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群英会蒋干中计》讲的是赤壁之战中一个重要事件。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里着力描写的一场重大战役(书中从四十三回到五十回写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当时曹操是汉丞相,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企图用武力吞并天下。他在建安十三年趁刘表刚去世,便亲自率领数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先夺取了荆州,进一步准备征服刘备和孙权。刘备刚败于曹操,势孤力单抵当不住,就采纳了军师诸葛亮的计策,要同东吴的孙权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东吴的实力也远不如曹操,而且内部又分成主战、主降两派,各有所据,争论不休。最后孙权听从了以周瑜、鲁肃为首的主战派的意见。决定全力应战。周瑜就在这种兵临城下的紧迫气氛中被任命为都督。他凭着卓越的军事才干,指挥了东吴的五、六万军队,在赤壁(现在的湖北嘉鱼县东北)一带击败了号称“水陆百万”的曹操大军。这次战争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群英会蒋干中计》节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这是著名的赤壁之战.当中的一个有趣的插曲.此前的形势是:曹操削平北方群雄后,亲挟中原之众南下,刘琮新降,刘备新败,席卷荆襄,气吞吴会,进而想一举攻下江南,统一中国.但孙权、刘备这两个较弱的政治集团并没有被曹操的气势所吓倒,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操.“赤壁之战”的胜败如何,决定着孙刘这两个政治集团的前途命运.这是一次带决定性的战役.以寡敌众,以弱胜强,是这一战役的特点.因此,孙刘这方面要想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主要是依靠斗智而不是斗力.“群英会蒋干中计”就正是当时一系列的隔江斗智中的最巧妙的一次.这出精彩的斗智的戏,主要是由当时的东吴统帅周瑜亲自导演并扮演的.通过这出精彩的斗智戏,歌颂了周瑜的聪明才智,贬讽了蒋干的颟顸贪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赤壁之战”的过程和古代战争中战略战术的运用.分析这出精彩的斗智戏,首先要解决这样两个问题:其一,周瑜怎样使蒋干中计;其二,蒋干为何中计.下面,就这两个问题,略谈管见.  相似文献   

3.
赤壁之战前,曹操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顺江而下,打算一举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便统一全国。不料三江口一役就吃了败仗,曹操令“谙习水战”的蔡瑁、张允操练水军,周瑜暗察曹军水寨之后,“大惊”说“此深得水军之妙也!”于是决定设计除此二人。同窗蒋干意外来访,周瑜机敏地抓住了机会,巧施反间计,使蒋干中计,曹操也跟着中计,从而借曹操之手除了蔡张二人,破解了对方的有利条件,取得了这场智斗的成功,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这是我校的一节语文教研课,执教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ll课中的《草船借箭》。听课的有校长、教导主任、全校的语文教师。首先老师让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让学生读懂课文。接着老师检查预习:师1 :昨天你们都预习了课文,说说通过预习你们都知道了什么?生1 :我知道。当时是东汉末年,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就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协助作战,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出了“草船借箭”这个方法除掉诸葛亮。师2 :你知道了时代背景,真好。谁再接着说?生2 :他说的不对,不是周瑜想出“草船借箭”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蒋干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里扮演了一个小丑角色,似乎他的出场完全是为了展现周瑜、诸葛亮等人的风采.但事实上,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故事从蒋干在同学面前炫富开始讲:曹魏集团财大气粗,想扩大业务范围,于是就把目光聚焦在了东吴和没站稳脚跟的刘备身上,蜀国集团已经被排挤得几乎没有了市场,只好领着手下为数不多的员工投奔东吴的孙权,共谋大计.  相似文献   

6.
[理解] 重点研读“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刚打败了刘备,又进攻孙权,因此,刘孙联盟,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儿协助周瑜抗曹。周瑜一直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10天内造10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斗勇,在分析了天时、地利和三国局势的情况下,用妙计仅3天“借箭”成  相似文献   

7.
火烧赤壁     
宋明明 《小朋友》2004,(4):2004
赤壁之战是曹操和孙权、刘备之间的一场大决战。当时,曹操的二十万兵马,号称八十万,驻守在赤壁。而孙权只给了周瑜三万水军。曹军都是北方人,为了使军士们不晕船,曹操下令把船用铁索连在一起,这样船就平稳多了。这一秘密被周瑜的部将黄盖知道了,就向周瑜献计,说:“敌人兵多,我们兵少,拖延时间对我们不利。现在曹军把战船连接在一起,我看可以用火攻打败敌人。”周瑜用了黄盖的计谋,并指使黄盖派人送一封信给曹操,表示要投降曹操,曹操看完信后,一点也没有起疑心。黄盖叫士兵偷偷准备好十艘大船,每艘船上都装满枯枝,浇足鱼油,外面盖着厚布,插上…  相似文献   

8.
赤壁之战     
话说曹操平定北方之后,率领号称80万的大军杀至赤壁,与孙权隔江对峙。“各位将士!”孙权在大营中对将士演讲,“你们可知……谁有打火机,我先来支烟。”全场倒。“呼(吐了口烟)……其实,曹品自北方……”“是曹操!”周瑜纠正孙权。“噢!曹操自北方来,将士们多水土不服,定有30%已生病……”某将:“应该约分!”“噢!定有十分之三已生病,所以只有……80乘以十分之七得……560000万人可以……不对,只有56万人可以打仗。”孙权定了定神,“下面请周瑜同志发言。”周瑜缓缓走上主席台。他打开小盒子,取出眼镜戴上:“我令黄盖为本部先锋,吾为主将。”…  相似文献   

9.
重点研读“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刚打败了刘备,又进攻孙权,因此,刘孙联盟,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儿协助周瑜抗曹。周瑜一直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10天内造10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斗勇,在分析了天时、地利和三国局势的情况下,用妙计仅3天“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刻画了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相似文献   

10.
张佳伟 《红领巾》2011,(10):41-41
在我的家里,时常上演着“三国演义”。妈妈手握大权,是东吴孙权:爸爸呢.是白脸曹操;大姐是东昊的鲁肃;而我,势力弱,经常哭,是刘备。“刘备遏孔明——如鱼得水”,这个“孔明”是谁?非二姐莫属了。  相似文献   

11.
时间:东汉末年地点:赤壁人物:曹操、周瑜、黄盖、士兵(5人以上)、探子(一)曹操:(高傲地)哈哈!东吴终于要被我拿下了!周瑜小毛头敢跟我斗,还早呢!哈哈哈!曹兵:丞相英明,英明!我军八十万,东吴才三万,周瑜那小毛头也真是不知好歹,分明是拿鸡蛋跟石头碰。曹操:哈哈,你真会说话,赏![曹兵领了一锭(dìng)金子。曹兵:多谢丞相,在下一定忠于丞相,全力以赴夺下东吴。曹操:好,夺下东吴后,我让你当官。[曹操用铁索把船连起来,训练士兵在水上打仗的本领。(二)周瑜:(没劲地)唉!曹军八十万,我军才三万,这样长期打下去对咱…  相似文献   

12.
第三十六集 庞统献连环 蔡中,蔡和将阚泽、甘宁相约投曹之事书传曹操。曹操不全信此事是真,蒋干自荐愿往周瑜营寨探听虚实,以补上次空往东吴、寸功未立之误,曹操允之。 周瑜在东吴日夜运筹火攻曹操大计,突然发现大江之上,一船着火,余船便可四散而逃,火攻威  相似文献   

13.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三国演义》所描写的有名的赤壁之战的一个序幕,它写了周瑜利用蒋干前来劝降的机会,离间曹操跟蔡张三将关系的故事,反映了东吴和曹操之间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赞扬了周瑜的卓越才能.一、作者在叙述复杂事件中紧紧把握住中心以组织材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小说叙述的事件比较复杂:周瑜毁书,喝斩来使;两军交锋,曹营练兵;周瑜窥寨,谋除蔡张;曹操征计,蒋干来说;周瑜定计,会宴群英;周瑜用计,蒋干偷书;蔡张被杀,周瑜大喜.课文的中心事件是周瑜用计,而用计的核心则是一封“密  相似文献   

14.
赤壁怀古     
<正>据《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籍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曹操亲率20万大军进攻东吴。孙权在诸葛亮的说服下, 与刘备结为同盟,派都督周瑜统军5万雄踞赤壁,与屯守乌林的曹  相似文献   

15.
[理解]   重点研读“神机妙算“.   &;lt;草船借箭&;gt;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刚打败了刘备,又进攻孙权,因此,刘孙联盟,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儿协助周瑜抗曹.周瑜一直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10天内造10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斗勇,在分析了天时、地利和三国局势的情况下,用妙计仅3天“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刻画了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  相似文献   

16.
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它要求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都要采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坚持认识上的全面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就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一个实例。曹操为统一天下,率百万大军,攻打孙权。面对曹军的压力,东吴内部分化成了主战、主除两派,孙权的态度也不明朗。刘备与孙权唇齿相依,为坚定孙权作战的决心,诸葛亮接受了东吴主战派将领鲁肃的邀请,去东吴进行游说。在东吴,以张昭为首的主降派对诸葛亮百般洁难,张昭以刘备曾败给曹操为例,认定弱无法胜强,而诸葛亮认为一…  相似文献   

17.
小议庞统     
庞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悲剧人物,他才智过人,诸葛亮和鲁肃称其为“非百里之才”,司马徽和徐庶称其为“凤雏”。一、庞统其人庞统长相丑陋,曾为东吴谋士,被周瑜赏识,在赤壁大战中,也提出火攻策略。赤壁之战,庞统只身赴曹营,通过蒋干引荐得见曹操。在曹营,庞统诈降,把奸诈的曹操骗过了,先是观水寨、骂周瑜,博取对方好感;接着酒席上与曹操看似不经意地谈到汉军水土不服、水上作战不适应的现状,让曹操感觉交心;然后,佯醉  相似文献   

18.
无间道Ⅹ     
东汉末年,水镜先生的学堂出了许多出色的学生,如诸葛亮、徐庶。这两人后来先后辅佐刘备和曹操,成了大器。当然还有小他们两届的两个学生:周瑜和蒋干。他们两个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平时以兄弟相称。但却走了不同的路。  相似文献   

19.
《赤壁之战》中“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一句,有人解释为:“除了刘豫州没有谁是可以抵抗曹操的。”这样解释是不妥当的。联系上下文看,抵抗曹军南下的力量有孙权,刘备、刘琦,并非刘备一人。孙权说上面这句话前,已先说了决心抵抗曹操的话——“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怎么会又说出把自己排除出抗曹力量的话来呢?其实,这句话中的“莫可以”应该解释成“莫可与”,“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以”可以训“与”,清代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引了二十三条古书中的材料加以证明。摘引两条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这天晚上,曹操带着众谋士月下吟诗,他刚刚想出一个好句子:“都是月亮惹的祸......”不知趣的蒋干忽然打断曹操:“丞相,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曹操说:“今天是你的生日?还是你妈妈的生日?”蒋干笑道:“不对。”谋士甲猜:“是曹丞相第一首诗发表纪念日吗?”谋士乙猜:“是曹丞相当上丞相的日子吗?”“笨蛋!今天是赤壁之战3周年,这么重要的日子都忘了吗?”蒋干哈哈大笑。曹操生气了:“我最恨别人提起赤壁之战,这是我的奇耻大辱!你揭了我的疮疤,我要———”蒋干害怕了:“要杀我的头?”曹操说:“罚你去送战书,我一定要灭掉吴国,洗掉耻辱!”“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