠实”原则更多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7.
西方的翻译活动从古罗马时期,发展到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到近代翻译,到现当代,历时二千多年,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层层推新,翻译大家青史留名,翻译名篇不朽于世。对于翻译学习者来说,最先为人们所熟知的翻译理论便是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在中国译论中,严复提出的"信"即"忠实",在中国翻译界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因此笔者好奇,在西方世界中,从古到今的翻译家们又对翻译中"忠实"这一理念有着怎样的理解与认识呢?本文综观西方译论发展史上的五个阶段,对每一个阶段关于"忠实"的认识进行解剖,同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真正流传于世的不朽译作一定是在考虑读者感受基础之上的创造性翻译。  相似文献   

8.
传统译论中翻译标准的核心问题是“信”或“忠实”,都是以原文/作者为中心,强调译作/译者对原文/作者的绝对忠实,显出较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性别角度关注翻译,探讨翻译标准中流露出的对女性的歧视,提出了另类的女性主义忠实标准,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发出了女性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对"忠实"标准的理解多停留在内容和形式的层面上,然而,翻译中的"忠实"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忠实。从翻译的"忠实"对象这个角度重新思考翻译的"忠实"标准。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需要"忠实"的对象有原文形式、原文内容、原文作者、译文读者、读者文化、客观事实和翻译目的(效果)。在翻译活动中,译员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做到忠实,而这种忠实应当有合理的适度性的把握。但这种忠实也必然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语言形式和内涵及译者自身因素上。  相似文献   

10.
武梦娇 《海外英语》2014,(8):164-166
忠实是翻译中最有影响力、最被普遍接受的标准之一。西方不同的翻译流派对这一标准理解不一。该文将分析忠实在翻译研究的不同时期的演变,进而指出绝对忠实是一个乌托邦的目标,可以采纳不同的翻译标准以丰富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1.
翻译事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佛经翻译开始,至今已有1700多年。我国翻译理论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东汉到唐宋的佛经翻译阶段、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以及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后掀起的第四次翻译高潮。经过无数前辈翻译家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存问题及应注意的环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实际教学过程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比较单一、片面,缺乏横向的、纵向的联系。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抓好应注意的环节,才能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我国近现代的翻译理论谈起,回顾了我国有代表性的翻译家的翻译理论,阐述了对翻译的理解、翻译的标准和对译者的要求,并对翻译实践中出现的误译做了深入浅出的评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翻译史上的“文”“质”之争.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史上“文”“质”之争原因的阐述.对其派别和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托马斯·胡德(ThomasHood)的《缝衣曲》(SongoftheShirt)在近代中国的三个译本作比较分析,可以勾画出近代英诗汉译的变化轨迹。从翻译目的来看,马君武强调“新文明之输入”、胡适“不作无关世道之文章”,而刘半农则关注原诗“刻画贫女心理之周至”,体现了近代译者从注重原文社会效果到原文艺术特色的变化;而从翻译方法来看,“豪杰译”到“直译”的变化则体现了近代译者对原作的逐渐尊重。  相似文献   

16.
“直译”、“意译”是英汉翻译中的两种基本方法,在实际翻译中也各有所长。本文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特点,阐述了在具体翻译中灵活运用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一些相应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近代翻译史的发展呈多元化,推进了翻译学的学科建设与翻译研究的发展,90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倡导的文化指向为翻译研究及翻译课程的设计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从教师角色、教材角色、课程内容角色这些方面能够反映出文化学派的研究维度对提高学生的翻译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用翻译原理对培养大学生翻译能力有重要启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仅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既注重教授语言本身的知识,又注重教授语用知识才能更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佐良先生重视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强调翻译对社会思想意识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认为对外文的翻译需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只有确切的文化理解才能得到正确的文化翻译;诗歌的翻译要注重诗的韵脚、意境、形象、气势、字数、句式等方面,诗歌翻译需要译者的诗才;翻译既是一门老艺术,又是一门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的新学问,必须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健 《海外英语》2012,(3):118-120
Talking about translation, it seems that people have been researching the pure translation or the pure translation principle. Some researches consider the literature as highbrow art, while count practical translation as rustic art. In fact, since the World War II, translation has developed and involved all fields other than literary translation. In particular, since China joine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e practical translation was growing vigorously.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practical translation is facing frustrati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asons can explain the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