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混合密度泛函BP86理论下,用LANL2DZ基函数对Aun(n=17—19)构型进行优化、电荷分布和分子静电势进行计算.结果表明:NPA和MK电荷能够很好的重现静电势的分布;Aun(n=17—19)电势分布的特点是最大正电势出现在五配位的金原子周围,最大负电势值出现六配位的金原子周围,它们组成了化学反应中最可能的活性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方法、在不同基组水平上系统地对(NH3)2缔合体进行构型优化和结合能计算,并和实验值做详细比较。(1)对于弱氢键体系(NH3)2,B3LYP和HF计算结果不可靠;(2)适合(NH3)2体系的最好计算方案是MP2/6.311++G**(如果基组不低于6-31++G**水平,计算结果也可取),但是必须做BSSE校正。(3)基组中不加弥散函数只能得到一种环状构型,加入弥散函数可以得到两种构型。(4)对于弱相互作用体系,在选用计算方法和基组前应该做充分的方法验证。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一个新的化合物:化合物[Cu(I)2(L)2(HE)2]2(H4Mo8O26)(I)(L:3-(2’-吡啶基)吡唑)(I)。单晶衍射数据显示,化合物I是由双核单元Cu(I)2L2(HL)2和ε-[H4Mo8O26]簇组成。Cu(I)2L2(HL)2具有中心对称性,其中铜离子被有机配体3-(2'-吡啶基)吡唑的2位氮原子和吡啶氮原子螯合。同时,3-(2’-吡啶基)吡唑的1位氮原子连接另外一个金属铜离子。由此形成了一个CuNNCuNN六边形结构,两个铜的距离为3.907A。晶体数据:C32 H28Cu2Mo4N12O13,Mr=1299.50,Triclinic,P—1,a=12.388(3),b=12.893(3),c=15.408(3)A,V=2125.8(11)A^3,Z=2,Dc=2.030g/cm^2,F(000)=1268,μ=2.202mm^-1,R1=0.0214 and wR2=0.0584[I〉2σ(I)]。  相似文献   

4.
本应用α→qA理论探索高次幻方问题,证明了一定存在2^22 n阶(3 n)次幻方(任意n∈N)。  相似文献   

5.
以Cu(OAc)2·H2O和草酸、1,4-双(咪唑基-1-甲基)苯(bix)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Cu^I(bix)1.5(CH3COO)]n·(0.5nbix)·(5nH2O),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α=12.1092(19),6=12.5078(19),c=13.021(4)A,α=104.213(3),β=97.859(4),7117.917(2),V=1614.8(6)A3,Z=2,Dc=1.397g/cm^3,μ=0.734mm^-1,F(000)=704,R1=0.0655,wR2=0.1859.  相似文献   

6.
Φ(m)是Euler函数。本文根据Euler函数的性质,给出了方程Φ(kn)=Φ((k 1)n),(k=1,2,…)解的存在性,并推广到更为一般的结果:方程Φ(k1n)=Φ(k2n)(k1,k2均为自然数)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7.
为计算Aln(n=2~22)团簇构型和能量变化,依据量子化学方法,应用Gaussian 03程序中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6~31 G基组对Aln(n=2~22)团簇构型和能量变化进行最基本的理论研究.通过改变Aln(n=2~22)团簇中Al原子数n的值,分别在相同的理想条件下计算,求得Aln(n=2~22)团簇的稳定构型、结合能、HOMO-LUMO能隙和平均键长.利用Gaussian 03的输出结果,将实验结果与参考数据进行比较,归纳总结Aln(n=2~22)团簇稳定构型、结合能及平均键长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对Aln团簇与O2桥吸附的机理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从而确定Aln团簇与O2桥式吸附的可行性.利用Becke型三参数密度泛函模型,采用Lee-Yang-Parr泛函,在6-31++g(d,p)基组条件下对所有结构进行优化,确定所有构型均无虚频率的情况下,得到Aln团簇与O2桥式吸附的几何结构、稳定性、最高和最低占据轨道以及能隙、解离能、平均原子结合能和吸附能等相关参数.进而对AlnO2团簇(n=1~9)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l(nn=l~9)团簇都能很好的与O2吸附,Al2O2团簇具有最大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密度泛函B3LYP/6-311 G(2df)理论,对B_nC_mN_l(3≤n m l≤5)三元微团簇进行结构优化.计算表明硼碳氮三、四原子团簇B_nC_mN_l(n m l=3、4)的基态为直线结构,分别为:BNC(C_(∞V),~1∑)、BBCN(C_(∞V),~2∑)、NCCB(C_(∞V),~3∑)、NCNB(C_(∞V), ~2∑).五体团簇BC_2N_2(Cs,~1A)基态是折线构型,B_3NC(Cs,~1A)、BCN_3(C_(∞V),~3∑)为平面结构,而B_2C_2N(C_(∞V),~2∑)、B_2CN_2(C_(∞V),~2∑)C_3BN(C_(∞V),~1∑)则采取直线排布.分析表明相对强键的形成主导团簇同分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与同原子数的富硼团簇分子比较,富碳氮团簇具有更大的稳定化能.在相同的理论水平上,预测了所有基态的红外频率和相应的振动强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模板法合成出一个由1,3-丙二胺(以下简写为丙二胺)桥联的双核铁(III)配合物[Fe2(salpn)3](H2salpn=N,N’-bis(salicylaldehyde)propylenediimine).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点群,a=10.995(3)A,b=19.811(6)A,c=23.072(7)A,β=103.367(4)°,V=4889(2)A’,Z=4.中心离子Fe(III)离子与Schiff碱上的三个氮原子、三个氧原子配位,采用了轻微扭曲八面体的配位构型,salpn配体采用螯合的模式,相邻的分子片段再由丙二胺连成双核结构.磁化学测试结果显示,通过丙二胺桥联的Fe(III)离子之间存在着非常弱的反铁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维链状锰配位聚合物[Mn(C10H8N2)C12]n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C:/e空阃群,晶胞参数是a=1.7757(2)nm,b=0.91776(11)nm,c=0.69953(9)nm,B=111.895(6)°,V=1.0578(2)nm3,Z=4。每个锰离子周围有4个氯离子和2个由2,2’-联吡啶提供的氮原子与之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相邻两个锰离子通过两个氯离子相连,将配合物扩展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密度泛函(DFT)计算方法,在UB3LYP/6—311+G(3d,2p)水平上优化了过渡金属正离子乙炔络合物M(C2H2)^+(M=Sc,Ti,V)不同自旋态的稳定几何构型,并对此络合物体系的全部振动频率进行了计算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能量较低的高自旋态M^+与C2H2在形成络合物时,M^+的价电子要发生翻转,形成稳定的低自旋态络合物。根据频率分析,所计算的振动频率值反映出低自旋态络合物比高自旋态络合物有较强的M-C键,在形成低自旋态络合物的同时。过渡金属正离子M^+已活化了乙炔的C-C三键和C—H键。  相似文献   

13.
证明{Tz1,Tz2,…,Tm,1,H^2(T^n)}是加权Bergman位移{√k+1/n+k}k=1^∞的极小(n,1)-膨胀。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分子式为[Co(tdc)(phen)(H2O)]n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H2tdc=2,5-噻吩二羧酸,phen=1,10-邻啡啰啉)1,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体学数据:a=1.0916(2),b=1.5713(3),c=1.1333(3)nm,β=115.943(4)°,V=1.7480(7)nm3,C18H12CoN2O5S,Mr=427.29,Dc=1.624g/,μ(MoKα)=1.135mm-1,F(000)=868,Z=4最终R=0.0458,wR=.0941(2445个可观测点).该配合物是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对Mon(n=2-12)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和电子性质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Mon的最低能量结构可以看成是在Mon-1的基础上戴帽一个Mo原予生长而成.综合团簇的平均结合能和能隙可知,n=3,6,8,10时团簇的基态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5-叔丁基-1,3-间苯二甲酸、1,3-双吡啶丙烷与醋酸镍以1:1:1的摩尔比在纯水溶剂中反应合成了镍的配合物{[Ni2(L)2(1,3-dpp)2(H2O)]·H2L}n(H2L=5-tert-butylisophthalic acid,1,3-dpp=1,3-di(4-pyridyl)propane).通过红外以及X-衍射分析,确认了其化学结构.Mr=1112.02,晶体属单斜晶系,C2/m空间群,晶胞参数:a=35.166(4)A,b=20.051(2)A,c=17.115(2)A,β=95.003(2)°,V=12022(3)A^3,Z=8,Dc=1.229mg/m^3,最终偏差因子R1=0.0720,wR2=0.1901[I〉2σ(I)].  相似文献   

17.
在B3LYP/6-31+G*水平对2-苯基-5-(6-哒嗪酮-3-基)-1,3,4-噁二唑分子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和频率的计算,得到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结果显示:该分子的哒嗪环、噁二唑和苯基环在同一个平面上,整个分子不具有对称性;该分子的气态热容、熵、焓等热力学性质与温度之间存在很好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对(CdTe)n(n=2~8)团簇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并对结合能、最高占据轨道和最低未占据轨道的能隙、垂直亲和势和二阶能量差分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CdTe)3和(CdTe)6是稳定的团簇,即n=3和6是团簇的幻数.  相似文献   

19.
在DFT-B3LYP/lan12dz水平上计算研究了叠氮二氢铟多聚体(H2InN3)n(n=1~4)的结构和性质.(H2InN3)2~4多聚体的全优化几何构型均为环状构型,若单体连接方式为H2In—Nα-Nβ-Nγ,则多聚体通过一子体系叠氮基的α-N和另一子体系的In原子相连,即In—N—In结合方式.二聚体(H2InN3)2中含In2N2平面四元环结构.拥有船式和椅式两种构象的两个三聚体(H2InN3)3的结合能相近,均含In3N3六元环结构.具有In4N4八元环结构的四个四聚体的能量稍有差别.与单体相比,结构参数变化较大.同时报导了单体和多聚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发现叠氮二氢铟体系是二聚体、三聚体和四聚体的平衡共存体.  相似文献   

20.
使用分子图形软件设计出多种B1N4的同分异构体,然后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水平下对各个分子进行了全构型优化、谐振频率分析,结果表明有5种构型是势能面上的稳定驻点.对这些构型的几何构型、前线分子轨道和B4N4团簇中原子的成键性质、杂化方式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结果表明,B、N原子上加H后有利于分子团簇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